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菏泽百岁老人讲述峥嵘岁月:刘邓首长在我家指挥战役
··
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
刘邓首长住室
刘邓大军指挥部作战室旧址
刘邓大军曾使用过的办公桌
刘邓大军使用过的子弹箱
子弹在墙壁上留下的痕迹
被飞机炸毁的窗花
飞机子弹在板凳上留下的洞
大众网·海报新闻菏泽8月21日(记者 张芳 赵晨光 徐德波)1947年7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渡过黄河向大别山挺进的途中,住在了菏泽市巨野县田庄镇东隅村的一户人家中,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六营歼灭战“和“羊山战役“,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自以为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序幕。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了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听百岁老人讲述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生活、战斗过的峥嵘岁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东隅村,穿过一条长长的胡同,郁郁葱葱的树木下,是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的标识赫然镶嵌在墙上。打开锈迹斑斑的锁,推开“吱吱呦呦”的木门,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百年历史的石榴树,一个陈旧的枣红色文件柜,一把褪色的罗圈椅,两张斑驳的方桌,当年被炮弹炸毁的残垣断壁,无不诉说着那段金戈铁马的时光。
“刘邓首长在我们家住了9天,我很自豪”
当年的见证者韩宋氏今年已经100岁了,跟随女儿住在了城里,虽已百岁高龄,但她看上去依然健朗,说起战乱里与刘伯承、邓小平一起生活过的岁月,条理清晰,言语间也充满了自豪感:“当时我家中房屋是老一辈留下来的一处四合院,院墙完整,隐秘性较好。刘邓首长就选择了住在我们家。”刘伯承、邓小平来了之后,韩宋氏一家主动将堂屋让给了刘伯承、邓小平,刘伯承住在堂屋东厢房,邓小平住在西厢房,韩宋氏一家搬到了院内西屋,院内东屋成了刘伯承、邓小平作战指挥室,韩宋氏一家人的生活用品,也就成了他们的办公用品。
“刘邓首长在我们家住了9天,期间,我和我的丈夫韩存政冒着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和报复的危险,悉心照料刘邓首长的起居生活。”韩宋氏说,当时刘伯承、邓小平非常信任韩存政,为了保密,不允许别人随意走动,只有韩存政可以出入每一间屋,并负责首长们的餐食。“刘邓首长非常朴实,我们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一日三餐喝米汤吃粗粮,从无怨言。”韩宋氏回忆道。
在闲余时间,邓小平便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边怀抱着韩存政的大女儿嬉戏,边和韩宋氏夫妻聊天,给他们讲革命中发生的故事。耳濡目染,他们夫妻二人也渐渐变得勇敢。在鲁西南战役期间,韩存政经常去前线,救助受伤的革命战士,韩宋氏便发挥纺织专长,纳鞋底,做布鞋,再由韩存政将它们送往前线。
“等仗打完了,我们回来给你盖好房屋”
1947年7月20日10时,刘伯承、邓小平住在韩宋氏家的第九天,由于敌军告密,四架敌机由东南方向飞来,直扑作站室上空,对韩宋氏家进行了疯狂轰炸。“敌机俯冲至距离屋顶3米多高时,开始丢放炸弹,瞬间,东屋作战室坍塌起火,西屋相继倒塌,刘邓首长趁着敌机转弯时,迅速从后门转移。敌机撤离后,从倒塌的房屋中扒出7人,其中2人死亡,5人重伤。”回忆起这段兵荒马乱的日子,韩宋氏依旧心有余悸。经过这次轰炸,通讯设备损坏殆尽,作战指挥部也随之被迫转移。
三天后,刘伯承、邓小平返回韩宋氏家中,看到敌机轰炸后的废墟,便对韩宋氏一家说:“别难过,等仗打完了,我们回来给你盖好房屋。”随后,邓小平提笔写了张字条,算作承诺,交到了韩宋氏夫妻俩的手里,后来,有人给韩存政出主意,让他去找政府帮忙修补房屋,但均遭到韩存政地回绝:“只要生活过得去,绝不给国家添麻烦。”
全家人保护“遗址”和文物,百岁老人说“这辈子值了”
韩宋氏的三女儿韩爱芝,今年67岁,从田庄镇妇联单位退休后,一直为村里的事情忙碌着。她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小到大,她们姐妹四人经常听父母讲述那一段红色岁月,受父母影响,参加工作后的她积极上进,于197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纪念那段和首长在一起的日子,我们全家对刘邓首长住过的房子,使用过的文件柜、子弹厢、桌子、椅子等给予了精心保护,至今房间里的摆设仍然是刘邓首长住时的样子。”韩爱芝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这些年,一直有人想要高价收购刘邓首长使用过的作战和生活用品,但她们一家人都视若珍宝,不肯卖掉。
2005年10月,巨野县委、县政府给韩宋氏家挂上了“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的标识牌,纪念为和平而付出生命的先烈,同时方便游人参观。韩宋氏也搬出了这处小院,跟随四女儿生活在了城里,虽然小病痛和耳背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但却未折损她乐观的心态。正在做手工的她停下手中的活说:“活了一个世纪,能看到如今这盛世,值了,相比解放军为国家做的贡献,我所做的这一切根本就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