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务,运河上名噪一时的商业重镇

··

  李海务是“会通河”进入聊城境内的第五个古镇,介于周家店和东昌府之间,元初为李海村村民停泊修船的地方,曾有“李海坞”之称,后更名为“李海务”。到明清时期,它成为运河沿线名噪一时的商业重镇,有上百家商铺、十几处庙宇和三十多个姓氏……

  运河旧影。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李海务”起自“李海坞”

  名字由来可能和运河上的“税收”有关

  在走访“李海务”和查阅与它有关的史料时,记者一直在尝试着寻找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它,可惜在绞尽脑汁地想了十几天后仍没能找到。倒不是因为记者词汇量少的可怜,而是因为历史的痕迹在“李海务”早已被时间的年轮碾压地所剩无几了。

  这种“所剩无几”让记者很抓狂,你很难想象,一个曾被数代人所赞誉过的运河古镇,现今是如何的破败,而且这种破败连同它之前的那种辉煌,在现存的史料中竟然寻不到只言片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带着好奇和还原历史的责任感 ,记者开始了在“李海务”内长达一个月的走访。

  “李海务”村内现存的清末建筑。大众网记者 张燕/摄

  寻访古镇,究其名字的由来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李海务”名字的历史渊源,记者在查阅了多个版本的《东昌府志》、《聊城县志》和2005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后仍没能找到蛛丝马迹。但是在走访该镇的过程中,镇内上了年纪的老人却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从祖辈那听来的传说。

  “元初,在大刘张和李海务的中间,也就是现李海务水库的正南边,曾有个靠河的小村子叫‘李海’。现在的李海务在当时还是一片荒地,在运河从它这开通后,‘李海’村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就来到运河边的这处荒地建了一个船坞,供运河上来往的商人停船和装卸货物。因此处船坞是‘李海’人所建,故取名‘李海坞’,后来不知怎么地演变成了‘李海务’。”

  “李海务”村内现存的青砖墙。大众网记者 张燕/摄

  向记者讲述这个传说的人叫柳润身,他今年70周岁了,是“李海务”村内颇具学问的老人。柳老退休于“李海务中学”,曾一度担任该校校长。在其退休后,于村内旧宅处经营着一家“棺材铺”,倒也忙碌,但只要稍微有点空闲,他就开始琢磨“李海务”的历史。

  柳润身告诉记者的这个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早年间在“大刘张”和“李海务”两村中间确实曾有个叫‘李海’的小村子。后因河水上涨淹没了该村,“李海”村的村民就搬到离它最近的“大刘张”去了。如今,在“大刘张”村内还有许多从“李海”村搬来的村民的后人。

  “李海务”村内现存的旧民居。大众网记者 张燕/摄

  为了探究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有多大,柳润身还曾亲赴“大刘张”村向当地的老人请教过。“他们告诉我,现在村内‘李’姓人的祖上,几乎都是从‘李海’那搬过来的,有家谱为证,还说我们的村名是盗用‘李海’的。至于‘李海坞’怎么变成的‘李海务’,他们说因为这两字是谐音。”

  那“李海务”名字的由来到底是不是真的如传说这般呢,记者也无从查考。但是当年建在运河边取名“XX务”的古村落还有很多,像天津的“河西务”、“太子务”、“粜粮务”;河北的“杨税务”、“曹家务”等。记者通过查阅史料发现,这些在建在运河边取名“XX务”古镇的名字由来,大都和当年运河上的“税收”有关。

  运河旧影。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拿“河西务”和“杨税务”这两个地名来说。

  “河西务”位于天津北运河的西岸,始称“河西”,初为停泊修船的地方,在宋、辽时曾被人们叫做“河西坞”(取“船坞”之意)。在元定都北京后,大运河全线开通,“河西坞”就成了政府设立的“榷税务关”之所,遂更名“河西务”,并一直沿用至今。

  “杨税务”名字的由来也大体如此。

  它位于河北廊坊市,在北宋庆历年间,村西原有一条运粮河,此地为通往河岸的一处渡口,来往客商很多,于是官府就在渡口处设立了一个收税的机构(当地俗称“税口子”)。管理这处“税口子”的官员姓杨,此人居官清正,颇得百姓好评,故该村取名“杨税务”。

  “李海务”村内现存的旧门板。大众网记者 张燕/摄

  充当“税收关卡”的地方便可称作“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查阅史料可知,“务”是宋代官方始设的管理贸易或收税的机关和场所,到元、明、清三代时又增加了“酒店”的意思,但其原有的释义仍旧使用。因运河沿线的村庄来往客商多,设置的“收税关卡”多,故取名“XX务”的村庄也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的猜测,当年在“李海务”村内也曾设有一处官方的“管理贸易或收税的机构”。如果前面所提及的那个传说也具有可靠性的话,那“李海务”名字的由来,可大致梳理出这样一个脉络。

  运河岸边的做买卖的生意人。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元初“会通河”开通后,一个来自“李海”村的能人在运河边的这块荒地处(现“李海务”村)始建了一处船坞,供运河上来往的客商停泊船只和装卸货物。后来运河越来越忙,来这里落脚的客商也越来越多,元政府看到了这一商机,就在此设立了一处收税的关卡,自此“李海坞”便更名为“李海务”。

  当然,以上仅是记者根据现有资料的一种揣测,并未在史料中寻到明确的文字记载。至于为什么寻不到记载,原因有两个:一是现存的且大家能看得到的史料有限;另一个可能是该处“关卡”发挥的作用或是存在的时间不长,所以史料中没有详细的记载。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