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拾遗④:裁剪缤纷世界 只为一腔热爱

··

  编者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千百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历久弥新,传承至今。在济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运河之水如悠悠岁月般安静地流淌,光阴中沉淀下的文化与技艺薪火相传。传说、戏曲、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绽放,匠心与技艺代代坚守传承。

  每一例“非遗”都是散落在市井民间的璀璨明珠,每一个传承人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今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运河拾遗”系列报道,对济宁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讲好非遗故事,让非遗“活”得更加精彩。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史欣欣 荣斌

  在济宁,除了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还有众多生活中沉淀下的文化艺术,剪纸就是其中之一。

  它承载着济宁地方民俗文化,逢年过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窗户上粘贴着一个个惟妙惟肖的传奇人物、吉祥符号,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张跃广作为济宁剪纸艺术的代表人之一,自小深受家庭影响,凭借着自己对剪纸艺术的那份挚爱,用一把剪刀裁剪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拿起剪刀五十余载 只为一腔热爱

  张跃广六七岁时便拿起剪刀跟随家人学习剪纸,至今已经五十余年。凭借着一腔热爱及不悔坚持,他先后获得“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十大民间手工艺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

  回忆起自己对剪纸的喜好,张跃广的嘴角不禁露出了一股笑意,“参加工作时,我就在工作闲暇之余,找一些与剪纸有关的书籍,学习上面的剪纸方法,直到1986年之后,才有更多时间用于剪纸。”正是剪纸的兴趣让他对剪纸不停钻研,不断练习刀工,先后设计制作了毛泽东头像、松鹤长青、中国梦、爱我中华、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山东省23届省运会等400多幅作品。

  “我之前从新疆学习回来,创作了‘幸福英吉沙’一系列作品,在作品中融入了时代的新元素。”为了完善自己的作品,增强剪纸技艺,张跃广经历过福建、浙江、河北、新疆等地的学习。“一开始去的时候,担心人家不传授技术,我就说自己是参观的,后来才知道,人家根本就不避讳刀法、技法的外授,剪纸的人都热情得很!”山西剪纸的粗犷、福建剪纸的细腻,各地剪纸艺术的特点都对张跃广自己风格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剪刀与宣纸的碰撞 讲述生活美好愿景

  “一幅剪纸,一个故事。”这是张跃广不时强调地一句话,一张普普通通的宣纸在他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新生命。每一幅作品背后都蕴含着无数的心血,从构思到裁剪,都与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关注青少年健康的“百子图”,到展现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长卷,再到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国梦”,无一不展现着张跃广的精巧构思。

  剪纸作为纯手工工艺,功夫全在手上,剪刀行走的毫厘差距都会对最终的成品产生影响。一开始的时候剪纸是依据口诀上的基本构图,从最简单的图案开始,随着剪纸功夫越来越深,熟能生巧,剪刀一起一落,该走该停,张跃广早已了然于胸。而他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作品上力求创新,一幅八米长的《江山多娇》,先是利用白色宣纸裁剪出轮廓,然后运用分染法将剪纸上色,最后再一层层的贴上,以达到传神的效果,更展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

  张跃广的作品题材非常丰富,既有庆祝佳节、纪念历史节日这一类的主题剪纸,也有不少传统民间风俗画中的题材,例如福禄寿、年年有余等。张跃广运用自己的技艺将剪纸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与现实题材想结合,创作出丰富的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天下第一“福”是一件特殊的作品,这是他剪纸与书法相结合的创作。当谈到他是如何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时,他说,济宁的剪纸就是要和咱们的文化、生活相符合才会被更多人接受,我的灵感就是我们的点滴生活,这也是我创作的初衷。”一个简单的“寿”字,其中就包含各种基础的图形,逗号、水纹、月牙,更有仙鹤、寿桃、松树、莲花、鱼,各种寓意相结合。

  捐赠作品4万余幅 传承发展剪纸文化

  张跃广认为,剪纸的传承与发扬,更重要的是培养、教授学生。近几年来,他教授下岗工人、学生、教师等多种群体近万人次,最小的学生仅仅四岁半。

  在积极传承剪纸技艺的同时,他非常注重学生的人品道德。张跃广认为学会剪纸并不是目的,剪纸技艺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学会做人,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让更多人第一时间就能对剪纸产生喜欢,他还专门制定了一套爱上剪纸的方式。普通的一张纸,经过折叠、剪刻,加入几何、镂空、美术等一系列创新,配以民俗知识,一个可以立起来的“春”字,就展现眼前。“这不仅仅是教大家剪纸,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习的人能够形象地记住‘立春’,同时能够对于节气的知识有一定了解。”张跃广说。

  谈到剪纸的传承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张跃广说:“平时除了创作作品,我也会定期去学校教授学生剪纸技艺,他们喜欢剪纸,我就尽自己所能去指导他们。”除此之外,他还积极推广“民间艺术进高校”,作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在济宁各大高校开展义务教学生制作剪纸,传承民间剪纸艺术。截止目前,张跃广捐赠剪纸作品达到4万余幅。

  “剪纸现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作为剪纸传承艺人更要带头支持政府工作,让更多人咱们的传统艺术感兴趣,对济宁文化感兴趣”。

  济宁剪纸在历经漫长岁月后,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剪纸的剪法也在不断创新,但无论如何演变,剪出的图案都是反映当下生活,反映民俗风情。

  剪纸文化正被更多的人知道,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一把剪刀,一张纸,让张跃广与剪纸紧紧相连,在济宁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息里,交织出旧日与现代的叠影。

责编:大众网·济宁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