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侨界风采丨邹宁:让海洋变良田 沙漠变粮仓

··

  编者按:千千万万的华侨华人,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也是时代风云的书写者。近年来,广大侨界人士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在烟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宣传展示烟台侨界人士创新创业、报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貌,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开设【烟台侨界风采】专栏,汇聚侨界力量,展现侨界风采。

  邹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艳 见习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赵亮 穆衍儒 烟台报道

  “海洋就是良田,沙漠也能变粮仓。”说出这句话时,邹宁掷地有声。

  邹宁,葡萄牙归侨,民进会员,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专家。邹宁长期在生产一线进行藻类的生产与研发工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服务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负责的实验室获批烟台市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邹宁研究的“藻”便是“海洋良田”“沙漠粮仓”的媒介。

  邹宁专注于工业化生产藻类

  邹宁与藻类结缘于其攻读博士期间,当时以色列一位著名藻类研究专家发表了一篇微藻论文,邹宁将自己关于论文的想法写成信件与该专家进行交流,独到的见解引起了对方的兴趣,并邀请他前往以色列攻读博士后。1997年邹宁出国,在以色列攻读博士后,两年之后去了葡萄牙工作做研发科学家。

  然而,科技强国、实业兴邦才是邹宁的内心追求,他时刻都想为祖国贡献力量。2002年,在业内已经出名的邹宁,接到祖国的邀请,他毅然放弃外国优厚的条件回到国内,放弃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伸出的橄榄枝,回到家乡烟台,在鲁东大学扎下了根。“烟台是我的故乡,并且这里海洋资源丰富,有利于藻类研究。”邹宁说道。

  邹宁正在进行科学研究

  自此,邹宁和他的团队一心铺在教学和科研上。在邹宁看来,藻类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赶上甚至超过农业。邹宁一直反复提到藻类的“性价比”远超传统农业:每亩的年产量能达到10吨以上;生长周期快,有的每几小时就能自我繁殖一代;还不需要占用土地,有水的地方就能培养。

  为了将藻类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邹宁专注于工业化生产藻类,研制藻类生物反应器,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生产。邹宁先后研制了7代光生物反应器,攻克了光生物反应器难以放大的瓶颈,而且将原来的同规格反应器的生产成本由50万元降至不足1万元。

  邹宁现场考察调研

  邹宁的研发引领了海水养殖从海上的农业化生产变成陆地上的工业化生产,实现海水养殖规模的扩大。“发明直接放到海里的反应器,海藻便可以实现在海里像稻田一样生产,同理,在沙漠中也同样能生产藻类,沙漠也能变成人类的粮仓。”邹宁介绍道,大规模生产的藻类不仅可以作为饵料, 因其含有多种元素、营养价值高,还可以生产药物,应用于食品、能源、空气净化、治疗植物病害、污水治理等领域。

  邹宁奔走在生产一线

  为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邹宁一直奔走在生产一线,他担任了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市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技术顾问,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还是烟台多家水产养殖企业的技术顾问,企业遇到了养殖方面的问题一般都会请他“出山”。除此之外,他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用于水产育苗饵料的工业化生产,多次挽救了濒危缺饵的海参、海胆幼苗,为生产单位减少了经济损失。

  坚守科研一线多年,邹宁荣获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山东省发明创业奖,省市多项科技进步奖、海外专业人士创新创业成就奖、服务社会先进个人等奖励和荣誉称号。未来,他还将继续深耕藻类技术研发,让藻类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责编:马洪震
审签:辛 然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