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⑫| 从大城市白领到乡村创业领头人 菏泽女孩用小小双孢菇撑起脱贫致富伞

··

  编者按: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今年春节期间,大众网·海报新闻连续第11年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全体编辑记者继续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进一步锤炼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围绕“脱贫攻坚”主题,在春节期间、在回家路上,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记录时代变化,集中反映山东干群一鼓作气、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和实际行动,充分展现欣欣向荣、欢度春节的美好景象。

  地点:成武县伯乐集镇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芳 赵晨光

刘桂琳种植双孢菇的大棚

刘桂琳种植的双孢菇

种植双孢菇的菌种

刘桂琳种植的双孢菇盆景

刘桂琳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介绍她种植的双孢菇

  在菏泽成武县有一处双孢菇种植基地,令人惊讶的是,种植基地的负责人不是印象中的“农村大伯”,而是一位脚蹬高跟鞋的“都市丽人”。从2014年接触金针菇,到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25个双孢菇棚,短短6年时间,她不但完成了一位都市白领到职业种菇人的大转变,还带领着乡亲们就业致富,她就是刘桂琳。

  “一个月瘦了50斤也要把大棚建出来”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了位于成武县伯乐集镇的菇之林双孢菇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在空旷地田野上矗立,掀开大棚门帘,温暖又潮湿的环境里,雪白的双孢菇正争先恐后的钻出菌土,鼓鼓的头儿,细细的杆儿,看上去“萌”极了。菇之林双孢菇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刘桂琳穿着一身红衣,脚踩高跟鞋,一副干练模样。刘桂琳向记者介绍道,采摘成熟了的双孢菇,只需握住双孢菇的头儿,轻轻一扭,白白胖胖地双孢菇便脱离了菌土,“一点都不费力”。

  “与食用菌结缘纯属巧合,因为我很爱吃金针菇,我妹妹就说,你那么爱吃金针菇怎么不自己种去啊?听着有意,之后我就开始研究种植金针菇相关资料,并外出学习种植技术。”刘桂琳爽朗地笑着说,2014年,在青岛的高端写字楼里上班的她,因父母突发疾病,想留在父母身边照应,便辞职返乡创业,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在妹妹的一句玩笑下,她开始上网搜集了金针菇种植的基本资料,去济宁学习技术。

  “最初创业的那段时间,真是太苦了,没有人支持我,村里人议论纷纷,放着大城市的工作不要,竟拿起锄头要种金针菇。”刘桂琳回忆道,好在父亲看着她劲头足,将家里的一片树林给了她。得到父亲鼓励后,她的干劲更足了。“卖了树后,就要填树坑,没钱请人做,就自己来。我用板车、铁锹一车车拉土,一锹锹平坑,早出晚归,手上起了泡,再变成了茧,钻心的疼,也没阻挡住我,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地终于整平了,我也瘦了50斤。”刘桂琳说,地基整平后,接着开始搭棚,半个月时间,姐妹俩终于将棚建起来了。

  “那时候,也不觉得累,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干就完了!憋着一口气,一定要把金针菇种出来!”刘桂琳坚定地说。此后,刘桂琳更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菇棚里,从开始备料、消毒、发酵、接种、安棚、上架,特别是出菇后,上水、采菇、剪菇,一系列繁琐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白天、黑夜连续奋战。

  紧跟市场形势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功夫不负苦心人,三个月后的第一次采摘,大棚外面围满了来看热闹的村民,看着那一簇簇长势喜人的金针菇,村民们的议论都变成了赞美,说人家大学生读了书就是厉害,能种出金针菇。”刘桂琳充满了成就感。

  村民们见到刘桂琳真的能种出金针菇并且收益颇丰后,便来向她学习技术,跟着种植金针菇。“村民们一起种植能扩大规模,更方便打开销路,另一方面也能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何乐而不为呢?”刘桂琳说,在她的带领下,成立了成武县志宇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迅速扩展到50多个,直接带动500多工人就业,月工资平均3000多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工厂化金针菇的种植数量大增,市场逐渐饱和,眼看村民的收入受影响,刘桂琳心急如焚,又开始四处调研市场,寻求转机。“四处考察后,我发现双孢菇市场的良好态势,2018年,便带着30位村民去河南考察双孢菇种植技术,回来后投资300多万,建成了25个双孢菇大棚。”刘桂琳说,并高新聘请了技术员,新增了300多人再就业,成功注册了“齐鲁菇之林”商标,在食用菌行业她和乡亲们携手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现在我专门负责跑销售,把销路打开的再大一点,解决种植户们的后顾之忧。再将双孢菇种植基地发展成产业园,让更多的乡亲们参与进来,共同致富。”刘桂琳说。

责编:大众网·菏泽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