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路在何方?看山东工研院的模式探索

··

  在新型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的今天,每一家机构都在探索自己的发展之道。由济南市政府、山东大学、山东省科技厅三方共建的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工研院”),是山东省首家新型研发机构。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山东工研院打造了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载体链、资金链和政策链融合的创新生态,架起科技与产业、高校与企业、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桥梁,为区域经济发展赋能。

  在山东工研院执行院长王来军博士看来,山东工研院在发展中做到“五个坚持”,实现“五个聚焦”,进行了“五项探索”。

  探索之一:坚持使命引领,聚焦产业

  山东工研院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发展”为使命,服务济南十大千亿产业与高端前沿产业发展需求,发挥人才、平台、科技优势实施“头雁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建设引领性平台、引育引领性人才、攻关引领性技术、培育引领性产业,旨在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在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聚焦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密码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以及北斗+;在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聚焦地下空间智慧探测、智能盾构机、地下工程机器人技术攻关和产业培育;在生物医药与医疗康养领域焦“IT+BT”,即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聚焦大尺寸晶体制备、材料与器件开发及通讯应用,全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未来5年预期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山东工研院支持王小云院士建设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济南高新区落地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转化中心,建设山东区块链研究院,构建首个区块链“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国家”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山东工研院已孵化出中芯光电、蓝剑钧新、高维密码等产业化公司,合作支持了超越数控、瀚高基础软件等信息安全龙头企业,建设“中国网安谷”,打造中国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

  立足区域发展需求,山东工研院柔性引进7位院士领衔建设了地下工程灾害预报及控制、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机器人、先进勘探与透明城市等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济南加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背后的科技支撑,同步布局创新链、产业链,将国际领先技术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实现产业化应用,发展地下空间装备产业集群,形成地下工程智能建造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

  探索之二:坚持改革牵引,聚焦创新

  改革驱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山东工研院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体制机制、科研模式、项目评价、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山东工研院始终坚持市场化方向,建立了“一院一公司一基金”的组织架构。“一院”即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负责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一公司”即山东工研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市场化运营主体,负责知识产权运营、载体运营、科技投融资、成果转化及科技服务等。“一基金”是山东工研院股权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筛选项目、投资项目、储备项目。

  在科研模式上,山东工研院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组织产学研用多元主体共建研发创新与转化应用平台,注重发挥企业在科研组织、研发投入、示范应用及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围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康养、先进材料与新能源等领域组建了27个协同创新与转化应用平台。

  在人才引进上,山东工研院坚持按需引进、柔性引进、以用为本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把人才放在平台上,把价值体现在项目上。柔性引进两院院士、海外院士、诺奖获得者31位,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专家120余位,博士、硕士等科研人员600多人。

  在成果转化上,山东工研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和引进科技成果,按照市场规则评价和转让科技成果,组织科技、金融、产业、法律等领域专家多维度评价项目。目前已储备高科技项目200余项,转化落地高科技产业项目60余项。

  探索之三:坚持开放协同,聚焦平台

  山东工研院以开放聚集资源,以协同汇聚力量,以平台转化成果。探索“市场提需求,企业定课题,多方协同,聚力攻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研组织模式,按照“强团队、大平台、硬科技、新产业”的目标,组建研发创新与转化应用平台,解决“谁来研发、研发什么、如何转化应用”这三大问题。

  产业创新始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只有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携手才能够转化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形成新动能。山东工研院依托济南市、高新区现有科技金融资源,深化与各类科技金融平台的合作,建设产融赋能中心,构建了以“知识产权可作价、成果转化能估价、人才团队有身价”的三价体系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体系,开发了一批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促进科技金融的融合,养活“初创期”,养大“成长期”,养壮“成熟期”项目。

  探索之四:坚持共生共赢,聚焦生态

  山东工研院按照生态赋能理念、共生共赢的原则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强化人才链,提升服务链,用好政策链,促进“六链融合”,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多主体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链。

  据介绍,山东工研院与近千家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研发创新项目、成果转化孵化项目、产业化项目、产业集群等不同层级的产业链;实施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计划、海外人才智聚齐鲁计划、校友资智回归计划“四大人才计划”,形成创新创业人才链;合作了近百所高校院所,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工程化、产业化的创新创业创新链;建设研发创新基地、育成孵化基地、产业发展基地,共建创新载体,服务近20家专业化园区,形成创新创业载体链;通过山东工研院基金以及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涵盖财政投入、天使基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并购各级资金投入的创新创业资金链;充分利用好人才政策、平台政策、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形成政策链。

  探索之五:坚持赋能增值,聚焦服务

  山东工研院秉持“全过程服务、全要素服务、全方位服务”的“三全”服务理念,组建了市场化、专业化、高效化的运营服务团队,构建了涵盖研发服务、载体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的服务体系。

  在载体服务方面,依托山东工研院创新大厦,建设研发创新基地,提供科技研发载体服务,基地位于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依托山东工研院育成孵化基地,开展初创期企业载体服务、创新体验中心服务,基地位于济南国际金融城汉峪金谷。依托济南市专业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基地,提供成熟期企业产业发展载体服务。依托山东工研院与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银丰生物城、博科等共建的孵化基地,提供专业化载体服务。依托山东工研院与济南高新区十大专业园区的合作,提供园区对接、项目输送等服务。

  在科技服务方面,山东工研院与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山东齐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合作,建设国内首家以知识产权为显著特色“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挖掘、培育优秀科技成果,匹配政策、金融、人才等服务,提供知识产权评议、知识产权情报及数据分析、专利价值评估、专利咨询、专利二次开发、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移等服务,服务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

责编:尹荣耀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