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同龄人④胡正德:30年前音乐课只有一个脚踏风琴,如今啥乐器都有

··

  编者按:

  当个人的记忆汇聚成一个城市的记忆,可以引领人们重温历史。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中共淄博市委老干局策划推出寻找“共和国同龄人”主题采访活动,通过个人讲述自己工作领域中的特殊记忆,或生活中向好变化的深刻印象,以此展现这座城市70年来的发展变迁。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寻找共和国同龄人”策划报道。

共和国同龄人④胡正德:30年前音乐课只有一个脚踏风琴,如今啥乐器都有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许炳棋

  9月26日上午,桓台县实验幼儿园一间教室里传来一阵优美的乐曲,走近一瞧,原来是一位老者在吹萨克斯。衣着整齐,梳着音乐家们专属的“大背头”,双眼微闭,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他就是桓台一中的退休音乐教师胡正德。1949年10月2日出生的胡正德,有幸与新中国同龄。一生与音乐相伴,他见证了新中国文化领域的发展振兴。

  一曲毕,胡正德擦拭了手中的乐器,放到盒子里,又拿起布子擦拭放在书架上那些泛黄的唱片和磁带。“这个是豫剧名家常香玉的演唱唱片,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金曲的磁带……”胡正德细数着多年来收藏的音乐回忆。

  胡正德兄弟姐妹三人,因家中贫困,从小跟着姑父姑母(下称呼养父母)生活。“我的音乐之路得益于我的养父母,他们喜欢戏曲,从小耳融目染,发现自己对于节奏很有天赋,便走上了这条路。”

  1962年,胡正德背着咸菜和窝头踏上了学音乐的道路。“那个时候,上音乐课,班里连最基础的电子琴和钢琴都没有,一个年级就只有一个脚踏风琴,每节音乐课前,老师都会提着一个破旧的风琴去各个班级上课。”胡正德回忆道,那个时候,设备简陋,课程很少,每次上课都倍感珍惜。

  对于正在追逐音乐梦想的胡正德来说,那个年头,学习音乐的条件十分有限,“不像现在,拿起手机打开音乐播放器就能听音乐,那时没有多少机会接触音乐。”

  胡正德眉毛一挑,自豪地说道:“不过,因为我的努力和天赋,老师经常给我开小灶,老师有一个留声机,还有很多唱片,我就天天躲在办公室里听,久而久之,各种乐器的声音灌满了整个脑子,但很遗憾的是,那个时候很多乐器没有机会见到。”

  直到1969年,胡正德进入了桓台县吕剧团,他见到了很多只在留声机中听到的乐器,比如小提琴、长号等,他爱不释手,不断研学。

  “小姑娘,你听我刚刚吹得这段萨克斯好听吗?这是我40多岁的时候学的。”胡正德感慨道,年轻时没有机会见到这些西洋乐器,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桓台一中教书时,才有机会接触学习。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长笛,钢琴,加键唢呐……

  胡正德指了指教室里摆放的架子鼓、大鼓、电子琴等乐器说道,现在学校的教学设施越来越好,人们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也越来越重视,真是今时不同往日啊。

  从破旧木头桌到标准化课桌,从咸菜窝头到荤素搭配的学生餐,从一台破旧手风琴到乐器应有尽有的音乐教室,从只能听小广播、唱片和磁带到点开手机就能听音乐……这一切的变化,不仅是胡正德整个音乐教育生涯的变化,还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文化领域的变迁。

  他感慨,没有新中国,不可能有安稳生活;没有祖国大发展,他不可能上学接触音乐;没有改革开放,出生在小乡村的他很难接触到西洋乐器……

  “高楼大厦、公园、艺术交流、音乐教育普及……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现在我们都有了。”胡正德直言竖起大拇指。“淄博真不错!山东真不错!中国真不错!”

责编:大众网·淄博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