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减去产能 东营产业升级走出“国际范”

··

  大众网记者 樊思思

  从年产能200万吨的全球最大新闻纸生产基地,到“量身定制”包装纸、文化纸等新型纸产品的“全能型选手”;从瞅准一种产品一年生产几千万件的轮胎老厂,到研发多种新型轮胎、把橡胶基地建到东南亚的国际大咖;还有长期坚持技术创新第一、70%以上产品销往海外的大型油气勘探装备制造商……眼前的造纸、轮胎、石油装备等企业曾是东营的工业重头,在经历了淘汰落后产能的阵痛后,如今,它们纷纷成功转型,轻装上阵。

  当前,产能过剩、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是传统产业共同的尴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引导下,企业去产能、促升级的目标日益清晰。9月21日,“供给侧•山东策——第十二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西线采访团走进东营市,看这座靠石油起家、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城市,如何卸下产能过剩的“枷锁”,蜕变获新生。

  砍掉20亿元落后生产线,新闻纸老大成了包装界的“小鲜肉”

  走进华泰集团造纸生产车间,成排的纸卷正在生产线上乖巧地排着队,乍一看如同“巨人版”的卫生卷纸。一旁的产品打包区内,2台巨大的包装机器人正欢快地挥舞着机器手臂,将一个个重达1吨的纸卷打包、入库。在产品展示台前,不少采访团记者注意到小米手机的包装盒、EMS经典的蓝色快递信封也在展览之列,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书记李建华笑着告诉大家,这些产品使用的包装纸都是“华泰造”。面对电子媒体对纸媒的冲击,造纸企业仅依靠新闻纸等单一产品势必难以生存,堆积如山的废纸,能不能转化为高档印刷品和精美包装?带着这样的想法,华泰大胆引进先进设备丰富产品品种,眼前看到的这些精美包装纸,就是集团投资3.4亿元引进高端包装纸生产线生产出的杰作。

  李建华所说的,正是华泰集团面对近年来持续低迷的造纸行业,主动调解产品结构、化解过剩产能的华丽转身。作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新闻纸年产能达200万吨、占全国1/3的统计数字曾是华泰的骄傲,然而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纸媒的新闻纸用量逐年递减的情况下,扔掉落后产能的包袱、开辟新市场成为事关企业存亡的必然选择。“去产能”不能光靠硬碰硬的削减,而是要做好有“加”有“减”的运算,李建华说,华泰一方面大刀阔斧淘汰落后产能,先后淘汰了价值20多亿元耗能耗水高的3条草浆生产线、8条落后纸机生产线和9台热电机组;另一方面增上先进设备,公司投资200多亿元引进9条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建成了“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品质”的六大国际领先的造纸基地,有效实现了产品生产的循环和可持续性。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了填充纸、试卷纸、日历纸,还有为客户量身定做的香型新闻纸。”李建华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华泰从去年开始全面打造智能制造生产线;今年年初,改造升级后的10号机项目也已经投产,能满足多种大众化纸品和部分紧俏纸品的生产需求,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利税1.35亿元。通过一“加”一“减”去产能,华泰趟出一条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也成为东营市乃至整个行业内部的典范之一。

  轮胎走出去寻“突围”,布局全球产业链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境况下,面临产能过剩难题的并非只有造纸业,多数传统产业皆难逃一“劫”。对东营而言,轮胎产业绝对称得上首当其冲;而对于像万达宝通轮胎这样的企业来说,与其说这是“劫”,毋宁说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绝佳时机。

  21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抵达万达宝通轮胎厂区,进入轮胎成型生产车间,成排的生产设备正在忙碌运转,工人们娴熟地操作着机器,一张方方正正的橡胶材料眨眼间就“变圆变胖”,一个黝黑簇新的轮胎雏形呈现在记者眼前。这里只是巨大生产车间的一角,放眼望去,巨大的生产线长得望不到头,经过一道道精密的加工工序,五花八门的新型轮胎便诞生了。

  作为万达集团的支柱产业之一,万达宝通轮胎已走过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拥有年产300万条全钢载重胎、1500万条半钢子午胎、10万条工程机械轮胎的生产能力。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生产设备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但国内轮胎企业出口率不断下降、产能过剩已经是摆在面前的事实。难道要坐等火烧眉毛,才被动应对吗?万达宝通决定“先下手为强”,主动对现有轮胎的配套产品垫带生产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并从2015年开始,果断关停部分生产线,对无法适应需求的设备进行拆除。为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万达宝通一边开发新产品,一边根据市场需求、路况信息和行驶要求对老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另一方面,万达宝通始终坚持自主品牌建设,注重商标保护,先后与普利司通、印度西亚特、伊朗伯拉等世界知名企业合作,不断向海外拓展和优化产业布局。目前,公司已经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布局储备了50万亩的橡胶园,在马拉西亚投资20亿元的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通过优势产能转移实现销地产,并在南非等地区大型外贸出口基地,从而实现橡胶轮胎从原料供应、辅料生产、产品生产直到销售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布局。

  改革的成效显而易见。上半年,在国内外轮胎市场低迷的形势下,万达宝通的产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全钢胎销量同比增长接近40%,外贸出口居东营市第二位,进入山东省综合进出口企业百强,企业发展呈现出这边风景独好的良好势头。放眼整个东营,以万达宝通为代表的一批轮胎制造企业,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和“走出去”战略两手齐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橡胶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由74.2%提高到93.5%。忍住“割肉”阵痛,东营市轮胎业迎来产业提升的新机遇。

  改造提升引入高科技,石油产业升级趟出新路子

  在东营科瑞集团的生产厂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笔直矗立的巨型石油钻机,乍一看如铁塔般“高耸入云”,红蓝相间的颜色甚是好看。采访团成员们一边惊叹,一边忍不住拿出手机、相机“咔嚓”个不停。

  科瑞是中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最大的装备研发制造商、技术服务提供商和油气生产处理工程承包商之一。这里生产出了全国首台套国际标准“9000m超深井石油钻机”,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走式车载钻机“ZJ40车载钻机”,科瑞生产的往复式压缩机能在全球海拔最高油气田环境作业……山东科瑞集团总裁办副主任、首席创新官张玉军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发挥创新的主引擎功能,科瑞从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生产、服务创新等多方面入手,切实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短板,深入剖析现有问题,共同达成‘创新驱动型’企业的发展目标。记者了解到,科瑞长期坚持“核心技术全面领先”战略,围绕海洋油气、非常规油气、天然气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及服务向低碳化环保化智能化模块化发展,目前集团超深井石油钻机、海洋石油平台膜分离制氮设备、特种作业设备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80余项,世界领先技术40余项,国家专利成果1000余件,整体数量在国内石油装备和服务行业处于顶尖水平。目前,科瑞集团基于全球化发展,超过70%的营业收入均来自海外市场。

  创新驱动不仅是技术创新,更要注重“人”的因素,不断提高员工创新积极性。“如果你给我一个对生产有帮助的点子,哪怕是一个非常小的建议,企业也会向你支付至少50元。”张玉军说,迄今为止,该企业员工创新项目达到7000余个,节省费用约8000余万元。

  近年来,在国内多数传统工业产品市场近乎饱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东营迫切需要减“重”,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通过寻求在国外建厂以优化市场布局,同时在技术、资金、品牌等方面积极牵手国外知名企业,无疑是传统产业转移化解产能、实现产业升级的佳径之一。在越南投资轮胎项目的金宇集团、在橡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建厂的奥戈瑞集团……如今,越来越多的东营企业尝试开展跨国经营,通过创新驱动开拓全球化市场,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产能的优胜劣汰,从而真正实现产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

  大众网记者从东营市发改委了解到,东营市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细化分解到各县区和34个市直部门、单位,通过有效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改革成效显著,尤其是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方面,做好化工和轮胎产能减法。全市扎实推动化工企业改造升级,在全省率先完成679家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安全评级、环保评级、节能评级和综合评价),175家“差”等企业全部停产整顿,171家企业不再从事化工生产业务,生产设备全部拆除。抓住地炼企业争取使用进口原油资质机遇,积极淘汰落后装备,6家企业获得使用进口原油资质和配额1790万吨,淘汰落后装备20套、加工能力1222万吨,炼化产能利用率明显提高。橡胶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由74.2%提高到93.5%。毋庸置疑,过剩产能的化解,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了新的空间。

  另一方面,做好优质产能加法。东营市制定了工业产业和区域布局两个指导目录,严格项目准入,坚决控制低端项目上马。按照“1+N”(“1”,即打造1个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包括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利津滨海新区三个片区;“N”,即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之外,符合相应条件的若干个重点企业,建设重点企业园区)化工产业布局新要求、新标准,审批新上项目26个、总投资334亿元,新上项目全部属于油品质量升级、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链条拉伸项目。坚持“加减法”并用,东营市正在不断“割掉”落后产能、创新提高产能利用水平的过程中,蝶变新生。

责编:冯世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