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故事(111)】人间四月天,我们微笑着再次上阵

··

  编者按:

  己亥末庚子春,一场来势汹汹的病疫由荆楚大地席卷全国,各地纷纷拉响警报,打响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山东省对口援助黄冈市,先后派出十余批医务人员对口支援湖北省武汉市和黄冈市,齐心协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充分展示身处疫情防控战线的医护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救死扶伤与病魔斗争到底的精神,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支持,大众网·海报新闻发起“疫线故事——我的爱对你说”特别策划,让广大医务人员作为主人公,讲述在湖北武汉、黄冈前方医疗队援助期间自身的感动、感悟和感受,讲述在一线工作生活期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讲述自己与疫魔斗争、在这场全国战疫战场上的感人瞬间。

  【疫线故事(111)】人间四月天,我们微笑着再次上阵

  □作者:季翔 山东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珞珈山的樱花开了,有些沉寂。

  长江东去,依然静静的流淌。

  高山流水,鸟语花香。我们没有见过,却已来到了四月。

  所幸山河无恙。

  时间转眼就过去,花落自有花开日,储芳待来年。

  时间回到2月7日晚上,我们到达武汉天河机场。空旷的候机大厅,光线有些暗淡,空无一人,异常的静谧。可能没有人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只好默默地搬运行李。我们在这时,看到了华西医院的红衣军。遇到同行者,总是能带给人安慰。

  德不孤,必有邻。我们来到武汉的时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曾经想过可能无法顺利回去。但一切的一切,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后方的全力支持,武汉人民的热情照料,使已经奋战了两个月的我们,依然能够微笑着再次上阵。齐鲁医院的文化传承,让我们平静地面对工作,无论今天发生了什么,明天又如何。

  送走了一支又一支友军,一丝波澜如春风拂过。道路上,看着逐渐增多的车流,内心感到些许欣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还有华西和我们还在坚守。他们说,“无川不成军”。我们说,您知道铁军“叶挺独立团”吗?能被一次次留下,或许可以认为是对我们工作成绩的肯定,是对我们意志品质的认可。战疫进入攻坚阶段,胜利在望,路有荆棘,我们仍然怀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斗志,力求做得更好。

  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在默默地负重前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很多“80后”甚至是“90后”都站了出来,用不同的方式帮助这个国家。尽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性格和个性,但不妨碍他们热爱这个国家。

  又是一年清明。每到此时,总会想起很多前辈。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们牺牲的时候,可能比大多数的我们还要年轻。卢德铭同志,牺牲时22岁,时任秋收起义总指挥。王尔琢同志,牺牲时25岁,时任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邓萍同志,牺牲时27岁,时任红一方面军三军团参谋长。方志敏同志,牺牲时36岁,时任中央委员、红一方面军十军团领导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我党和军队的早期领导人、高级将领;如果能坚持到建国,有的人能评元帅,有的人能评大将、上将。但他们牺牲的时候,应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得到什么,忘记了个人荣辱。1942年,左权同志因亲自掩护部队撤退时牺牲,年仅42岁,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一代将星,陨落在太行山上。或许有人会问,何必“亲自”?这是历史,也是传承。看过1840年以来的岁月,我会有些固执地认为,不是精明,而是坚定、勇敢、执着,创造了历史和这个国家。

  一夜风云散,变换了时空。不变的是永远的坚持,永远的信念,永远的忠诚。前辈的英勇和传奇,我们有责任铭记。

  每年4月1日,会有很多影迷纪念张国荣。我也很欣赏他的才华,这样的人应该被怀念。但更难以忘却的是:这一天,也是“海空卫士”王伟同志的忌日。这些年,每当看到我们国家有新的飞机上天,我都会想,如果当2001年能有这样的飞机,王伟同志也许不会牺牲。曾有很多人问我,来到武汉,会不会紧张焦虑。我总是说“不会”。我不会,我的同事们也不会,毕竟有多年工作积累的职业素养。我没有说的是,我听过王伟烈士最后的录音,依旧从容、镇定,乐观。“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请继续前进。”

  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烈祖于在天,对黎民苍生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事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言犹在耳,振聋发聩。惟愿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责编:付兴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