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战士手写回忆录 要让后代知道红色江山来之不易
··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70年来,齐鲁大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70年来,你、我以及你我身边的每一位个体,都是这场历史巨变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大众网·海报新闻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推出短视频访谈《70年,山东人,山东事儿》,听山东人讲他们的山东事儿。
《70年,山东人,山东事儿》短视频⑨:
大众网·海报新闻10月25 日济南讯 (记者 朱肖明)1932年出生的王燕云老人,可以说是“苦命”出身,从小没有见过娘,10岁左右父亲和哥嫂先后去世,之后他便以讨饭为生。1948年,在要饭途中遇到解放军,从此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1950年,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27军80师240团的一名战士,奔赴朝鲜作战。
“我们用鲜血换来的一切,宁死也不能让给敌人。中国青年武装起来万众一心,抗美援朝。再见吧,亲爱的妈妈吻别你的儿子吧......”今年87岁的王燕云老人至今还能记起这首歌。“我们出国的时候,还没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了鼓舞士气,文教干事用苏联的共青团歌改了词,这首歌唱出了每个战士的心——我们用鲜血换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换来的中国人民站起来,绝对不能让给敌人!”
1950年10月中旬,18岁的王燕云作为第一批志愿军战士随部队北上赴朝鲜作战。当火车到达沈阳时,朝鲜战场局势恶化,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军已经快到新义州,接近我国的辽宁丹东。部队放弃到吉林梅河口更换厚棉衣的计划,战士们穿着出发时的单棉衣紧急出国。
“我们从丹东坐火车通过鸭绿江大桥经过新义州赶往战场,这时新义州还完好无损。”当他参加完第一次战役,返回新义州时,整个城市几乎变成了废墟,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未熄灭的战火。一位朝鲜老大嫂用不熟练的中国话哭着问他:“孩子,你们要走吗?”王燕云坚定地说:“嫂子,你放心,我们不走!我们回国还要再回来,我们一定会把美国人打出去!”
根据战略部署,王燕云所在的部队需返回丹东后乘火车赶往临江,然后从东北部进入朝鲜的长津湖地区。当部队到达临江时备战的干粮已经用完,战士们便将剩米饭冻成团子带在身上,连夜奔赴零下40度的极寒地带。在这场超出了人体生理承受极限的残酷战争中,我志愿军第九兵团凭借惊人的毅力全歼了美国的精锐部队——北极熊团。
“没棉帽子,没棉鞋,鼻孔里结冰,呼出来的气都成霜挂在头发上,战士们饿着肚子打仗。而美军吃的饱穿得暖,武器也比我们的先进,但是我们的战士有一颗勇敢的心!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全端了他们的英雄团!”王燕云自豪地说,然而当他想到这次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们时,又心痛不已,“20军179团一营的战士冻得站不起来,无法反击,180团2连完成阻击任务后,全部冻死在战场上......那都是咱们山东的小伙子啊。”
因在长津湖战役中负伤,王燕云被送到鸡西市治疗,当他再次回到前线时,和他一起出国的27军240团的战友几乎都不在了。
1951年4月, 王燕云在参加第五次战役时,被重磅炸弹震伤,由于伤势严重,被送往牡丹江第二军区医院(民族混合医院)救治,昏迷三个月,经过19次手术治疗,13次输血,八个月后身体才有所好转。
“从昏迷到身体康复我在医院住了一年零八个月,当时进医院时,都以为我救不活了,但是医院还是尽力救治我,我忘不了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俄罗斯护士、日本医生、蒙古族人、鄂伦春族人、朝鲜中学的学生,都为我输过血。”面对这段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老人除了感恩还不忘幽默的说句:“我是真正的混血儿。”
1953年6月,王燕云转业回到济南,进入国棉四厂医院工作。1992年老人在离休后,开始写回忆录,记录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缅怀那些长眠于战场上的战友。“写了大概90万字,我写的目的是想让我的后代记住,红色江山来的不容易,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战则存,牺牲在我,国有殇,山河无恙。69年前,志愿军战士凭借坚强的意志在信仰的感召下,以血肉之躯为新中国赢得了胜利和尊严,赢得了祖国的今天。在抗美援朝纪念日到来之际,致敬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致敬那场不屈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