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都”菏泽鄄城:每年4000多吨发制品通过电商销往全球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广辉 卞功浩 付洪强 见习记者 梁永琪 菏泽报道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菏泽电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实现了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为进一步宣传推广菏泽电商经验,助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菏泽市委网信办、菏泽市商务局、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推出“共话电商 共谋发展”——菏泽电商访谈栏目。

  “鄄城素有‘中国发都’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发制品原料购销集散地和加工出口基地,现有110多家发制品跨境电商企业。”近日,鄄城县政协副主席孙晓利和鄄城县商务局局长高红堂做客大众网·海报新闻菏泽访谈间,分享了鄄城县电商发展经验。

  “中国发都”培育发制品跨境电商企业110多家

  “我们依托阿里巴巴‘橙色基地’,先后组织跨境电子商务培训班120多场,培训跨境电商专业人才3000余人,给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目前发制品跨境电商企业有110多家。”据孙晓利介绍,鄄城县积极拓展跨境电商新渠道,在疫情期间全球社交平台活跃度和流量暴涨的情况下,帮助引导轩畅、尚凯、新达等多家发制品企业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全球社交平台实现产品布局,抢占流量红利,培育了疫情期跨境电商新的增长点,鄄城县跨境电商队伍不断壮大。

  为促进电子商务朝集群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鄄城县委县政府全力打造了总投资2亿元、占地238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鄄城县伯灵云谷电商产业园,为跨境电商提供集成性服务,构建了良性循环的跨境电商的生态圈,目前已有4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

  同时,世界500强国际快递公司DHL和联邦快递(Fedex)的引进,不仅让国际物流成本降低了30% ,而且大大缩短了跨境交易周期。为进一步提升了客户体验,鄄城县已有20家企业在国外注册自己的品牌,12家企业设立了海外仓。

  立足特色产业,讲好鄄城故事

  鄄城县通过“互联网+”赋能乡村和农民增收,以新模式、新业态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依托中药材、毛木耳、红糖、鄄城馒头等特色产业,已培育淘宝镇3个、淘宝村18个、电商村50个、电商镇11个,全县电商群体逐步壮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愈发浓厚。

  “我们立足发制品、中药材和特色农产品等产业优势,加强宣传营销,讲好鄄城故事,发掘地方农产品特有品牌价值。”据高红堂介绍,鄄城县以“舜之药”为代表的草根电商发展迅速,“鄄城戗面大馒头”和“中禾健元牡丹油”也获得了广泛赞誉。2018年11月,“京东”中国特产鄄城馆上线运营,目前上线企业突破200家,上线产品350多种,花茶、红心香薯等产品销量持续攀升。

  在直播电商的大潮中,鄄城县启动了阿里巴巴“村播计划”,落地了网红学院和直播基地,先后举办了大型直播活动4次,对外推介地瓜、辣椒酱、馒头等鄄城县特色优质农特产品。直播期间,累计观看量达380余万人,单量达4万余单,销量比平时高出60%。

  电商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记者了解到,鄄城县通过开展电商扶贫的系统培训和专项培训,培育了大批电商致富带头人和新农人,许多贫困村的青年通过电商实现了创业增收。例如陈王街道残疾人士邢仁安,创建了鄄城县惠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设天猫店1个、京东店1个、淘宝店铺3个,年销售额1500万元,被评为“全市残疾人电商创业带头人”。

  面对疫情期间出现的农产品滞销问题,鄄城县商务局第一时间对接了本地社区电商平台“七步生活”,共销售古泉常庄扶贫大棚草莓8000多斤,阎什镇地瓜、青萝卜1.2万斤,彭楼镇唐杜庄韭菜2万余斤,本地电商平台发挥了大作用。

  基于创新打造的“互联网+扶贫车间+贫困户”的电商扶贫新模式,鄄城县涌现出古屯村扶贫车间负责人王亚男、西曹扶贫车间负责人谌鸿鹏等一批电商扶贫车间带头人。他们将电商企业与扶贫车间结合,既吸纳了周边村民及贫困户的就业,又促进了企业的迅速成长。目前,全县已设立电商扶贫车间20余个,带动和辐射贫困人口就业2300余人。

  当前,鄄城县拥有电商企业1500余家、个人网店1.8万个,培育“中国淘宝村”18个、“中国淘宝镇”3个、发制品跨境电商企业110多家,荣获商务部“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省商务厅“山东省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阿里研究院“智慧外贸先锋县域”、菏泽市电子商务先进县等称号。

责编:刘亚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