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沙地长出红心火龙果,西山后村靠“南果北种”趟出致富路
··
建大棚、开凤梨馆、设百鸟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从“南果北种”的火龙果开始,西山后村成功激活资产“土生金”,从落后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走出“山后”,来到乡村振兴大舞台的“台前”,讲述起自己日新月异的大变化。
“不结果”的沙地长出“致富果” “南果北种”让这个小村庄大变样
作为十里八乡都出名的贫困村,西山后村不临水、不靠山,连土地都是“不结果”的贫瘠沙地。按理说,这样的自然环境,不是个发展果蔬大棚的好地方。但偏偏村支部班子不肯“认命”:“沙土地里虽然种不了庄稼,可结出的瓜果格外甜。那么多种水果,总有一样我们能种的!”而周边好多村子都种草莓、葡萄,西山后村要想真的‘出头’,还是得种点不一样的。
忙忙碌碌的日子过得飞快。2016年,村支部班子敲定“南果北种”具体项目,并在镇党委的牵头下整合了专项扶贫资金及自筹资金等共计210万元,建起西山后生态园,“上新”红心火龙果大棚项目。
这些火龙果按照有机栽培管理规程操作,坚持施有机肥、不施化肥、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激素。这里的红心火龙果是火龙果里的佼佼者,它的果实中富含花青素,切开后可见其果肉颜色通红,甜度远高于普通火龙果。由于这里出产的火龙果品质、口感均优于南方火龙果,自上市以来一直供不应求。四个木瓜大棚,一棵木瓜树能结200—600斤木瓜,现在每斤卖十二元钱,相当于一棵树能卖好几千元钱。
圆圆的红心火龙果挂在枝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猎奇”,西山后村的收入也开始节节攀升。2016年年底,西山后村达到脱贫标准,正式“摘帽”。随着村里的产业不断丰富,整个西山后生态园收入也跟着节节攀升。如今的西山后村已开始“回馈”百姓。2019年,依托上级帮扶资金和村内补助,西山后村建起了日间照料中心,有了为村子47名77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吃饭的暖心食堂。
共同入股、借力金融、自主发展 多举措合力探索大棚效益最大化
现代化的标准大棚建起来了,如何实现大棚效益最大化、让村民真正享受到大棚带来的红利,西山后村开始了新的探索。
借力金融,借助文登区扶贫办推广“富民农户贷”这一政策,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请富民生产贷800万元,在助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全区160户贫困户、全镇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同时,利用新型惠农贷款项目“强村贷”,西山后村贷款200万元,赶在5月种菇季前搭建好16个灰树花蘑菇试验大棚,为该村拓展了一条新的增收路。今年10月,西山后村将收获三至四批灰树花,每个大棚预计生产灰树花2万斤左右,每棚保底增收达6万元。
以生态园为支点,以合作社为依托,西山后村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领村民入股发展。前年,西山后生态园合作社向村民发放263股,每股1万元,保证村民获得每年最低10%的收益。村集体、上级的扶贫资金以及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占有一部分股份,共同成立了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园。由此,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村民参与发展过程,共享发展成果,达到“辐射周边、共同富裕”。
要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就必须提升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在生态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西山后村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建筑工程、农业管理、治安管理等就业岗位,优先录用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提供长期雇佣岗位20多个,其中贫困户2人,每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
水果采摘、拓展基地、凤梨酥体验馆…… 都扎根在这座现代农业生态园里
在发展采摘观光农业的同时,西山后村还投资60万元建设了占地100亩的特秀山拓展训练基地,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拓展培训于一体,设有“高空断桥”、“合力桥”、“攀岩墙”、“穿越电网”等20多个娱乐训练项目,使每个参与者达到个人心灵的放松和心理的超越,满足企事业单位在提升团队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等培训方面的需求。不仅能同时为100名学员提供吃、管、训、教一条龙全方位的服务,还可以让参与者在拓展训练之余能够充分的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清新。
去凤梨酥体验馆与孩子们一起亲手制作美味的凤梨酥,体验手工DIY的乐趣,也是不错的选择。占地1000平方米的凤梨酥体验馆的引进得益于被誉为“凤梨博士”黄来裕先生。在这里,游客可以带着孩子参与到整个凤梨酥的制作过程。凤梨馆一直坚持用最好的凤梨原料加上手工制作,动手做出记忆里的乡愁滋味。同时还有彩绘洋伞、原汁原味的各式台湾小吃,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最正宗的台湾味道。
总投资6000万元的西山后现代农业生态园是米山镇整合西山后、南崮头、南郑格、新发庄四个省定贫困村的扶贫资金,重点打造的综合性近郊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占地面积1000多亩。包括热带农业、会议食宿、运动休闲几大板块,旨在打造集综合服务区、热带果品采摘区、凤梨馆、儿童嬉沙区、花海木屋区等主题区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进一步推动农村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