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丨围绕“融”深化改革 放大“1+1”集成效应

··

  □ 本报记者 齐静 申红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对于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专家费洪平、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济南市发改委副主任谢堃接受记者采访,作了解读,并对区划调整工作给出了有益建议。

  “济南位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京沪连接线上,地处南北经济过渡地带。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为济南发展打开了新通道,有利于拓展济南产业发展新空间,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进一步增强济南综合承载能力、集聚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能力。”费洪平认为,济南莱芜区划调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部署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高福一认为,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不仅有利于增强济南的综合实力,增强济南的辐射带动作用,也能推动山东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辐射带动我国北方地区加快发展,放大山东由南往北扩大开放、由东到西梯度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山东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能力。

  “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根本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当前,国际竞争优势的基本单元已演化为特大型城市与大都市圈,这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增强省会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各省都在积极发力。”谢堃认为,从我省区域发展格局来看,东中西部不够均衡,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省会济南发展空间受限、空间结构不优,未能很好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莱芜也面临发展潜力和回旋余地不足的问题。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将实现互利共赢,既解决济南市域空间不足、结构不合理问题,也有利于莱芜的长远发展。

  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还有大量后续工作需要扎实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不是简单地拼地图、摊大饼,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如何实现“1+1>2”的效果,如何围绕“融”深化改革,三位专家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区划调整后,将加强济南全市域的统筹规划,实施智造济南、康养济南、文旅济南、全域济南‘四个一体打造’,推动产业合作转移和整合升级,加快做大做强省会经济,更好担当省会使命,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谢堃介绍,在智造济南方面,区划调整后,可以充分挖掘和释放济南市产业技术优势、省会智力潜能优势和区位优势,聚焦莱芜区、钢城区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量培育,加快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我们正积极规划建设‘济莱智造走廊’,依托济南高新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莱芜高新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辐射带动济阳区-高新北区-高新东区-章丘区-莱芜区-钢城区六大产业组团,加强分工协作、对接融合,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文旅济南方面,可以加大齐长城、泉文化等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打造高品质区域旅游产品,推动区划调整后济南全市域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形成资源、市场、要素等发展合力。在康养济南方面,将重点围绕“医药养食游”等领域,充分发挥莱芜区、钢城区生态宜居的环境优势,将两区作为“康养济南”建设的重要主体,布局发展一批涉及特色医疗、健康养老、生态旅居为重点的康养业态。在全域济南方面,将统筹协调资源开发、要素配置、生态环境、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等重大问题,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增强整体竞争力。“目前,我们正在着手深入研究区划调整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将围绕一系列重点课题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提升优化发展战略。”谢堃说。

  费洪平建议,要加快推进济莱一体化同城化,重点推动济南、莱芜基础设施、生态、产业、规划的无缝对接,密切合作,建立跨区域的产业链,培育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布局优化的先进产业集群。“例如,加快推动建立科技交流常态化工作机制,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共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积极开展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旅游路线的共同开发;加强基础设施整体规划,统筹推进济南、莱芜交通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等。”

  高福一认为,应加强顶层设计,根据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未来潜力,高水平编制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各大板块的功能定位,促进各大板块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快形成各大板块分工明确、协作高效、融合互动的产业发展态势,放大“1+1”的集成效应、倍增效应,为高质量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奠定良好基础。

责编:马洪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