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旺渔灯节热闹启幕 国家级非遗迸发新活力

··

  渔民初名禹一家人准备的祭品 孙金忠 摄

  渔民初名禹展示用以祭祀的鲅鱼 曲卫国 摄

  初旺渔灯节舞龙表演 孙金忠 摄

  初旺渔灯节现场

  大众网烟台·海报新闻2月17日讯 (记者 曹平 苑菲菲 王宁 通讯员 夏盛) 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三,初旺渔灯节热闹启幕。现场扎起灯棚,秧歌开道,渔民们抬着祭品,打着彩旗,载歌载舞,一路放着鞭炮到码头祭祀祈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鱼虾满舱。渔灯节这一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传统的民俗活动,经过500多年传承和发展,已经演变成传承渔村文化、款待四方宾朋的盛大节日,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初旺渔灯节现场 曲卫国 摄

  市民现场互动

  渔灯节是胶东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渔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烟台开发区45公里海岸线上的十几个渔村,其中,初旺、八角、芦洋三地的渔灯节因活动规模和社会影响力较大,被公认为渔灯节的代表。2015年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授予“中国渔灯文化之乡”牌匾。

  初旺渔灯节现场

  初旺渔灯节现场

  渔民在渔船上进行祭海 曲卫国 摄

  作为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的传统庆典,对于渔民来说,渔灯节甚至比过年都重要。记者在当地渔民初名禹的家里看到,祭祀用的食盒中有口叼元宝的大猪头、神贴福字的大鲅鱼,还有胶东大饽饽以及各种祭品。食盒中的鱼,都是以大为极品,象征庆祝丰年、祈求来年鱼虾满仓。“我16岁开始出海打鱼,到今年我63岁了,打了几十年的渔,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要祭拜,祈求新的一年出海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初名禹告诉记者,鲅鱼是当地渔民们必不可少的贡品之一,在他的记忆中,他用来祭祀的最大鲅鱼是前几年捞的33斤的,他希望以后出海,还能再捞上这么大的鲅鱼来。

  渔民将祭品搬下渔船 曲卫国 摄

  渔民将祭品搬下渔船 孙金忠 摄

  下午1时,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声,渔灯节活动热闹启幕,渔民们抬着精心准备的食盒到自家渔船上进行祭拜,秧歌队更是热闹非凡。秧歌队中有舞龙表演、鼓号队、旱船队等等,都是渔民们在业余时间排练而成,到渔灯节这天,他们粉墨浓妆,锣鼓伴奏,列成长队,踏拍欢舞,串街走巷,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庆祝渔灯节。跟随秧歌队到了码头后,渔民将食盒小心放置至船头,点亮渔灯,进行上香祈福。

  渔民展示用以祭祀的鲅鱼 孙金忠 摄

  渔灯节是渔民的专属节日,渔民是节日的主体,这是无法剥夺和替代的。为此,烟台开发区相关街道和村居起草制定组织策划方案、协调配置各方面资源,在尊重和弘扬传统节日民俗的基础上,促使节日既热烈隆重,又安全健康。近年的初旺渔灯节,山后初家村两委先后制作了“千只渔灯长廊”和“万旗飘红”等特色节日景观装饰,并在村文化中心礼堂举办多场渔灯节文艺联欢晚会;大季家街道则组织多个村居秧歌队前去举办汇演活动,极大地活跃了节日气氛。同时,各级的公安、消防和渔政等部门配合联动,为群众过好节日提供了多项可靠保障,从而保证了渔灯节多年从没发生大的问题。

责编:大众网·烟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