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美看山东丨江北第一姜窖:青岛市即墨区女儿村绘就“姜山如画”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娟 实习生 衣雨欣 青岛报道

  夏末秋初,伴着大沽河“叮咚”的水声,记者徜徉在田间小路上。远远观望,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大姜雕塑映入眼帘。在广袤的姜田中,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女儿村村支部书记李成秋正在查看大姜的长势。

  霜降大姜黄,芬芳醉故乡。经过种姜人10个月的等待,女儿村大姜一出土就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快到收姜的时节了,今年一亩地产量在8000斤到12000斤之间,平均产量10000斤,扣除每亩5000块钱的成本,去年,我们村销售额就达到了1600多万元。”李成秋自豪地说。

  循着姜田漫步,鸟鸣交织着蝉鸣,悦耳动听。突然,一阵熙熙攘攘的声音传来,“党建广场喷泉开了”,伴着小孩子们的嬉闹声,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这才发现了村庄的新变化。古色古香的建筑,生机勃勃的绿植,流畅的泉水为“秋老虎”增添了一抹清凉。

  2018年6月,在移风店镇政府支持下,女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式拉开帷幕,道路硬化、栽种树木、打造党建文化广场等措施,正在一笔笔勾勒出女儿村的“颜值”,村庄也在2019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这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村内的江北第一姜窖。

  据李成秋介绍,姜窖其中包含98个姜窖子,每年可储存大姜1000余吨。每个姜洞面积在15平方米左右,常年温度保持在13~16摄氏度。姜窖采用原始沙存姜,可以储存生姜三年以上,出成率95%以上。姜洞的保温墙面都是采用防火发泡,密封性极好,安全性高。

  女儿村种植生姜已有30余年的历史,经过移风店镇党委和村两委的多次摸底调研,于2009年打造了村内的春华秋实蔬菜合作社,由原来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变,随着互联网+电商的逐步兴起,除了大姜外,女儿村的的姜糖片、姜粉等特色深加工产业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宠”。

  “一块姜”,村民吃了30年。现在,“这块姜”正在逐步勾画村庄的生态美环境优,诠释着村民生活美家园好,打造着生产美产业强的“三生三美”乡村振兴战略齐鲁样板,描绘出了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责编:吕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