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话落实丨用机制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
··
本报记者 赵琳 王川
在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要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抓落实,并从创新责任管理、效率管理、精准督查、写实考核、公开监督、条块协同六个方面提出要求。出席省“两会”的很多代表委员认为,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抓落实的重要保障,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就难以保证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科学有效的机制好比珍珠项链,必须环环相扣、首尾相连;否则,线断珠落,形不成项链,构不成机制,又何谈抓落实呢?”山东省自主创新促进中心主任李新峰委员这样比喻。他说,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要交出合格的时代答卷,山东的干部必须敢于创新、敢闯敢试,特别是要创新机制,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束缚,让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放下包袱,甩开膀子,尽情地干、自豪地干。
抓落实,列明责任清单是第一位的。“创新责任管理机制,突破乡镇是关键!”在采访中,很多基层代表都对记者说出了类似观点,像过去有些部门和地方为了“出实绩”把责任全部压给乡镇,责任清单不清、权责界线不明,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动员大会上提到要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出台《乡镇工作条例》,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这抓住了理顺‘抓落实’机制的‘牛鼻子’。该由哪一级干的事就应该哪一级负责。”李新峰表示。
“一早三分利”,“抓落实”如果没有效率就谈不上质量。东平县接山镇朝阳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强代表深有感触。2018年,朝阳庄村用9天半时间,就完成了全村一百多户村民的拆迁动员工作,年底利利索索地实现整村搬迁,让15亿元投资的文化旅游项目尽快落地。李强说,动员过程中,也不是没有村民犯嘀咕,但村委班子成员提前学习、明确分工,让群众知道找谁谈、怎样得利,才有了项目的快速落地。
鱼台县县长刘学圣代表对“今年各类督查务必减少50%以上”的目标印象深刻。他认为,面对上级督查,有些基层干部要耗费很大精力“应对”,部分原因在于平时工作没做好。真正应该做的是强化日常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以常态面对督查。“去年有几个月的时间里,基本每周末我都会联合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针对问题马上解决。”
“一些督查问责,存在边界模糊不清的问题,表现在表象化、无序化、多头化。”民革聊城市委主委王学臣委员说,把蓝图变为现实,广大干部是关键。“但是从调研情况看,有些基层干部工作中谨小慎微,只要上面没有明确要求,便不敢创新。我们倡导建立容错机制,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创新探索中的失误并没有得到宽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就会蔓延。因此一定要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公开调查结果,公开进行责任认定,这样才能做到赏罚分明,让敢于作为者有前途,让积极改革创新者没有心理包袱。”
让想干事者无压力,让敢干事者有动力。滨州市滨城区区长张瑞杰代表说,滨城区对容错免责的领导干部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管理,通过开展谈心谈话,引导帮助其放下思想包袱。
创新写实考核机制,要科学设置考核目标,各地不得随意增设或变通设置“一票否决”事项。动员大会上提出的这一要求引起了李新峰的注意。他认为,过多的工作事项被纳入“一票否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重点工作,分散基层精力。我省提出要在今年5月之前拿出综合考核优化试行方案,可以说是重“绩”留“心”:既是对干部的关心理解,也是对基层的体恤关爱。
“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提倡盯着榜样找差距、对照先进学经验。”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天台路社区居委会主任臧慧玲代表说。刚当选“改革先锋”的周明金代表,是莱西农村基层党建的实践创新者,他低调务实的作风赢得很多代表钦佩。臧慧玲说:“我要学习这位身边楷模,在社区这个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里,继续创新实践社会治理,用好网格化服务管理这个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务居民。”
抓落实是干部和群众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上级和下级合力推进的过程。省政协常委、民建山东省委专职副主委李旭茂注意到,很多好政策虽已制定,但并没有形成一种“同频共振”效应,政策的执行和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症结在于落地难、落地不统一和标准不一致。目前很多政策执行尚存“最后一公里”问题,即把政策放在“门外面”,而不是“家里面”,这就要求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按照工程思维和工程方式,综合、全面地考量政策的执行和实施,真正让政策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