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张景宪12年如一日助力英魂归家
··
张景宪在擦拭烈士纪念碑
张景宪向大众网记者介绍英烈墙
张景宪向记者介绍帮烈士寻亲资料
张景宪在张和庄烈士陵园
大众网菏泽·海报新闻4月10日讯(见习记者李继展 李效谨 张聪)“在我有生之年,我定当竭尽全力助英魂归家,并把这份信念传承下去。”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佃户屯街道办事处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景宪告诉大众网记者。自2008年清明节以来,张景宪帮烈士寻亲之路已长达12年,在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张景宪行万里路,先后为86位无名烈士找到了姓名和家庭地址,其中15位烈士已英魂归家。
据张景宪介绍,1947年12月为确保解放军战略转移,华东野战军由定陶一线向菏泽城奔袭,前线受伤的战士被送往张和庄临时战地医院救治,不幸身亡的136名战士白布裹身葬于张和庄西北角老赵王河河沿上。后来敌人反扑,将记载烈士信息的墓碑破坏,烈士信息全部缺失。目前,经过修缮后的张和庄烈士陵园已被纳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菏泽市红色教育基地。
从军经历对烈士有特殊感情,萌生帮烈士寻亲念头
2007年,身为国企中层的张景宪相应国家号召,回农村二次创业,随后参选为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2008年清明节前夕,张景宪和同村党员群众在烈士陵园扫墓时,同村老党员提出:“你也当过兵,也上前线打过仗,你看咱庄上这些烈士家是哪的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帮他们找找家?”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加上小时候受父母影响,张景宪自幼便对烈士陵园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烈士陵园一直是他心中的“圣殿”,以及自身军旅生涯和参战经历,使得张景宪与长眠于此的烈士们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先烈们做些什么,自此心中萌生了帮烈士寻亲的念头。
六年寻访,跌宕起伏终得花名册
经过多方打听和探访,2009年,在菏泽党史专家祝厚江的帮助下,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研究和考证,张景宪最终认定这些烈士当时所属部队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23师67团。2009年至2012年间,张景宪多次前往济南干休所、荣军医院等地寻找“老八纵”战士,均未能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2013年2月,烈士生前战友刘浩然看到媒体报道后,前来烈士陵园祭奠,在刘浩然的帮助下,张景宪确定了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23师67团正是现海军陆战队某旅的前身部队。同年7月,张景宪向海军陆战队某旅发送求证函,同年8月军史馆前来认证,确认了烈士归属。2014年春,张景宪应邀来到海军陆战队某旅驻扎地,拿到了烈士的花名册,自此136名烈士中的86名烈士有了名字和地址。
电话寻访一位烈士亲属,千封信助力烈士寻亲
拿到花名册后,张景宪决定根据花名册记载的姓名和地址,通过拨打114查号平台查询烈士亲属,经过多次电话寻找,最终找到了烈士张文禄的侄子张启华和张启山。据张启华介绍,张文禄是其四叔,张文禄母亲去世时给他讲,一定要找到他四叔张文禄。之后几年,张启华和张启山多次到张和庄烈士陵园祭奠。
由于年代久远,电话寻找过于太过困难,寻找效果也不明显,再加上平日繁忙的工作,张景宪决定以书信的形式寻找。根据烈士花名册名单根据烈士花名册名单打印的86封帮烈士寻亲信件发往山东、河南、山西等十余个省市,2014年至2019年间,至少每年两次,至今共寄出千余封书信,但大部分书信却被原封退回。
2015年,在临沂蒙阴县坦埠镇邮递员王德健的帮助下,经多方打听验证,最终村里活动中心的一位老人给出了有价值的线索。烈士龚建厚当兵时登记的姓用的是公家的“公”,登记的姓名与实际也有所出入,经多方查证,最终确定龚德营就是公建厚烈士的侄子。2019年清明节前夕,王德健和烈士亲属龚德营第一次来到张和庄烈士陵园,包括龚建厚在内,经邮递员王德健之手已经找到了一共四位在这里长眠的烈士亲属。
2017年3月,张景宪发往阳信县的邮件在朋友圈中迅速传播,引起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在阳信县人大副主任秘淑芳的帮助下,找到了活着的“烈士”魏元吉。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连同魏元吉在内的四位阳信县烈士成功归乡。同年清明节,95岁高龄的魏元吉亲身前来扫墓,并为战友奉上家乡的特产煎饼,魏元吉老人坚持要自己的名字继续和当年的战友一起挂在英烈墙上。
截至2019年4月,共有15位烈士得以魂回故土。
与时间赛跑,继续走圆英魂归家之路
“这些烈士大部分都没有子女,时间越长,他们归家的希望越小,我们正在与时间赛跑。我当过兵,在前线打过仗,亲眼目睹过烈士牺牲,对烈士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为烈士寻家不仅是承诺,也是责任,更是心愿。家人的支持,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援助,赋予了我继续前行的决心和勇气。”张景宪告诉大众网记者。
张景宪表示,有生之年,他将继续坚定地为英魂们寻亲,虽然前方路途艰辛,希望渺茫,即使有一天他走不动了,也会让后人和张和庄的党员们继续坚持下去,让每一名烈士英魂都能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