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回家的方向丨守护飞机的人
··
编者按:
春运,让“流动的中国”无比真实、鲜活;春节,让人们根植于心底的那份归属感愈发强烈、清晰。有人早早启程,鼓鼓的行囊里装满对故乡的思念;有人离家上岗,坚守在机场、车站、海关,为更多人的回家路保驾护航。无论南来北往,无论身在何方,人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家。2025蛇年春节到来之际,海报新闻特别策划推出“2025·回家的方向”系列报道,记录春运中普通人的故事,在千百年来不变的回家主题中,见证如春笋般节节拔高的幸福。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解强民 记者 孙来彬 济南报道
在济南国际机场,有一群穿梭在机场跑道和停机坪之间的驱鸟员,从凌晨第一趟航班直到深夜最后一班,默默守护着航班起降的安全。春运期间,机场航班量大幅增加,他们的工作愈发忙碌,虽然从未与旅客打过照面,但每一位旅客的平安回家路上,他们一直都在。近日,海报新闻记者走进济南机场,见到了这群“守护飞机的人”。
韩明辉,一位95后青年,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济南国际机场工作,成为了飞行区管理部防范鸟击科的一名鸟情调研员。他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和分析飞行区鸟情信息,为机场鸟害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简单点说就是确保机场上空没有鸟,让飞机能够安全起降。”韩明辉解释道。
“砰”的一声,白烟四起,韩明辉刚刚使用发射器发射了驱鸟弹。驱鸟员的工作听起来简单,实际干起来不确定因素极多,随时面临挑战。每天开航前1小时,韩明辉和同事们要进行航前专项驱鸟,沿机场周边巡逻,使用驱鸟车、激光驱鸟器、煤气炮等设备驱赶进入机场区域的鸟类,一直持续到深夜航班结束。像刚才那样的驱鸟动作,韩明辉他们每天要重复很多次,而这只是众多驱鸟策略中的一种。由于不同鸟类对驱鸟设备的反应不同,驱鸟员必须根据鸟类的习性和天气情况,随时调整驱鸟策略。
2025年春运从1月14日开始,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济南机场相关数据,春运期间预计执飞航班1.68万架次,计划运输旅客235万人次。根据情况预测,节前出行高峰为1月26日-27日,节后高峰则出现在2月2日-10日之间,高峰日旅客量或突破6.4万人次,航班量有望达到450架次。航班量剧增,为确保航班起降安全,机场特别增加了驱鸟设备及设备运转频率。
“这段时间航班密集,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越是节假日,我们越要坚守岗位,24小时在岗,确保每一架飞机都能安全起降。”韩明辉告诉记者,尽管鸟的体积小,但飞机高速飞行时,相撞可能造成巨大的冲击力,轻则对飞机造成损伤,重则机毁人亡,驱鸟员的工作非常重要。每当想到这一点,就算工作再辛苦,他都觉得值,觉得踏实。
“在外界看来,我们的工作可能就是被动巡视驱鸟,但实际不是这样。”韩明辉说,每天巡视驱赶,只是我们驱鸟工作中的一部分。
随着驱鸟理念和技术的提升,驱鸟工作对驱鸟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每天巡视驱赶,还要在驱赶过程中记录观察鸟种、数量、飞行路线、飞行高度等。分析鸟类活动规律并制定防范方案,检查维保驱鸟设施设备,动态调整驱鸟设施设备……这些都是韩明辉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
记者了解到,民航法规明确规定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4000万的机场应至少配备2名生态学、林学、动物学等相关专业人才。随着保护鸟类和环境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机场驱鸟工作越来越注重生态学食物链的方法。他在学校学习的林草、生态环境相关知识,正好与目前驱鸟员的工作相匹配。参加工作以来,韩明辉结合机场实际情况,开展了多项提升生态治理成效的工作。能够学以致用,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这让他很有成就感,干劲十足。
“我会一直坚守这个岗位,让每位旅客安全到家。”韩明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