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察丨2025年新春第一会,山东为何提出着重抓好这10项改革?

··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济南报道

  2月5日,蛇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全省上下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争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山东将重点放在了改革创新上。大会提到,要以标志性改革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改革部署,扎实推进省委确定今年重点实施的92项改革任务,确保年内完成既定目标。大会还明确要求,工作中,要着重抓好10项重点改革。其中,“深化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分类推进市场化运作,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改革”,被放在了10项重点改革任务的首位。

  在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看来,将深化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放在首位,意味着城投公司有望加快从城市服务商向产业投资运营商转型的步伐。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临沂城发集团紧盯一个总体方向,推进“城投”变“产投”,已经在城投公司转型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像该集团牵头设立的新质产业园区,已经初步成为培育孵化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的摇篮,是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定位鲜明、配套完善、功能完备的特色产业园区。

  改革是推动创新的重要途径,而创新则是推动改革的引擎。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也成为今年山东的10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大会要求,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做到工作推进一体谋划、资源要素一体配置、创新主体一体融通、政策保障一体发力,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通过改革可以打破传统的体制机制束缚,引导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向更具潜力和活力的领域流动。”山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省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峰认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有助于激发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已经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中尝到了甜头。2024年,山东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9.4%,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崂山实验室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基础研究取得重要成效。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总数达到36家。新建空天信息、铝产业先进制造省实验室,重组省重点实验室249家。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能够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活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在10项重点改革中,还有1项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大会明确提出,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建立协同联动“共推”机制、科创资源“共享”机制、产业体系“共建”机制、基础设施“共联”机制。

  其实,近年来,济青都市圈在探索基础设施“共联”机制上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记者了解到,目前,济青高铁已实现“公交化”运营,两地之间每天往返的高铁及动车组列车近百对,最短发车间隔仅6分钟。随着济青中线全线贯通,济青都市圈已有3条直联直通的公路大通道。

  在产业体系“共建”方面,双方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山东省政府2023年发布的《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梯次互补的“三带”产业发展格局,以济青陆海发展主轴等为支撑,增强重点产业链布局紧密度。

  济青强则山东强。山东大学教授张汝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济南、青岛都是“万亿俱乐部”成员,在当前国内都市圈“抱团”发展的背景下,济南与青岛都市圈的强强联合,将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城市群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一招。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各项改革的梯次接续、纵深推进,山东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吹响改革创新的嘹亮号角。

  附:山东今年要着重抓好的10项重点改革具体内容

  一是深化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分类推进市场化运作,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改革。

  二是深化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动兼并重组、减量提质。

  三是深化能源转型改革,健全新能源供给体系、新能源消纳体系、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体系,加快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四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重组整合,完善内控体系,健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评价体系,切实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做到工作推进一体谋划、资源要素一体配置、创新主体一体融通、政策保障一体发力,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六是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建立协同联动“共推”机制、科创资源“共享”机制、产业体系“共建”机制、基础设施“共联”机制。

  七是深化城乡融合机制改革,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创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可持续的城市更新,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

  八是深化制度型开放改革,在高水平贸易自由制度、高水平投资便利制度、高水平数据流动制度、高标准“边境后”管理制度上加力创新,努力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成果。

  九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土地要素高效协同、资本要素多元供给、技术要素加快转化、数据要素创新利用,推动要素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十是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提升市场准入、审批服务、监管检查、政策兑现等水平,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责编:邓玉莉
审签:刘 欣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