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6万亩林场1007个扶贫岗位 林场生态经济新模式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

  编者按: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壮举,充分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大众网·海报新闻滨州频道特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记者将深入采访一线,用图文、短视频的形式聚焦百姓身边变化、基层一线变迁,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展现滨州人民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感人事迹、滨州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成效、滨州市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新探索及新实践……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讲好全面小康滨州故事,生动展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博华林场鸟瞰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卫 郭峰 张学瑞 通讯员 刁会超 周亮 滨州报道

  7月17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博兴县吕艺镇的博华林场。行走在林场中,呼吸着新鲜空气,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一阵阵凉风扑面而来,似乎让人忘记了这个炎热的夏天。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该林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态经济新模式,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项目带动等方式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特色经济林产业扶贫1005人,护林员岗位扶贫2人,帮助村民增收。

  在林场中,记者看到,工人们正拿着剪刀对造型树进行修剪,这些造型树在工人的修剪下也变得鲜活起来,有的被修剪成“花瓶”、有的被修剪成“孔雀”……从空中俯瞰林场,还真像是一个大型的“杂货铺”。

  “2012年之前这片区域主要以种地为主,当时这里的规划比较杂乱,经济水平也相对落后,为了更好地统筹林场建设、优化林场布局,我们也多次对这里进行考察和规划,最终建成了现在的博华林场。”博华林场负责人杜彤向记者介绍。

  博华林场坚持以产业兴农、造福农民服务为己任,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态经济新模式,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目前,特色经济林产业共扶贫1005人,护林员岗位扶贫2人。林场依托林业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项目带动等方式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帮助村民增收。我们将扶贫工作与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等融合起来,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力度,为脱贫攻坚和百姓福祉贡献一份力量。”杜彤告诉记者。

  工人们正在对苗木进行修剪

  在坚持以产业兴农的同时,博华林场还整合了许多教育培训资源,对周围的村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创业平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创收。“我以前在村里靠种地为生,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自从有了这个林场,我就到这里找到了一份修剪苗木的工作,变成了一名工人,每个月还能拿到工资,下了班没事就去溜溜弯、打打牌,生活比以前舒服多了。”家住博华佳苑小区的居民马美玲说。

  除此之外,记者还了解到,该林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农民发展畜禽、食用菌等产业,实现农林资源的优势互补,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及资源循环利用,达到生态平衡。将修剪的树枝粉碎制作成菌包原料,菌包利用后通过微生物技术制作成生物肥再施用到大田,实现了林场资源的循环利用;用林下生产的地瓜、南瓜等产品通过发酵制作成生态猪饲料,改善了猪肉品质,猪粪便通过微生物技术制作成生物有机肥,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我们在林场内建了养殖场,林场内的农作物可以为这些家畜提供饲料,它们的粪便又可以作为这些树木的有机肥料,这样既维持了环境卫生,又实现了林场内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杜彤说。

  据了解,博华林场共6万亩,种植苗木达400万株,以培育大壮苗、精品苗、艺术造型苗木为方向,主要栽植品种有白蜡、丝棉木、法桐、国槐、北栾、复叶槭、元宝枫等乔木和美人梅、榆叶梅、海棠等花等灌木约100多个品种。下一步,该林场将建成以高档园林绿化苗木、造型苗木栽培为基础、以园林绿化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业务支撑,纵向发展高科技产业、横向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的国家级高标准综合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为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责编:刘仕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