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何以播撒成“海”?
··
在刚刚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出现了“一粒种子”的身影,他就是山东民营企业家、登海种业名誉董事长李登海。“一粒种子”,是平日里李登海对自己的介绍。
“南袁北李”,初中毕业的种业大拿
说起李登海,可能很多人并不熟知。但在农业界,与袁隆平并称“南袁北李”的“李”,其中之一就是李登海。
李登海出生于1949年,初中毕业便回家务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美国农民华莱士培育出了亩产量1250公斤的玉米,是中国当时玉米最高亩产量的10倍,两国玉米产量的强烈反差,让李登海决意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974年,李登海(右一)在学校学习时的照片
从1972年到1979年的8年时间里,李登海先后选用国内100多个优良玉米品种进行高产攻关和对比试验,终于找到了高产的奥秘。
1979年,李登海自主选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新品种“掖单2号”,创下我国夏玉米单产776.9公斤的最高纪录。从此,李登海踏上了利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进行玉米高产攻关的新历程。
824.9公斤、953公斤、962公斤……李登海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纪录。1989年,李登海以紧凑型、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亩产1096.29公斤。2005年,“登海超试1号”以亩产1402.86公斤的成绩,再次改写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是全国当年平均产量的4倍。
据统计,他培育并改良的玉米种子,在中国累计推广达10亿亩,将每亩地可供养人数从此前的1人提高到4.5人,李登海也因此被称作“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也是“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里唯一一位农民科学家。
种子产业化:尽快把优良种子交到农民手中
玉米高产攻关的成功,只是整个玉米高产道路的起步,怎样让这些品种尽快转化成现实的产量、变成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成为李登海迫切想要实现的目标。他意识到,要实现玉米增产,必须实行产业化发展。

李登海在海南育种基地(资料片)
1985年,李登海自筹资金2万元,在全国创建我国第一个民营的产业化试验站,比原农业部1995年提出“育繁推一体化”种企整整早了10年,迈出了种子产业化的第一步。
1998年,山东登海种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恰逢改革开放和种业体制改革,为登海种业走出国门、引进新技术提供了契机。经过6年谈判,2002年12月,登海种业公司与世界种业巨头先锋种子公司合资成立了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登海种业公司控股51%,这是美国先锋种业公司首次在合作中由他人控股。李登海访问美国先锋公司时,对方以升起五星红旗的规格接待了他。李登海说:“这是对自己30余年在玉米科研奋斗成果的认可,更是一个世界玉米强国对中国种业的尊重。”
2005年4月18日,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从此走进了国内资本市场。从最先成立玉米试验站到改制成股份公司,再到公司上市,无论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李登海始终坚持一个目标:发展中国民族种业,让国家粮食安全得保障,让广大农民得实惠。
谁掌握了种子,谁就能掌握世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承载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谁能掌握种子,谁就能掌握世界”,也是李登海最倾心的一句格言。
一个玉米新品种,从培育到成功,几率只有十二万分之一。从1972年至今,50多年的时间里,李登海进行了146代高产品种的选育工作,登海种业也展现了超群的育种实力。以掖单系列为代表的玉米品种开启了耐密品种选育和生产应用的先例,提高了种植密度,在产量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掖单2号曾风靡半个中国,掖单13连续5年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位,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6.96%。

登海种业自主育成的“掖单”“登海”系列品种成为我国跨世纪的主推品种,遍及东北华北、黄淮海地区。
“登海605”和“登海618”进入市场后,以良好的抗病性和高产、抗倒伏、早熟等特性,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正是高产品种持续迭代,使得登海种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品种储备丰富的基础上,登海种业不断攀登杂交玉米产量纪录高峰,正在朝向亩产量2000公斤的方向迈进。
登海种业几十年来培育出的玉米优良品种,已累计在全国推广面积超过15亿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500亿元以上,在促进我国杂交玉米科技进步与农业丰产、农民增收,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几十年来,登海种业无偿将试验示范种子发送给全国几百个科研单位,将自己选育的“478”等30多个自交系提供给了国内许多育种专家。他们安排300多名专业人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800多个示范点,实行讲座、栽培、管理、观摩和种子征订等全程示范服务。先后投资2亿元,在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建立了玉米制种基地、生产基地和加工中心,在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营销网点1万多个,直接为国家创造社会效益1000多亿元。
登海,是一个人名,也是一家企业,更是承载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粒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孕育出丰硕果实,在广袤田野上耕耘丰产丰收的希望。
(海报新闻编辑 于琳琳 综合人民网、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企业家杂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