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山东:防控不放松 复工出实招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产率达99.7%——

  山东:防控不放松 复工出实招

  核心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复工复产保防控、保市场、保供给,以疫情防控促生产、促市场、促供应,将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

  全程戴口罩、登记测体温、车间消毒、分餐而食、安全距离操作……复工一个月来,复工率接近100%,青岛南涯电子有限公司的防疫措施始终严格执行。

  在这之前,缺乏防疫物资、技术人员无法到岗、原材料供应不足,这三道坎让公司总经理郑泰春很烦恼。如今,顺利复工复产,订单如期交付,郑泰春松了口气。问其有何妙招,他说:“哪有什么妙招,是政府帮我跨过了三道坎。”

  应急保障,加大防疫物资生产供应力度

  对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来说,这个年充满别样意味。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日照三奇被工信部确定为重点生产供应单位。本是阖家团圆的春节,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却已机器轰鸣,昼夜不停忙生产。

  接到紧急通知,车间组长闫云霞放弃春节假期,迅速到岗,组织工人生产医用防护物资。车间里,新添了不少陌生面孔。在闫云霞的培训和指挥下,大家尽快熟悉生产流程,全身心投入到生产当中。时值春节,用工短缺,复产困难,日照三奇也不例外。山东省工信厅与日照市成立工作专班,发动党员干部、返乡大学生、纺织工人等200余人帮助日照三奇组织临时应急生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医疗防护物资能否供得上,直接关系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山东省工信厅紧急启动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生产供应保障工作机制,成立12个驻企工作组对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毒产品等重点生产企业,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全力帮助企业解难题、扩产能、提产量。山东还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标改造提升,临时转产扩产,最大限度释放产能,提升防疫物资保障能力。

  据介绍,目前,山东省口罩日产量由120万只扩大到800万只;医用防护服日产量由0.5万件扩大至4.7万件。

  “我们统筹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企业的防疫物资需求,优先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企业防疫物资需求。”山东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晓说,山东坚决完成国家下达的调拨任务,截至3月9日,已累计执行国家调拨任务及发往湖北各类口罩3212.05万只、防护服63.96万套、消毒用品3161吨。

  山东还督促企业精准强化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建立职工体温日监测制度,全面实行厂区封闭管理,对厂区定期消毒,确保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安全。

  靠前服务,解决企业复工复产燃眉之急

  “李书记,打扰了,企业现在进原料遇到困难了,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2月17日一大早,山东力诺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庆法给他的驻企联络人——商河县玉皇庙镇党委书记李孝玉打电话求助。疫情防控期间,老孙的工厂正加紧生产医用包装玻璃,可原料石英砂告急,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大庙镇的原料企业存量也不足。

  李孝玉琢磨,既然老孙从凤阳县大庙镇进原料,和当地党委政府联系,有望解决。几经辗转,李孝玉拨通了大庙镇党委书记张荣耀的电话。原来当地石英砂存量告急,好在已有好几家石英砂生产企业复工,产量会短时间提升。经过协商,张荣耀答应先帮玉皇庙镇解决石英砂短缺难题。2月20日,满载石英砂的3辆运输车到达玉皇庙镇,解了老孙的后顾之忧。

  这是山东推动党员干部帮扶企业复工复产的缩影。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山东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堵点,尽最大努力保证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

  搭建平台搞好供需对接。王晓介绍说,山东开发了“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复工达产服务平台”,可提供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日疫情防控情况的动态监测预警,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人力、设备、原料、工艺、物流、政策等全要素对接,以及防护物资、生产要素和物流资源供需对接三种服务。目前,各级工信部门正指导企业利用平台及时反映企业生产情况,发布供需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努力减少疫情对企业复工复产带来的损失。

  “我们生产手持红外线测温仪,订单突然大量增加,需要大量原材料,流动资金紧张。”青岛雅世医疗器械公司负责人张风琴说:“青岛农商银行西海岸分行主动为我们开辟绿色通道,及时批复贷款2000万元,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山东通过实施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加大融资担保力度、落实贷款贴息政策等措施缓解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中的融资困难。仅2月份,全省转贷服务体系就完成转贷业务196笔,转贷业务额34.3亿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此外,山东还积极协调员工返岗。截至3月10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人数达461.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7.7%。

  全力协调,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复产

  “现在复工人数有多少?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情况怎么样?还存在哪些困难?”在青岛可隆车业有限公司车间,复工初期,胶州市胶莱街道办干部曲文琨询问。

  得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未复工,不能按时供应后,曲文琨第一时间与青岛三洋皮革有限公司包企干部刘建昌取得联系,组织现场办公,按照“六步走”工作法,即企业申请、政府约谈、企业承诺、政府压实责任、模拟运营、通过验收等6个步骤,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企业复工准备,正式投入生产。

  “配套厂商三洋皮革如果不能复工,自己作为下游厂家,也将面临‘有人干、没料产’的窘境。”青岛可隆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善子感慨,如今,公司正式复工以来,已有490名工人返岗,产能已基本恢复正常,订单预计比去年增长5%。

  胶莱街道一方面派驻企业服务团分赴企业问需、把脉、会诊;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包企机关干部点对点发信息等途径,收集重点企业供应链配套企业未复工情况,全力协调配套企业尽早复工,保障重点企业尽快恢复产能。

  为了解决复工复产企业面临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下游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山东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联络员制度,“一对一”精准联系重点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全面做好协调服务,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协调、早解决。

  山东组织省内原材料、设备等生产企业对接,建立配套供应关系,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全要素对接和疫情防护物资服务。同时,山东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梳理产业链配套企业名单,组建产业链“联盟”,通过协调联系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工信部门,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带动企业去库存、促生产、提效益。

  截至3月10日,全省261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产2.6万余家,复产率达99.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应开尽开、能复尽复。

  《人民日报》(2020年3月18日6版)

责编:马婉莹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