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核酸、CT、临床:新冠肺炎诊断标准的变与不变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19日发布。如何准确判断是否“中招”?从最早的核酸检测、影像CT检测到临床诊断、再到最近的抗体检测,新冠肺炎诊断标准也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资料图:检测人员正在负压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张浪 摄

  “一删一增”管窥疫情一角

  第六版方案删除了“临床诊断”这一项,重新把CT有肺炎表现但核酸阴性的患者划入了“疑似病例”的范畴,也取消了湖北省内外诊断标准的“双轨制”。

  而在确诊病例里增加了需“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即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临床诊断病例是特定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其出现的背景是当时在武汉大量病人集中发病,核酸检测不能及时满足临床需求。为解决诊断和救治的矛盾,在湖北出台了临床诊断病例标准,目的是使那些可能的病人得到及时救治,降低病死率。

  “现在湖北的情况已经改变了,积压的需要核酸检测的患者已经检测完毕,目前的检测能力对所有的疑似病例或者未确诊病例都可以快速进行核酸检测。结合这种情况,经过专家组讨论取消了临床诊断病例的标准。”王贵强说,目前的诊断标准全国一盘棋,都是分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

  此外,在全国新增病例和湖北新增病例双连降、出院病人迟续增加时,再次强调核酸检测标准,是医学的严谨,也是方便患者对症下药。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表示,由于患者病情有轻有重,新版诊疗方案在诊断标准方面更细化、科学,减少患者分类困扰,可以提高鉴别能力,避免误诊。

  此前数据也表明,核酸检测成功率不高,且对采样条件有严格限制。为提高检测准确率,王贵强说,新版在确诊病例的核酸检测方面也有一些变化,原来是写的“上呼吸道标本或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阳性”,这一版把“上呼吸道和血液标本”去掉了,如果使用粪便标本做出阳性也可以做诊断,希望通过这样的改进提高核酸检测的敏感性,使得诊断更加确切。

  判断“中招”的变与不变

  疫情之初,核酸试剂盒曾被认为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金标准”,一剂难求。CT检测作为辅助手段能够做到全覆盖,但只能看到肺部阴影,无法区分是新冠肺炎还是其他肺炎。

  在大量疑似病例无法确诊收治、对疫情防控产生极大影响之时,临床诊断被用于其中。高峰时甚至出现一日确诊1.4万多例的“单日之最”。

  在核酸试剂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临床诊断缺乏量化指标,抗体检测又被提上议事日程。近日,多个科研团队对外宣称已成功研发抗体试剂盒,最快3分钟就能得知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结果。其原理是检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血浆,能有效检测出“假阴性”。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告诉记者,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分成两类,一类是对病毒的直接检测,一类是间接检测。

  直接检测就是目前实验室广泛应用的针对病毒的核酸检测,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基因中某些特定核酸序列的存在,也是新版诊疗方案中加入的病原学证据。

  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都属于间接检测。抗体检测试剂是检测血清中由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的IgM或IgG抗体。抗原检测则主要是检测病毒表面的一些蛋白质。

  “实际上试剂盒都很好的话,准确率都挺高。但因为有时候也会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最好能够几个一起做,互相补充、互相验证,可能会更好一些。”林炳亮说。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成彬表示,抗体检测尽管有便捷、快速的优势,但目前还不可能替代核酸检测。如何将病毒抗体(抗原)检测方法与病毒核酸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发挥各自优势,急需进行评价和验证。

  另有一类无症状感染者最为复杂,虽然有消息说抗体检测也能检出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但多位专家都强调,对这部分人的诊断主要还是靠核酸检测,因为核酸检测才是对病毒的直接检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告诉记者,无症状感染者虽麻烦,但只要坚持监测,从感染者倒推隐匿者,最终还是能发现,只是发现得晚一点。

  新版诊疗方案距离上一版诊疗方案发布只有两周。这两周,出院病人在增加,诊疗方案在优化,确诊手段也在不断精进,无论哪种诊断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在提高准确率上,只有更高更快更强,才能跑赢病毒。

责编:马洪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