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临沂⑦:走近千年徐公砚 感受非遗传承人的“文房情”
··
大众网•海报新闻临沂5月16日讯(记者 林鹏 蒋松群 见习记者 阚秋晨)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鲁砚厚重、大气,注重文人气息,讲究天人合一,强调砚外内涵。作为其代表之一的徐公砚,历来备受文人墨客喜爱。5月15日上午,“追临沂‘沂起’奔腾•寻找临沂文化符号”活动,走进沂南县青驼镇徐公店村,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公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玉杰近距离接触,探寻千年徐公砚的前世今生,体会他的“文房情”。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华中区域市场总监罗雷、山东远通汽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武强参加本次活动。
徐公店村是沂南县前往临沂的南大门,205国道在此横穿而过。张玉杰非遗技艺传习馆,就坐落在这里。殷实的农家,因砚石更显丰硕,砚作繁多引人注目。实际上,在临沂周边乃至更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出自张玉杰之手的作品。
非遗技艺传习馆,也是小型徐公砚博物馆,由张玉杰于2017年投资建成。既是他的个人工作室,也是开展技艺教学和砚文化交流的平台,更体现着张玉杰对徐公砚最深沉的爱。馆藏砚台,多属张玉杰个人作品。张玉杰说,传习馆并非村中首个徐公砚博物馆。打造博物馆,通过展出个人作品,可以让参观者多了解徐公砚的文化意义。
古往今来,徐公店村的山沟里经常有人采石,人们便为山沟取名“砚石沟”。每当取到砚石佳材,总是争相传颂。孩提时代的张玉杰,因为经常跟着采石人一起镐刨镢挖,逐渐培养起对砚石的浓厚兴趣。初中一毕业,他索性辍学不读。最初,张玉杰只卖徐公石,后来对砚台的学习制作更感兴趣,并乐此不疲。彼时,张玉杰虽然年龄小,但是很聪明。制砚大师在砚石沟捡石头、查看石头的神态动作,他尽收眼底;对每块石材的讲评,他牢牢记在心里。耳濡目染间,他对砚石沟的石头也能说道一番。
最初,张玉杰把从砚石沟扒出来的石头,分拣出“有用的”运回家中,用水洗净泥沙,尝试做砚。一段时间之后,张玉杰发现,每一方砚石都是自然成形,巧夺天工。想要做成一方徐公砚容易,选好一处开个砚堂就是砚了。可如何赋予砚的文化内涵,考验着制砚匠人的智慧。
实际上,在徐公店村,即使普通村民在制作砚台时,也会或多或少地加入文化内涵。“要根据石材的最初状态进行设计雕刻,讲究天人合一、人石合一。做的不好,就感觉对不起这块石头。”今年45岁的张玉杰,用了近30年时间从一名砚农磨练成制砚名家。
既要从砚石中选出上佳石料,又要把砚堂的位置选在妙处,还要进行砚铭……为了追求徐公砚的文化内涵,张玉杰开始熟读古诗书,苦练雕刻技艺。经过多年摸索,张玉杰也逐渐悟出“道道”,成为徐公砚名家。
“追临沂‘沂起’奔腾•寻找临沂文化符号”活动,由大众网•海报新闻与远通集团临沂国华、宝华一汽奔腾4S店主办、临沂市体育摄影协会协办。一汽奔腾活动中,奔腾T33、T77、T99等多款车型将为“追临沂”提供充足动力,助力非遗传承与保护,彰显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