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山东故事 | 四十五年之出行

··

作者:韦亚洲

11月26日,也就是明天,日兰高铁(原鲁南高铁)日曲段将开通运营。这是1100多万沂蒙老区人民期盼已久的愿望,也是我经常关注的大事。从2012年提出规划方案起,常到网上搜索“鲁南高铁最新消息”就成了我的小习惯。在期待高铁开通之余,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回想四十五年来的出行,感慨颇多。

听母亲说,农历一九七四年腊月二十六日,我出生在姥姥家。因不能看娘家灯的习俗,出生后的第4天,姥爷就用独轮车,经过约16里的乡村小土路,把母亲和我推回了家。这算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出行,从此我也成了姥姥家的常客。会走路之前,母亲经常抱或背着往返姥姥家。会走路后,就拉着母亲的手走几段。上小学后,就能独自步行去,周六下午出发,周日晚饭前准时回来。父母找不到时,就说不用找了,准去姥姥家了。现在想来,走那么远的路,却乐此不疲的原因大概有三个。一是有好吃的。虽常说“疼外甥,不如疼破盖地”(盖地为莒南方言,是指用高粱杆做的盖锅的盖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外孙子不是自家人,疼了也没用),但总有好吃的留给我。二是有故事听。特别喜欢听上过2年私塾的姥姥讲卧冰求鲤、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等故事。三是玩的尽兴。玩伴多,有一大帮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上岭抓鸟,下河捕鱼,打打闹闹。加上是客人,能让着,好不开心。在村前公路旁玩时,不太注意坑洼不平土路上扬起的尘土,常盯着偶尔驶过的自行车、吉普车、卡车,非常羡慕,想着何时能有福气骑或坐上。

初中了,需要走着去6里地的外村,中午还要回家吃饭,每天走2个来回。看着家庭条件好的同学骑着自行车上学,多次央求父亲买,父亲最终答应借钱也买。心急的我,趁大舅来时,肯求用他的车学。那时,家里有自行车的很少,大舅勉强同意给我半天的时间来练。赶紧推车到村里晒庄稼的空地上学,刚开始姐姐还在后面帮我扶着,后来累了不管了。没有泄气,经过多次摔打,总算能独立骑一段。印象特别深的是,有次骑着骑着,一紧张,顺着大沟就下去了。本能中,我顺着沟往下滚,车子也随着翻。到了沟底,人住了,车子也停了。爬起来,看看自己竟毫发未损,车子却撞的有些变形。看到车子,大舅心疼地说:“看你这孩子,还好人没事”。车学会了,钱也借齐了,因供应紧张还要托人,要等很长时间。心焦中到了端午节,往年都是与姐姐一起抬着粽子送给姥姥。今年,征得父亲同意,去邻居家借了辆车。第一次骑着自行车驮着粽子,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在经过中间一村前下坡路时,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摔倒了,粽子、熟鸡蛋散了一地。顾不上疼,赶紧去看车。邻居可是一再嘱咐骑车要小心,别把车弄坏了。在村里好心人的帮助下,把散落的东西收拾好,车扶起来。还好只把胳膊划了一大块伤,车掉了点漆,车把歪了,没什么大碍。后来一路小心,磕磕绊绊完成了第一次骑行。

又过了不久,新自行车买来了,是一辆崭新的名牌大金鹿,实现了期待已久的心愿。自此,骑着这辆自行车,去姥姥家、上完2年初中和3年高中。尤其是骑着去60里地外的板泉镇读高中,每周一次风雨无阻,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格外爱惜,回家后总是先用布仔细擦拭,二弟想学时,也以他还小为由不松口。在学校,常有同学借,心里不舍得,但不好意思拒绝,就一再说要慢点、小心。记得一次,有位同学还车时,说在过校门前一条小沟时,因为有个同学开玩笑,突然跳到后座,把后轮给压变形了,一个劲道歉。看着修好的车,心疼的不得了,却说没事,修好了就好。

1994年,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因路途较远,近500里地,不得不暂时告别爱车,第一次乘坐火车出远门继续求学。其实对火车已不算陌生,姥姥村向南100米是公路,再往南约600米是兖石铁路(济宁兖州至日照石臼港)。这条铁路从1981年开工,到1987年通车,我们这些玩伴都是见证人,因为这里是我们经常玩耍的地点之一。那时常趁没人注意、没车时,跑到路轨上玩会,或在路旁跟着车跑一段。特别遗憾的是不能坐上去体验下飞奔的拉风感觉。上大学正好从这里坐上车,实现了儿时梦想,自此与火车结缘。刚开始速度慢、停站多,记得要5个多小时才到,特别是回家时,感到时间过的太慢。大学期间,基本上在这条线上往返,只有3次例外。一次是1997年去济南看望同学,后两次是去北京和西安参加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学位班辅导班与考试。印象最深的是去西安时一路站了18个小时。

1998年,有幸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我的火车开始延伸。后来留在北京工作并成家,在寒暑假、节假日、休假探望父母、爱人(曾两地分居5年)与孩子,每年都要往返七、八次,成为北京至莒南间K51/K52列车常客,直到去年升级为Z159/Z160至今,仍情有独钟。因为这次列车是长期唯一直达(2017年后增加了一列),且是夕发朝至,无形中增加了陪亲人的时间。

回家的感觉真好,回家的票难买。工作后,大多是节日期间回去,尤其是春节的票难买。记的在放票的一个冬天头一天晚上,穿上大棉衣,提前6个小时去西直门火车站排队,每个队都特别长。12点开始放票了,一个小时了还不见动,因为最前面是票贩子或票贩子雇的人,他们不停地买到各地的车票。后面就有喊的、骂的,表示不满,但毫无效果。过了两三个小时后,好多人一问没有了,只有少数幸运的能买上一两张。到我时,一问连座票都没了。怎么办,春节了不能不回呀。按照常坐车的人指点,到车站买张站台票,上了车。一传十,十传百,这种方式上车的人太多了,车厢中塞满了人,上个厕所半个小时可能都到不了,甚至有时厕所都挤满了人,站11小时才到站。后来,经验多了,直接去餐车,花60元买份早晚餐,就能坐上8小时。

可喜的是,经过1997-2007年6次大提速,2008年后和谐号动车与复兴号高速列车的出现,以及网上购票、刷身份证进站,可以说路网飞速扩展,速度大幅度提高,车次大量增加,选择更多,出行更快更方便。很少去车站受排队之苦,票贩子也大大减少。印象特深的是,2011年8月,想陪大女儿暑假出去看看,就约表妹一起坐高铁去泰山。表妹说:“甬温动车事故刚发生,高铁还敢坐吗?”当时认为国家这么重视,应该相信高铁、支持高铁。在我的坚持下,开始了第一次高铁之旅。因赶时间回家乡时,有几次坐京沪高铁,最快2个小时13分就到曲阜,再转坐汽车或让亲朋接下约4小时就到家了,减少近半时间。

马上,曲阜至日照段高铁就开通了。想象着坐上直达高铁从北京出发,3个小时就到县城,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回头看走过的四十五年,从出生到求学再到成家立业,从独轮车到步行到自行车再到各类不断发展的火车,人在成长,行在变化。做为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中年人,特别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时代在变,交通在变,社会在变,家乡在变,我赶上好时代。我为党为中国而骄傲与自豪!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