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丨传承与创新并举 平原传统美食留住五百年老味道

··

  编者按:山东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山东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双招双引”等措施,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攀升,展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这就是山东”大型系列报道,从重大工程、行业发展、平台建设、夜经济、生态环境、旅游美食等多个方面,为您展示那些让人心动的山东人、山东事、山东景。

  这就是山东系列报道(108)

  传承与创新并举 平原传统美食留住五百年老味道

  舌尖上的德州“非遗”之平原恩城签子馍馍

   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美食,说到平原县的美食特产,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签子馒头,据说这种馒头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曾经还作为皇室美味流传至今,现如今已被列为“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签子馒头又称签子馍馍,因在恩城出名,所以又叫“恩城签子馍馍”,传统的恩城签子馒头材料选用严格、加工工艺古老独特,它起源自明代,兴盛于清乾隆年间,在物产丰富的鲁西北平原,这里孕育了茂野丰收的麦田。恩城签子馒头就是选用优等小麦作为原料,辅以酵面(俗称老面)和适量碱面,再倒入清水精心和制而成。

  陈延强是恩城南关陈氏签子馒头的第五代传人,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长大,20多个年头的磨砺让他练出了一手做签子馒头的绝活。每天清晨,陈延强都早早起床,检验面质,清理蒸笼,调试机械,每一道工序他都认真严谨。“那时候比较累,全是纯手工,像和面、揉面、压馒头全是手工活,现在大部分都是用机器,只有上签的时候是手工。”陈延强向记者介绍。

  陈延强18岁跟随父亲学艺,如今虽说是机械加工,但却延续了传统工艺,不仅提升了馒头的营养价值,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技术核心,为了保证馒头特有的香味儿,兑面的关键环节,陈延强必须亲自操作,这也是陈延强传承祖辈工艺的秘诀所在。

  “咱们这还是采用老作坊模式,和面时用酵子兑上碱面,碱面用清水兑开,水温在30到50度之间,这样和出的面比较好用,在醒面时也会快点,现在很多做馒头的店都是用酵母,味道不正宗也不好吃。”

  从压面、挤制、成形、醒面,每一道工艺都有着不一样的讲究,只有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最终才有着签子馒头独有的特色和味道。选好了形状,接着就是上签,一个个洁白如玉的馒头并排于竹签之上,既是一道美食,又称一道风景。

  最后将装入笼上的签子馒头上锅,急火蒸20分钟,伴随着阵阵清香,笼上帽被徐徐揭开,一笼笼热气腾腾的签子馒头就出锅了。蒸熟后的签子馒头呈纺锤形,色白润如玉,油光微亮。其味道香甜,嗅之芳香扑鼻;食之甘甜如饴,柔韧可口,形色味俱佳,老少皆宜。

  如今恩城签子馒头已注册了“德州老恩县”、“德州恩城”两个商标,不仅成了当地的特色美食,还被装进精美礼盒,成为了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加工网点也相继落户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据陈延强介绍,他的店一天能卖出五六千斤,很多外地的顾客都慕名而来,自己开车来店里取,一位来自济南的顾客特地驾车赶来,还帮亲戚朋友捎了200斤。

  纵品山珍海味,难忘家乡味道,在平原,早上来一根热腾腾的签子馒头,一口咬下去,牙齿被填满的充实感就让人很有家的感觉了,慢慢咀嚼,麦芽糖的甜味会逐渐散发出来。这时候再喝上一碗滑嫩的平原老豆腐,绝对美味,让人一上午活力充沛。或者取半块红腐乳,夹在签子馒头中均匀抹开,腐乳单吃一口往往让人咸到发齁,可搭配签子馒头就会一下子激发出迷人的能量。一枚小小的签子馒头因为传承才有了别具特色的百年品牌,更有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家乡记忆。

责编:巩小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