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地里闪“金光”!看荣成这个镇如何“花样生金”

··

  眼下,威海荣成夏庄镇后寨村空气中满是新鲜玉米散发的清香,威海市派驻荣成市夏庄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崔骞忍不住“得意”:“鲜食玉米这个项目选得不糙!”

  一年前,服务队入驻夏庄镇,经过充分调研后发现,该镇属于典型的中规中矩传统农业镇,空间有限,没有工业资源,土壤不存水、不保肥。一直以来,百姓们守着这些山耩薄地过日子,农闲时,村民出去打个零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不算窘迫,可也跟富裕沾不上边。

  庄稼人围着“农”字转。服务队认为这样的“中不溜儿”镇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优化调整农产品结构,在土地上“玩”出更多新花样,“谁说地里只能‘随大溜儿’种传统的小麦、玉米、花生呢?”崔骞提出了第一个“致富高招儿”——带动村民试种20亩“不一样的玉米”: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

  后寨村年纪大的村民,大部分都种了半辈子玉米,从没见过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就能让玉米卖上高价的“操作”。也有人私下议论,别看是农科院专家给的种子、教的管理技术,要论种地、种玉米,服务队也肯定不行……

  “实验田”的玉米种植后,和部分村民们预想的一样,长势并不十分理想。然而,到了7月中旬,大伙发现,就在几天前,原本没有自家地里长得高的“实验田”玉米,转眼就“蹿”了起来,而且挂穗后的玉米个头大,颗粒也饱满。更让大伙惊奇的是,曾经,他们卖玉米唯一的方式就是晾晒妥当、打成颗粒,用麻袋装起,背到收购点论斤卖,一斤一块多钱;如今,却能论穗卖,2万穗的玉米,15天时间就销售一空,一穗能卖到2.5元。

  当回头客再次前来采购时,服务队并不急着售卖。他们又做了一件大伙看不懂的事,把新掰下来的玉米去头去尾去皮,挑选、蒸煮、冷却、包装后,送到镇上的冷库里,等入冬后再拿出来卖。“价格正在谈,一穗不会低于3元。”崔骞说,明年给玉米注册商标、打出品牌,再扩大种植面积。

  鲜食玉米并不是服务队的第一块“试验田”,一年来,服务队先后扶持建设了冬春暖大棚、天鹰椒、青储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项目,希望借此增加农民收入,让夏庄镇的土地尽可能多“生钱”。

  不光向地“刨”食“问”收成,服务队还把“试验田”种成了“诗和远方”。

  8月19日,天空湛蓝,骄阳似火。崔骞和甲夼马家村党支部书记马永泉蹲在村西头植物园建设现场,一边和施工方讨论建设方案,一边商量着村里发展乡村旅游采摘的细节。

  今年,服务队投资87万元,扶持村集体建设8个冬、春暖大棚,可以实现四季采摘,为村子带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服务队的“工程”安排得满满,工程背后,却有一个原则贯穿始终:保留原生态。因此,除了进村主干道路做了必要拓宽硬化,其余一律保持原貌。不砍一棵树,还因地制宜栽种绿化树;不拆一座房,只从内部修缮加固老房子。

  如今的甲夼马家村,树木郁郁葱葱,老屋优雅宁静,随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服务队当初定下的“让大家慕名而来,满意而归”的目标,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责编:苏凯南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