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 | 三大会馆见证阿城商业繁华

··

   阿城是大运河进入聊城境内的第二个大镇,南面紧挨着张秋,位于运河东岸,因地近古东阿城遗址而得名。在阿城镇内有东、西、北三座会馆。会馆是当年经常奔波在外的商人,为联络乡谊,捐资合建的集会、居住、存贷场所。

  “阿城商人会馆多,说明当时来这做买卖的商人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阿城当时商业的繁华。”运河博物馆馆长陈清义曾写过《中国会馆》一书,在书中他不仅详细介绍了各会馆的类型,还分析了商人会馆出现的原因和兴起的作用。在1998年走访运河时,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东会馆。“大门被人用砖堵上了,院内只有后院大殿和几间配房了,其它的都被拆了。”

  东会馆又叫周村会馆、於陵会馆(周村地属长山,於陵系长山旧名),位于海会寺东北角,西距运河约300米,是康熙年间在东关关帝庙旧基上扩建而成的。传说当年有一周村商人准备夜宿阿城,来到东关外时数百两银子被人抢劫。在无钱住店的困境下,商人只好投诉关帝庙。

  夜里,关公托梦给他,让他第二天去遭抢劫地捡回自己的银子。天亮以后,商人半信半疑的来到遭劫的地方,果然捡回了自己被抢劫的银子。原来强盗夺了他的银子后遇见一群走夜路的人,便误认为是来抓自己的,于是弃银而逃。周村商人发大财后,联合本地商人建起了东会馆。

  於陵会馆大门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於陵会馆是个两进的院落,南北长72米,东西宽47米。山门3间,包括正门和两便门,正门门楣上方有一石质匾额,长1.8米,高0.5米,中间写着“护国佑民”四个大字,边上还有浮雕腾龙,花卉等。前殿共六间,因为时间太过久远,没人记得里面供奉着什么。

  於陵会馆正门门楣处“护国佑民”匾额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后殿即正殿,殿中原供奉有关帝圣君,在“文革”时被破坏了。殿东西宽18米,进深12米,硬山起脊。配殿也是砖木结构,券棚顶,东西宽29米,进深12米。另有配房3间,其前面零星的散落着些碑座、碑身和碑帽等。

  於陵会馆保留的大殿和配房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道光晚年由于漕运不兴,会馆被慧哲和尚买去,从此道教圣地易为佛教场所。“文革”时这里也和海会寺一样被阿城粮所使用,所以得以保存了下来。如今这里属于海会寺的房产,由寺里的一位大师在此居住,山门外新建了一圈门脸房把会馆残存的大殿和配房紧紧围住,外人不得随意进入。

  在三大会馆中,建筑最好的是西会馆,毁坏最早的也是西会馆。西会馆位于阿城运河石桥西邻,是在龙王庙的基础上由山东商人建起来的。

  传说运河石桥附近常盘有一大青蛇,又经常发生翻船、死人事故,为了祈求平安,山东商人们集资建起了西会馆。当年大殿供奉的是龙王,香火常年不断。过往船只,不分晋商、徽商,都要入馆进香。至今运河石桥上的两只石雕猪婆龙,仍被民间视为镇河兽。

  和西会馆一样荡然无存的还有北会馆,北会馆也叫“山西会馆”。旧址在阿城北街小学,抗日时日军曾在这里安炮楼,建国初期被拆除。当地老人讲,北会馆是晋商所建,当年会馆模型是晋商从当地制造,类似于鸟笼子,用独轮木车一路推到这里来的。

责编:大众网·聊城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