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山东故事 | 数叨过年

··

作者:李洪善 

与共和国同龄,进入了古稀。年龄大了,爱唠叨陈年旧事,而最爱提的是每每的过年。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从走入冬季,就数着指头等年。因为过年,可以穿上新衣服,吃上白馒头和肉,得到几块压岁钱,跟着大人串亲戚......。那浓浓的年味,仿佛就在眼前。入腊月就开始忙年,迎腊八,扫房子、置年货,祭灶王,然后杀猪宰羊,蒸馍馍,炸煎煮炖,家家忙的不亦说乎。春联一贴,红灯笼一挂,在四处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迎到了年。除夕祭祖拜天奉財神,许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没守岁的,初一,天不亮就起床,喝完饺子,先给家里老人磕头,然后,成群结队,挨门挨户,给长辈拜年,最后到家族宗祠,向祖上叩首。初二以后,就是走亲戚了,看那路上,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步行的、拉车的、赶辕车的,姑娘走娘家的,新女婿回门的,探亲访友的......。交织成过年快乐进行曲,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些天,几千年传统的春节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至今记忆犹新。

工作了,进城了,在机关上班。有了家和孩子,尽管生活还不富裕,物质尚匮乏,但过年的喜悦,时时在心。工作虽忙,但还是念叨着过年,图的是阖家欢乐、亲情圆满、朋友团聚。为了过年,把有限的工资,早就做了安排,有限的空余时间,早就有了计划。而过年的重头戏,就是把自己的小家,按小时候在家过年一样,让它津津有味。腊月初,就开始大扫除,排队买粮买肉,添置新装。动锅炸丸子,酥酥肉,炖鲤鱼,蒸馒头。并依照老家里的风俗,一月不断吉利话:盆里蒸馒头的面用完了,要说“满盆”了,以示源源不断;不小心打破了碗盆,要讲 岁岁(碎碎)平安;初一不能倒垃圾,以免破财等等。早起过年了,喝饺子,放鞭炮,新年春风得意,然后骑摩托,带老婆孩子,驰入乡下,融入家的年中。和小时候一样,串亲戚,约朋友,推杯换盏,几天假,满满当当,充充实实,然后带着未尽的喜悦去上班。忘不掉的过年乡愁,常记怀的过年气氛,一直在心里很久很久。

如今,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腰包鼓鼓,可过年,倒感到,没了以前过年的隆重,少了小时候过年的味道。老忘不了那腊八粥的香甜,那祭灶糖的甘醇,那除夕素馅饺的野味,那初一“万事如意”的祝福。而代替的是QQ上问安,微信中拜年,短信里祝福,丝乎淡化了亲情,缺乏了乡土的感觉。只因是,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长。你看,一年四季,肉蛋海鲜、白面杂粮、时令菜蔬、干鲜水果,应有尽有,哪还渴望着过年啊!再加上为了环保,不再燃烟花爆竹,更冷落了年。现在的生活,是天天过年,所以,觉得过年不觉是年。不过,现在的年依然热闹。看,年到了,从政府到群团组织,以及义工志愿者们,正忙着慰问交警、环卫工人,忙着向弱势群体、贫困人员送温暖。街上张灯结彩,各类民俗、非文化遗产的展演,天天热闹非凡,遮赶了年不像年的冷清,而让年更赋予了新意。如今虽少了点年味,但却多了幸福感!

相关阅读:

新时代新山东新风貌,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面向全网征集“我的山东故事”,邀您通过海报号分享您和山东的故事。只要是与山东有关的真实的正能量故事,就请您分享给我们!

体裁不限,所有作品必须以“我的山东故事”为标题前缀,视频与摄影作品请附文字简介。将作品通过自己注册海报号来发表或者发到我们的征集邮箱995067044@qq.com。我们择优推荐,并且对特别优秀的作品奖励100到500元不等的话费奖励。

详情请看https://hb.dzwww.com/s/3679.html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