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志丨俄乌冲突爆发三周年,和平能否尽快到来?

··

  2025年2月24日是俄乌冲突爆发三周年的日子。这场冲突剧烈冲击地区安全、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同时深刻影响全球,阻碍世界经济复苏。

  近来,特朗普政府与俄方展开对话,就结束冲突等达成共识。而美俄单独互动又引发无法参与会谈的乌克兰与欧洲多国的诸多不满。

当地时间2月18日,俄美代表在沙特会面(央视新闻图)

  当下,战场之上,态势正进入关键节点;战场之外,各方利益分歧盘根错节,相互博弈仍在激化。

  那么,期待已久的和平能否尽快到来?

  冲突影响深远,美国借乱牟利

  当下,从俄乌战局来看,战场态势正进入关键节点。

  现阶段俄方的优势显然更加明显。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第一副总参谋长鲁茨科伊日前表示,目前,占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等三地75%的地区已被俄军控制,卢甘斯克仅剩不到1%的地区被乌方控制。俄军还收复了大约64%被乌军攻占的库尔斯克州领土。

  俄罗斯各界一致表示,虽然相关国家已经开始调解乌克兰冲突,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仍是决定冲突结局和谈判走向的最重要因素。俄方专家认为,在战局已进入最关键节点的情况下,时间因素非常重要。对俄乌双方来讲,在开启谈判之前,巩固战场优势或者保住现有战果具有重要意义。这同时意味着,留给双方的时间是有限的。

当地时间2月21日,顿涅茨克地区,乌克兰士兵在雪中展开作战训练(视觉中国图)

这是2024年9月在俄罗斯莫斯科州拉缅斯科耶拍摄的在无人机袭击中受损的建筑(新华社图)

  而在两国武装冲突进行的同时,无形的炮火还蔓延到媒体、公共外交、经贸等领域——三年来,俄乌两国以及欧洲各国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俄罗斯大约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被西方国家冻结,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制裁,卢布汇率剧烈波动、西方企业纷纷撤离、物价飞涨,让民众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且在冲突期间,更是发生了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的破坏活动。

  欧洲国家则受到了严重的外溢效应影响。对俄罗斯16轮严厉制裁(冲突爆发三周年的当天,24日,欧盟外长会议上通过了对俄罗斯第16轮制裁措施)导致欧洲能源短缺和多种大宗商品供应链不畅,通胀高企,严重影响各国民生。

  与此同时,三年来,在冲突延宕的背景下,一些欧洲国家民众失去对传统主流政党的信任,极右翼思潮在欧洲逐渐蔓延。德国媒体认为,欧洲在这场冲突中遭遇了“战略上的失败”,影响力被削弱。

俄乌冲突影响持续,乌克兰葵花籽油出口贸易受阻(视觉中国资料图)

  乌克兰危机的升级还影响了全球多国的粮食安全。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重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还是重要化肥出口国。危机升级以来,供应链受阻,国际粮价高涨,部分国家粮食危机加剧,非洲、中东、南亚和拉美一些国家进口粮食的负担明显加重,粮食安全进一步受到威胁。

  但与俄乌欧三方遭受惨重损失相比,美国则是凭借能源贸易与军火援助赚得盆满钵满——美欧对俄实施全方位制裁后,原本依赖俄罗斯油气的欧洲国家能源供应受阻,而美国则利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等事件,不断削弱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迫使欧洲高价购买美国天然气。目前,美国已成为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

  与此同时,过去三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援助。绝大部分对乌军援并未直接流向乌克兰,而是留在美国国内补贴了至少31个州和71个城市的军工企业。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项研究说,美国对乌克兰的巨额军援助力美国国防制造业的振兴。乌克兰获得的大部分军援都是美国的老旧装备,美国军工企业将制造的新武器用于补充美军库存,并出售给北约盟国从中获利。

  俄美率先“破冰”,多方博弈持续

  谁也没想到,俄乌冲突的转机在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再次当选和上任。

特朗普与普京(拼接图,来源:视觉中国)

  在竞选阶段,特朗普就反复提出要快速解决俄乌冲突。2月12日,已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约1个半小时的电话交流;随后,2月18日,俄美两国代表团在沙特开启了持续约4个半小时的首次会谈。

  会谈后,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对媒体表示,他对谈判前景“充满信心”。俄外长拉夫罗夫也在俄国家杜马发表讲话,言辞间传递出积极信号:“俄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启动。”

  对于此次会谈的动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张弘认为,自身利益,是俄美双方几番互动背后的首要考虑。他指出,特朗普上台后,其在乌克兰政策上发生颠覆性变化,强调“美国优先”,从欧洲方向收缩,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持,并对俄罗斯进行“战略妥协”。

  从俄罗斯方面,张弘则指出,其希望通过军事手段确保地缘安全空间,反击北约的战略挤压。未来,俄乌和谈将围绕这些基本原则展开细节沟通。

  而俄美这次会谈却甩开了冲突当事方乌克兰和重要参与方欧洲各大盟国,此举引发了乌欧的极度不满。

  美俄关系初步“破冰”,乌克兰却是“愁云惨淡”。

  针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抱怨“谈判不应该在我们背后进行”,特朗普不留一点情面,狠批泽连斯基“早就应该结束冲突”,甚至提出“乌克兰应该重新举行总统选举”。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当地时间2月23日,泽连斯基表示,他愿意辞去总统职务以“换取乌克兰的和平”,但前提是乌克兰能加入北约。不过特朗普与拜登2月12日通话后就明确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不切实际”。

  “乌克兰希望在谈判中拥有更多话语权,但美国的单边行动使其陷入被动。”张弘指出,泽连斯基试图与特朗普重建互信,但特朗普对泽连斯基的批评表明,他“可能会抛弃泽连斯基”。

  其次,对于俄美单独会谈,同样坐立不安的还有欧洲各国——欧盟两位“大哥”法国和德国赶紧在2月17日在巴黎召集欧洲多国领导人举行紧急会议,随后又在2月19日主办第二次峰会,讨论乌克兰局势和欧洲安全问题。

  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必须将乌克兰纳入谈判,并考虑欧洲的安全担忧;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批评,认为当前的讨论是“在错误的时间,就错误的话题,进行了不恰当的辩论”。

  “欧洲目前的立场非常尴尬。”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指出,特朗普将欧洲置于一边,试图与俄罗斯达成交易,这让欧洲感到不满。欧洲在经济上是巨人,但在防务和安全层面依赖美国,对美国的甩手政策感到不适应。李海东指出,欧洲需要在与美国的关系中找到新的平衡点,但“彻底决裂的可能性很低”。

2月24日,泽连斯基在“支持乌克兰”国际会议全会上表示,2025年应成为真正持久和平的开端,和平并非来自俄罗斯方面的赠予,而是必须通过实力来赢得(央视新闻图)

2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多国领导人抵达乌克兰基辅出席会议,以表示对乌克兰的支持(央视新闻图)

  当然,乌欧两方也未对当下的俄美进一步会谈选择“束手就擒”,就在24日,欧盟及多国领导人访问乌克兰,出席乌克兰伙伴国领导人会议,讨论和平、安全保障以及集体安全等问题。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俄乌冲突延宕三年之际,“欧洲在基辅”“乌克兰是欧洲(一员)”。

  那么,在乌欧与美国分歧加剧、各方不断博弈的当下,俄美持续的会谈能否推进和平尽快到来?

  俄智库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认为,俄美两国在后续谈判中一定会坚持自身利益,未必能迅速达成共识。俄高等经济大学欧洲和国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德米特里·苏斯洛夫则表示,美国政府近来希望迅速推动对俄关系正常化,一定程度上说明美方只寻求实现冲突短期停火,而非如俄罗斯所愿彻底解决冲突的根源性问题。

  爱沙尼亚安全问题专家赖讷·萨克斯同样对和平前景持谨慎态度。在他看来,单凭美俄之间的协议并不能完全决定乌克兰问题的走向。美方策略缺乏清晰规划,特朗普政府在处理相关问题时非常注重维护自身利益,这将使未来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和平进程或明确的计划,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海报新闻编辑石慧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等)

  

责编:孙翔
审签:高娜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