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店曾经庙宇众多 如今踪迹难寻

··

  大众网聊城7月1日讯 在周家店段运河通航的五百余年间,为了满足漕船上的船工、过往的商人,及周围老百姓祈祷、祭祀的需求,在村内建了许多庙宇。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末,这些庙宇中还有十多处被保留了下来。

  不过后来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60年代村镇建设和7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仅存的这十几处庙宇也接连被拆除。如今在这些庙宇的遗址上,拔地而起的是一座座民居,已丝毫看不到它们旧时的影子了。

  露着大青砖的周家店民居。大众网见习记者 张燕/摄

  那这些荡然无存的古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这样的好奇和困惑,记者走访了周家店内对这些古庙有过了解的老人。因古庙毁之年代去今不远,故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大都还记得它们未拆前的模样。

  那就从拆的最早的“三王庙”说起吧!

  这座庙位于运河西岸北船闸西、越河涵洞东头,有三间坐北朝南的青砖大殿。殿内供奉的是三兄弟,泥塑的雕像,有一米来高。但村上没人知道这三兄弟叫什么,是干什么的,又是从哪来的。

  “只是听老一辈人说,泥塑中间的那个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但他来周家店的时间最早,所以就被供奉到了大殿的正中。”85岁的苗景生,对“三王庙”的印象也不甚清楚,只记得该庙是在1936年修建越河时因地方不够而被拆掉的。

  “三王庙”所在的位置。大众网见习记者 张燕/摄

  据他回忆,当年在正中泥塑雕像前还有一块长方形、一米多宽的供桌石。传说这块石头很灵验,它一滴水村里就会下雨。“三王庙”被拆除后,苗景生和村里另外一位老人担心供桌石碑毁,就将它埋到了村西头。

  如今这块石头还依然躺在村西头的地下,其具体深埋位置恐怕也只有苗景生和那位已经过世的老人知道了。但“苗老”现在腿脚行走起来极其不方便,故没有办法带记者去实地查看一番。

  在“苗老”的印象中,早年间出了大殿,在它的一旁还有一棵歪脖的皂角树,树叶长得很旺盛。在皂角树的树枝上曾挂过一个大铁钟,是庙里专门用来报时的,可惜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人给清理走了。

  从“三王庙”所在的东西中街一直往东走,在它和运河东岸的南北长街(即“老街筒”)相交处的路北,曾建有一座“五仙坛”。

  “五仙坛”所在的位置。大众网见习记者 张燕/摄

  所谓“五仙坛”,顾名思义庙里供奉的应当是五位神仙。那这五位“神仙”到底是何方神圣呢?说了你可别觉得奇怪,它们是狐狸(狐仙)、黄鼠狼(黄仙)、蛇(柳仙)、刺猬(白仙)、蜘蛛(蜘蛛仙)五种动物。

  至于为什么要把这五种动物奉为神仙,村里上了年纪的这些人也不知道。只记得该庙是一处由三间坐北朝南的青砖瓦房所建成的一进院落,屋内墙壁上悬挂的是“五仙”的布画像,有专门的看庙人看守。

  “画像不是每天都挂着,逢年过节时才会挂上,一挂上村里的人就会到这来烧香。后来这个庙被日本人给拆了(大约是1941年至1943年期间),拆出来的青砖用来垒‘围子’(即村墙)外的炮楼了。”

  现年82岁的高延泰,从小就在“五仙坛”所在的这条南北长街上长大。虽说早年间“五仙坛”有专人看管,但他也没少和村里的小伙伴悄悄地潜进去玩闹一番,再悄悄地爬墙溜出来。

  顺着“五仙坛”所在的南北长街一直往北走,大约走200多米快到长街的尽头时,在运河的东岸,当年还曾建有一座“岱王庙”。

  岱王庙,又叫“大王庙”或“大庙”,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庙里供奉的是“岱王”。但这处庙宇非常小,仅有一间青砖大殿,殿门朝西开向运河。话说,当年在运河岸边建这样一间小庙,也是有原因的。

  “传说当年漕船过周家店时,经常走到这个地方船就不动了。但是只要你上岸买些鞭炮和香,燃烧之后船又可以走了。遇到这样的事多了,人们就觉得这块有仙家居住,后来就在这盖了一间庙。”

  作为村里目前尚在世的、唯一一个曾在运河上“跑过船”的老船工,苗景生对这座小庙记得格外清楚。因为在他跑船的1945年至1958年这十来年间,也曾多次到庙里烧香祈福。

  苗景生。大众网见习记者 张燕/摄

  不过现在苗景生记不清这座庙是什么时候拆的了,只隐约觉得它是在1958年自己不“跑船”后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扩街时这段时间被拆掉的。

  在“岱王庙”的东旁,曾建有一座堪称当时周家店内“最豪华”的庙宇——“真武庙”。

  该庙建在一处高高凸起的夯土台基上,有三间坐北朝南的大殿。正殿中间供奉着“真武大帝”的泥塑雕像,雕像前同样是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供桌。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贡品,不用猜就知道是来庙里上香的善男信女们奉上的。

  石头供桌的左右前方,是两排相对而站的泥塑雕像。靠近“真武大帝”的第一排两个雕像,一个是周公,一个是桃花女。离“真武大帝”稍远点的第二排那两个雕像,为“哼哈二将”。

  “真武庙”所在的南北长街旧照。大众网见习记者 张燕/摄

  这两排泥塑雕像的后面,东、西配房里还立着“真武大帝”的十二位元帅,每间配房各六个。据老人们说,这十二位元帅皆面目狰狞,他们在小时候从来不敢独自一人到“真武庙”里来。

  “庙是1950年前后被拆的,在更早的时候大殿后墙,曾被八路军造枪局当作试炮的地方给炸了两个窟窿。”今年83岁的苗洪晋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依然眼不花、耳不聋,对“真武庙”的过去也记忆犹新。

  沿着“真武庙”所在的南北长街一直往南走,在走到长街最南头和东西向的前街相交稍东点的位置(即“周家店船闸”南闸东),也就是现在的周家店123号处,还曾建有一座“奶奶庙”。

  “奶奶庙”所在的“周店123号”。大众网见习记者 张燕/摄

  “周店123号”门牌号。大众网见习记者 张燕/摄

  那这座“奶奶庙”内供奉的又是哪家仙人呢?据村上的老人们回忆,“奶奶庙”里供奉的是泰山老母——碧霞元君。

  熟悉道教的人可能知道,“碧霞元君”是道教中的重要女仙,坐镇泰山,也是咱们华北地区的山神信仰。人们认为,她能“庇佑众生,灵验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

  许是因为人们对“碧霞元君”的感情更深厚一点,所以为她修建的庙宇要比村内其它庙宇稍大一些。该庙的庙址是一处两进两出的四合院,前院和后院一般大,两院内各有三间坐北朝南的大殿,大殿正中的那屋屋檐要比其他两间向外突出一些。

  “殿内的神像也是泥塑的,有一米多高。大门开在前院里,前后两院有小门相通。这座庙也是日本人来的时候给拆掉的(大约是1941年至1943年这段时间),拆出来的青砖都拉去建炮楼了。”

  现年76岁的苗洪祥,也是自幼就长在运河边上。虽说如今他说起话来有些吃力,但谈起和“奶奶庙”有关的点点滴滴依然很热情。

  离“奶奶庙”的不远处,东距“周家店船闸”约100米的位置,今苗景生的儿子苗洪亭所居的地方,还曾建有一座“关帝庙”。

  “关帝庙”所在的位置。大众网见习记者 张燕/摄

  说到“关帝庙”,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庙内供奉的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这个庙也和“岱王庙”一样小,只有一间坐东朝西的青砖大殿。殿内的“关老爷”雕像也是泥塑的,它的两旁还有周仓、关平持刀守卫。

  事实上,当年在周家店内的“关帝庙”并不是只有这一处,在后街苗家围子东端距运河约300米的地方也曾有一座“关帝庙”。不过,那座“关帝庙”因离运河较远,记得的人不是很多。

  据村上的老人们回忆,这两座关帝庙被拆的时间差不多,大约是1941年至1943年日本人“入驻”周家店时拆的,拆出来的青砖都被用来建了村外的炮楼。

  “土地庙”是周家店内数量最多的一类庙宇,现在村里老人们能记得起来的有三座。一座在运河东岸中街现苗中峰卫生室处;一座在运河西岸的李代庄周家旧宅处;一座在运河西岸的赵岗村内。

  “这的那个土地庙只有一间坐东朝西的大殿,大殿的房顶和墙壁都是用土垒的,里面供奉着泥塑的‘土地爷’。庙大约是1958年左右拆的,算是村里拆的比较晚的那一批了。”

  因为苗景生住的地方离运河东岸中街的那座“土地庙”比较近,所以他对这座庙的过去很了解。

  苗景生的家。大众网见习记者 张燕/摄

  “观音庙”在周家店有两座,一座位于运河西岸的赵岗村;一座位于西岸的吴家老宅大门南。不过因为这两处庙都比较小,再加之去烧香祈福的多是求子的妇道人家,所以村上现在世的老人们对它们的印象不是很深刻。

  除以上所述庙宇外,周家店还有“七神堂”一座,在运河东岸后街西头路北高家宅处;“火神皋”一座,在运河东岸老街筒路东处;东、西“玉皇皋”两座,分别在东、西门外侧。

  “‘玉皇皋’内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建筑为两层的青砖楼,不过我记不清是几间大殿了。大约也是在1941年至1943年期间被日本人给拆的,拆的青砖同样用来盖炮楼了。”

  苗景生缓缓地说,事实上历数上世纪30年代周家店内还在保留着的这十几处庙宇,多是因抗日战争的发生而遭到了毁坏。如果当时没有这场战争,或许这十几处庙中还有几座能继续保留下来。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