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首批3个创新创业共同体列入培育名单
··
7月10日,记者从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座谈会上获悉,我市第一批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名单公布,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威海现代海洋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威海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创业共同体入选。
创新创业共同体是围绕威海市重点产业和领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政产学研金服用”七大创新要素集聚、融通发展,实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产业提升等各功能有机聚合的创新机构。此次公布的3个创新创业共同体同时纳入全市“1+4+N”创新体系,建设期满通过考核评价后将正式命名“威海市创新创业共同体”,3年有效期内可享受有关的政策支持。
当天,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还分别与环翠区人民政府、山东高达高纺织服装研究院、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文登区威海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和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签订共建、加盟协议,这也是继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加盟后,我市“1+4+N”体系再添“新成员”,进一步整合高端资源,优化产业生态,拓展了我市的创新链条。
其中,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环翠区人民政府签订的共建威海创新园合作协议,将共同推动“创新中心+高端人才+引导基金+产业基地”一体化发展,形成高效集聚、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与威海联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建山东高达高纺织服装研究院,以科技创新赋能毛衫纱线行业转型,推动时尚与休闲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加盟后,将主要围绕推动智能制造、高性能医疗器械、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方面开展研究。文登区威海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加盟后,将进一步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致力打造国际海洋生物药物技术转化平台,不断优化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加盟后,则会将目标放在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海洋科技研发平台上,致力推动乳山牡蛎产业向中高端、链条式发展。
据悉,去年以来,我市“1+4+N”创新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其中,“1”院引导作用增强。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挥专项资金扶持作用,支持了21个项目,加速推动了项目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挥专项基金引导作用,成立两只子基金,带动近1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创新体系建设,直接投资3个项目,推动了企业的创新转型升级。
“4”平台支撑成效增强。其中,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已建设13个高端平台,孵化12家企业;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共培育高科技公司和创客团队30多家,并已建成8个专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则正在筹建复合材料、环境生物等4个中心;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现有专项研发项目12个。
“N”院所发展潜力明显增强。目前已纳入N体系的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围绕仿生材料等4大领域成立了14个专业研究中心。
据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汤占胜介绍,目前我市“1+4+N”创新体系已经形成,正在逐步向全市拓展,力争成为引进高新技术的驱动器、科技成果孵化的催化剂、创新平台建设的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