养殖棚变身发电站 沾化利国吴庙“阳光银行”带领贫困户“季季分红”
··
沾化区利国乡吴庙2.5MW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
编者按:2020年10月17日是全国第7个“扶贫日”,为全面展示滨州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扎实成效和创新推出的亮点经验、典型做法,营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良好舆论氛围,大众网滨州频道特别策划“脱贫攻坚看滨州”系列采访。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郭九涛 孙佃潇 沾化报道
走进沾化区利国乡吴庙村,一排排整齐的牛羊养殖大棚,高标准的健身休闲广场,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林场……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经竟然是“盐碱地多,光棍多,要饭的多”的“三多村”。原来,吴庙村近些年依托畜牧养殖传统,利用养殖小区棚顶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棚下搞养殖、棚顶上光伏,实施“树粮间作”,发展苗木种植,一举甩掉了穷帽子。
吴庙众利高压控制室
利国乡是畜牧产业传统乡镇,吴庙村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沾化最落后的贫困村。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村民连基本温饱都达不到,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面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利国乡党委深知,迎难而上才是解决问题的“必胜”法宝。2016年以来,利国乡党委发挥当地荒碱土地多、光照条件好的优势,联合周边镇街共51个村筹集扶贫资金2024.58万元,在吴庙村养殖小区顶棚安装了光伏板,发展光伏产业,建设了滨州最大的村级分布式2.5MW光伏发电项目——利国吴庙2.5MWP小集中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
该项目采取“阳羊结合、光畜互补、上光下养”模式,将原有的简易养殖棚改造成钢架结构,用光伏板做棚顶,使光伏项目不占用土地空间,又增加了新的收益。例如,利国乡原有一处占地165亩的厂棚式养殖小区,养殖棚顶空间闲置,争取到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后,实现了“一地两用”,节约了占地空间。改造后的养殖棚使用期限可达20余年,减少了养殖户的维修费用,实现了“一举两得、阳羊得益”。
“发展是硬道理”。电站建成后,年发电约330万度,年收益可达300余万元,全乡391户贫困户年均收益3000余元,28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通过该项目,全乡28个村扶贫资金以入股的方式成为众利新能源股东,按占股比例分红。同时,吸纳周边富国、富源等5个乡镇的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实现了扶贫项目资金筹集的创新,真正趟出了一条贫困户稳定脱贫、村集体稳定增收的好路子。
吴庙村依靠2.5MW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有了钱,又申请了上级资金,在村里建了老年公寓、健身广场、棋牌室,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只要有阳光,就会发电,这成了俺村的阳光银行了。”吴庙村70多岁的老支书韩玉忠说,桥建起来,路修起来,树绿起来,老百姓富起来,吴庙村已经不是原来的吴庙村了。
如今的吴庙村,畜牧养殖、光伏发电、生态林场已成为村民从贫穷路走向富裕路的三大“法宝”。曾经“出村一片碱厂,进村破屋烂墙,进屋缺衣少粮”的落后村和“三多村”,现已实现人均年收入15000多元,成为全乡的富裕村庄,也成为全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