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南:红色旅游助力扶贫亮丽开篇

··

  摘要

  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省沂南县是“智圣”诸葛亮故里、沂蒙红嫂家乡,革命战争年代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沂蒙红嫂精神的诞生地,先后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县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96个村居,97万人口。2016年,全县仍有省定贫困村50个,贫困户3万户、5.1万人,西部山丘区6个乡镇被列为临沂市“一点两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当地农村贫困落后的原始状态,但同时也较好地保留了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在脱贫攻坚中,沂南县发挥红色资源、自然资源优势,将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四大主攻方向之一,确立了“政府引导、产业带动、金融助推、共建共享”的旅游扶贫总体思路。探索出了马泉休闲园“一地生四金”、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一区带四员”、竹泉村“景区带村”、朱家林“共建共享”等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在全域旅游时代趟出了一条旅游带动型发展路子。目前,全县旅游业带动4600余人实现脱贫增收,8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扶贫村已全部实现整体脱贫。

  挑战和问题

  沂南县是传统农业县,特别是西部山丘区,以粮食生产和林果种植为主,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长期积贫积弱、靠天吃饭的生存状态致使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村集体大多无收入来源,发展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如何找到一种普惠性强、具有综合拉动能力的“造血 ”型产业项目,带动老区人民真正走出贫困,成为摆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大使命。进入大众休闲时代,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良好乡村生态资源的沂南县看到了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机遇 ,面 对村集体经济薄弱、西部山区交通条件差 、农民思想意识封闭等问题 ,沂南县采取政策资金引导、基础设施配套、市场化开发路子,实施全域资源融合互动、相关产业全域联动,按照差异化定位思路,积极培育乡村度假、休闲农业、温泉养生、红色旅游、汽车露营等多种旅游业态,先后建成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竹泉村、马泉休闲园等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区。让贫困山区的生产、生活、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展措施

  扶贫开发,产业先行,产业发展,环境先行。沂南县按照“一核五带八大综合体”全域旅游总体布局 ,将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效衔接,整合交通、财政、农业、水利、水保等部门的政策和资金融合发力,创新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富民发展贷、富民惠农贷等金融服务产品强劲助力,形成全域化、系统化旅游扶贫工作格局。

  一是连片开发,整体带动。在旅游资源丰富、贫困人口密集的区域,连片规划开发铜井镇竹泉-马泉片区、马牧池乡常山庄片区、岸堤镇朱家林片区等5处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资源集中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阵地,涵盖了全县60%以上贫困人口。其中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红嫂家乡旅游区,以投资7.8亿元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为核心区,重点发展红色影视、红色研学、红色教育等关联产业,带动周边5个村庄、涉及2个贫困村;在岸堤 镇规划了面积28.7平方公里的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创意小镇),引入文创产业、休闲农业,发展精品民宿、手工作坊、精致农业等创新业态,辐射带动周边10个村、 涉及2个贫困村;马泉休闲园、红石寨旅游区、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及沂蒙七彩乡村等旅游区,发展康养、休闲、采摘等业态的同时,注重挖掘周边乡村资源,与旅游景区整合发展为一体,成为弘扬沂蒙精神、美丽乡村建设、荒地荒山高效利用的实践案例,带动周边21个村、涉及7个贫困村。

樱桃生成

  二是景区带村,借力发展。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衍生出众多就业岗位和相关经营性项目,景区周边村民将土地折股量化、搬进新居出租老屋,进入景区务工, 搞自主经营,实现了“老村变景区、村民变老板、土地变资本、新村变乐园”,村民不仅有了财产性收入,也有了劳务及经营收入。竹泉村、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等核心景区周边村庄的贫困户出现了角色转化、 就业转型、收入转多的“三转”现象。马泉休闲园周边村民流转土地获租金、园区务工挣薪金、入社合作分股金、入园经营得现金,使昔日贫瘠的山地“一地生四金”。通过这些措施,带动286户贫困户712人实现稳定脱贫。

  三是村企合作,共建共享。吸引有实力的社会资本下乡,与贫困村结对帮扶, 盘活资源要素,发展乡村旅游,对村级帮扶由“输血”变“造血”。先后有山东龙腾竹泉旅游公司、山东吉利旅游开发公司、广汇集团、晨始建工、乡伴文旅、孟良家园等工商资本参与贫困村旅游开发,实施整体搬迁 、改善村庄面貌,投建基础设施,发展富民产业。为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村里组建起劳务培训服务中心、工艺品加工、特色种植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合作社,构建“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共同参与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利益连结机制,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带动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产业化经营。全县有9个重点旅游扶贫村通过旅游扶贫每年增 加集体收益10万元以上。

  四是培育业态,培训创业。开通“ 就业创业一点通”,建立了贫困人口“技能工”大数据库,免费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890人。规划“农家乐”、特色种植、采摘园、传统工艺作坊、旅游商品制作等项目,开发“忆苦思甜饭”、“智圣宴”、“红嫂宴”、“支前饭”等特色餐饮,在常山庄、新立村等红色旅游村组织支前劳动、摊拥军煎饼、拓展训练、穿八路衣、做八路宝宝等实景体验,村民变成了职员、演员、店员、社员。按照星级农家乐标准提升“三同”教育点269户,引导游客体验。对景区内从事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提供小额信贷支持,免费提供商铺摊位 ,有1400人实现 就业、创业,脱贫增收。

常山庄村演员培训班

  典型案例

  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一区带四员”模式,辐射带动了景区周边5个村共1400人实现了脱贫致富。一是土地入股当社员。流转影视基地周边5个村的2060亩土地,并在董家庄村和东坪村各流转土地300亩,打造金银花农业休闲园,实现村受益、户增收。二是景区务工当职员。成立劳务培训服务中心和红色旅游、工艺品加工等13个旅游产业相关的合作社。采用“景区提供岗位订单、合作社提供劳动力名单、服务中心设置培训菜单”的“三单联动”模式,先后安置172名贫困群众在景区实现务工就业。三是穿上戏服当演员。影视基地累计雇用群众演员达到1.2万人次,其中贫困户3000多人次,群众演员日均收入50-80元。四是售卖产品当店员。景区内及周边开设店铺、农家乐20余家,小商品摊位50余处,采摘园15家。曾经贫困落后的革命老区村变成如今集红色旅游文化体验、影视拍摄、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沂蒙红色影史基地

  马泉休闲园“一地生四金”模式,实现周边9个村整体脱贫,另外2个村80%的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一是土地流转获租金。休闲园共流转周边村集体荒山、林地6600亩,流转村民土地616亩,涉及周边11个贫困村,202户贫困户。二是园区务工挣薪金。园区与周边村结对帮扶,组织对贫困户分类指导,为贫困人口提供果园管理、果品加工、保安保洁、餐饮服务等公益岗位,月工资2400-2800元。三是入社合作分股金。保泉、蒙泉等4个贫困村将上级2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折算为30%股份,与园区共建800亩樱桃采摘园,获得的收入主要用于村内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其他村以村内贫困户150亩土地入股马泉果树种植合作社,每亩土地每年保底收入800元,并根据经营情况获取分红。四是入园经营得现金。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带动周边38户群众开办了小商铺、农家乐,旅游旺季时,贫困群众在园区内及周边卖土特产、烙煎饼卖小吃、搞手工制作等,日均增收100元以上。

  朱家林创意小镇“共建共享”模式,带动规划区内514户贫困户968名贫困人口今年全部实现脱贫。一是合力共建。成立特色镇管理服务中心和国有朱家林乡建开发公司,委托山东旅游规划院和中国农科院进行小镇整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吸引乡伴文旅、山东燕筑及天河本草园、蚕宝宝家庭农场等30多家经营主体和创客进驻;建成乡村美学馆、创 客公寓、田园客厅等设施;融合汇聚乡村创客、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建筑、电商物流等多种业态,形成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生态圈,创意小镇建设稳步推进。二是成果共享。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参与小镇建设,共享收益:1.分红收益。村集体将闲置土地和山林入股开发公司,分享公司30%的利润,村级收益的40%留作集体公益事业,60%用于村民分红;2.务工收益。小镇建设带动村民务工就业200多人,其中安置贫困户12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3.经营收益。有自主创业愿望的12户村民参与餐饮、民宿、农家乐等项目经营,其中4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3万元;4.租赁收益。开发公司租赁村民闲置房屋40套,其中贫困户22套,每套每年租金2000-3000元。

  经验启示

  让更多贫困户参与到旅游产业链条中,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精准脱贫,是沂南县旅游扶贫工作的一大着力点。在这一过程中,沂南县深度发挥旅游业幸福产业属性,秉持因户施策 、互利互惠的原则,充分调动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积极性,实现旅游发展与贫困村、贫困户同频共振、共建共享。一是共谋,将旅游开发与贫困村脱贫同谋划,对旅游资源丰富 、贫困人口密集的区域进行旅游开发,作为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实现带入性。二是共建,贫困村、贫困户利用上级扶贫产业资金和富民农户贷款参股旅游项目建设,按旅游发展需求参与项目管理和服务,与旅游景区一起建设,一起创业,发挥能动性。三是共生,贫困村、贫困户围绕乡村旅游结成利益共同体,以“主人翁”姿态自觉维护乡村形象,调动积极性 。四是共育,以市场为利益纽带,景区与贫困村、贫困户共同培育市场、开拓市场、维护市场,增强主动性。五是共享,贫困村、贫困户把政策资金、土地、房屋折股量化, 参股分红,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提高参与性。通过“五共”实现了政府、景区、贫困村、合作社、贫困户的多方共赢和整体发展,真正让贫困群众在参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成就感、尊严感。

责编:冯世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