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见“好”|义务修复2万多盘录像带,他是寻迹旧时光的“旅者”
··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录像带里封存的是儿时的自己、已故的亲人,也是关于一个集体、一座城市的共同回忆。”
在东营的一处大院里,藏着一家影像工作室。走进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老式录像带和播放设备,还有运动会奖牌、学生胸章、整套水浒卡片等各种“80后”“90后”的珍贵回忆。一间小小的工作室仿佛是一个时光穿梭机,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工作室主人颜波涛就是在这儿“操纵”时光机的“时光修复师”。
工作之余,他义务帮助市民修复转存老式录像带。多年来,他成功修复和转录2万多盘录像带,累计时长超过3.5万小时。他让许多人坐上“时光机”,与儿时的自己重逢,与过世的亲人重聚……
200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颜波涛开始从事电脑数码行业,一干就是十八年。起初他只是觉得随着电脑和网络普及,越来越多人需要用电脑来畅享生活的便利,而他入行,可以更容易走进人们的生活,听其讲述各自的故事。
渐渐地,颜波涛发现,人们对于过去的记忆和情感,往往与一些老旧的影像资料紧密相连。那些泛黄的照片、卡顿的录像带,不仅仅是时间的印记,更是每个人心中不可磨灭的情感纽带。
几年前,颜波涛的父亲因病住院,为了让父亲在住院期间能够有更多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颜波涛修复了所有记录着父亲青葱岁月的录像带,父亲边看边笑,一会儿却红了眼眶。
颜波涛回忆道:“很多人遗憾在有条件录制影像时,99%的镜头都留给了孩子,父母的镜头一闪而过。当父母走后,孩子娶妻生子后,才会发现其实自己也是个孩子。”此后,颜波涛将自己的热爱转变为心中的大爱,探寻这份工作真正的意义。
在颜波涛的工作室里,每一份委托都承载着一段深沉的故事。委托他修复录像带的人,有的经历了丧亲之痛,希望可以留存亲人的音容笑貌;有的则是为了找回自己儿时的记忆,想再次感受那份纯真与快乐;也有人希望通过录像带来找寻自己的亲朋旧友。据颜波涛介绍,就像央视的《等着我》栏目一样,经常会有委托人因为他的帮助,眼含热泪,着装正式地向他鞠躬致谢。
除了受人委托,颜波涛也会去旧货市场收集录像带。学校里小主持人的现场采访、城市旧貌、婚礼现场......这些旧影像资料承载着生活在同一方水土的人们的共同记忆。
“我不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有多么伟大的意义,也不去想当我老了之后这些录像又该去往何方,我只知道我热爱这件事情,它给我带来快乐,带来回忆,甚至给很多人带来温暖和感动,我觉得这就够了。”颜波涛说。
(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商尧 大众新闻编辑 刘宪伟 设计 吕文佳 实习生 王文旭)
相关阅读:
开屏见“好”|志愿服务50年捐款超38万元,他说:“帮助别人没有理由”
开屏见“好”|“缝补”27年,他是给钢铁做手术的“金牌工匠”
开屏见“好”|从河中救人少年到救援队领头人,他用一生诠释“日行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