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临沂㉕:鲁南五大调三百年 八旬老人传承矢志不渝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蒋松群 见习记者 阚秋晨 寇晓晨 蔡相莹 临沂报道

  初见,前排三两个笑容可掬的身着天青色旗袍的演唱者,一面手指灵活的轻捻一双竹筷,或敲、顶、擦边瓷碟,一面嘴里唱着悠扬婉转的曲子;后排五个同样盛装精神抖擞的弹奏者一边端坐在谱架面前,一边娴熟的奏着三弦、笛子和中阮。6月4日上午,由大众网·海报新闻与远通集团临沂国华、宝华一汽奔腾4S店主办,临沂市体育摄影协会协办的“追临沂‘沂起’奔腾·寻找临沂文化符号”活动,走进郯城县马头镇,在鲁南五大调的雅歌细曲中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

  鲁南五大调,又称郯马五大调,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因其使用淮调、大调、满江红、玲玲调以及大寄生草等五个曲牌,五大调因而得名。2008年6月7日,鲁南五大调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鲁南五大调的表演形式有坐唱和群唱两种。今郯城等地以坐唱居多,演唱者一人或二人,伴奏以三弦为主,其他乐器如二胡、笛子、㐾等可有可无、可增可减,演唱与演奏人围桌而坐,其演唱形式类似一般曲艺。

  当日,数十位表演者表演采用了群唱方式,为参观者表演了《春景》、《鹿乳奉亲》等曲目。表演者通过吹、拉、弹、打,唱词高雅隽永、歌声跌宕起伏,在平实徐缓的伴奏中,一幅幅反映社会生活、民间故事的画卷,以一种轻快、酣畅的叙事方式向观者娓娓道来。

  今年80岁高龄传承人杨新儒,戴着老花镜,仍在现场指挥表演,精神矍铄。原本空旷寂寥的戏台,随着十余位表演者和工作人员陆陆登台,原本默默无声的舞台瞬间活跃起来。“鹿呦马嘶芳叹草(安)地,绿水溪边燕(子)含哪(安)泥”,几句唱词入耳,余音绕梁。杨新儒等端坐在凳子上,认真翻着谱子,熟稔的拉着三弦,嘴里轻声哼唱着。一旁,几位演唱者站在戏台前排,梳着齐整的鬓发,手腕戴着中国结,随着旋律灵活的翻转。演唱者左手捏住翠绿色竹筷,竹筷跟着节拍在陶碟上有序的轻敲、微顶或擦边,时而紧赶短促、时而柔和绵长。右手则翘着优美的兰花指,随着唱词起伏,不断变换花样。

  近年来,鲁南五大调也紧跟时代步伐,在演奏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甚至使用了大提琴等乐器,以提升整体的雄厚气质。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围绕主旋律,不仅热情讴歌家乡之美,创作出的《银杏赞》等作品脍炙人口,还积极创作出反腐倡廉等题材作品。

  这几年,杨新儒经常受邀到一些院校授课。在他看来,这是传承发扬五大调的重要方式。此外,杨新儒也积极培育学生。“只要有人想学,我就会毫无保留地交给他们!”杨新儒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不论现阶段发展多艰难,他们一定都会原汁原味的传承下去。

  正如为本次活动助力的一汽奔腾,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是一汽奔腾一贯的责任和担当。尊重传统、拥抱时代,奔腾始终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共奋进。

  

责编:李洪鹏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