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山东人,山东事儿丨孙立泉:只要能出门,就一定把邮件送到用户手中!
··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70年来,齐鲁大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70年来,你、我以及你我身边的每一位个体,都是这场历史巨变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大众网·海报新闻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推出短视频专题《70年,山东人,山东事儿》,听山东人讲他们的山东事儿。
《70年,山东人,山东事儿》短视频③:
孙立泉:只要能出门,就一定把邮件送到用户手中!
大众网·海报新闻7月30日济南讯 (记者朱肖明 杨振勇) “以前投递工具很落后,十天半个月才能送完一封信;以前主要是送家信,现在大多是商业信函和包裹;以前大家都住平房,找不到人敲门一打听就知道,现在都住进了高楼,白天家里多数没人……”面对镜头,孙立泉向我们一口气讲了好多“以前的故事”。
本期《70年,山东人,山东事儿》的主人公叫孙立泉,是中国邮政集团济南分公司经二路投递部主任。从1984年开始从事邮政投递工作以来,他亲身见证了时代进步和城市变迁给邮政投递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回忆起这三十多年来的投递生涯,孙立泉对记者说:“确实有很苦的时候。有一年大年初二,外面下着大雪,送的是郊区的(信件),整个马路上一个车印都没有,我骑着自行车带着邮件,走起来非常非常难。当时找小桥没找到,掉到了水沟里,自己往上爬的时候,觉得这个工作真是太辛苦了!哎呀,这个天儿怎么送啊!”但是比起这些辛苦,更让孙立泉难忘的是他和同事们经历的那些温情时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两岸寻亲的信件多起来,但当时通邮已中断了三十多年,很多信件上的原地址早已不存在,邮政人便承担起了新的社会责任——寻亲。有一年,为了“复活”一封台湾的来信,孙立泉所在的投递班组,凭着模糊的地址、名字的谐音,跑了十几天,跑遍辖区所有道路,最后终于把信送到了。“当我们投递员把这封信送到他家的时候,一家人的儿女都给我们跪下了,谢谢我们让他们的老父亲找到家了!”孙立泉回忆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书信时代的“慢”在诗歌中是一种浪漫,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车、马、邮件都变得很快,无数像孙立泉一样的邮政人,他们最直接地感受着这种快。邮件再快,初心却不忘,孙立泉说:“我们投递的宗旨就是,只要能出门,就一定把邮件送到用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