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见“好”|一句承诺“以岛为家”50载,他甘做孤岛守望者
··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本期人物是“厚道山东人——道德榜样在行动”特辑系列。
“只要国家需要,我一定以岛为家,坚持到底”,一句诺言、一生坚守。50年来,当一个个守岛人离岛安度晚年时,只有王加辉始终坚守初心,扎根海岛至今。
王加辉,青岛市即墨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东头网格村民。1974年秋天,村里大喇叭广播:“赭岛需要村民看守……”,发出护岛动员令。
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赭岛是田横岛的前哨,地理位置重要,岛上动植物资源及周边渔业资源丰富。驻岛部队撤防后,山东头村动员村民护岛,村里明确规定,护岛是义务,没有报酬。
即便如此,王加辉还是积极响应义务护岛号召,义无反顾登上了赭岛。
守岛是艰苦而孤寂的,很多人对王加辉是否能够坚持下去持怀疑态度。王加辉对乡亲们说:“只要国家需要,我一定以岛为家,坚持到底”。说罢,他就带着妻儿,登上了这个最高海拔40.2米、面积仅有0.16平方公里的小岛。
上岛时已是11月中旬,透骨的寒风席卷而来。“石炕上铺了些海草,海草上铺上凉席,被褥铺在凉席上,一家四口就这样蜷缩在一张床上过了第一夜。”王加辉依然记得上岛的第一个夜晚。
岛上怪石嶙峋,灌木丛生。驻军撤走后,除了3眼淡水井和数间营房,什么也没留下。陆地上的粮食运不进来,生存是个大问题,王加辉只能和随后上来的几户村民依靠人力将荒芜的土地一点点开垦起来,平日里靠种粮和捕鱼维持生计。秋天,粮食和蔬菜收获了,王加辉全家老小的口粮和蔬菜便勉强有了着落。
起初,赭岛上没有电,当8海里外的陆地上灯火通明时,王加辉一家却只能点煤油灯照明,一直延续了整整21年。
由于是无人岛,赭岛至今没有停船码头,王加辉驾驶小渔船进出海岛,一趟光在海里就得漂6个小时,如果遇到大浪天,就无法出岛。登上这座岛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几乎主动隔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故土难离,乡情难断,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尚且可以克服,思乡念亲的苦楚却让王加辉备受煎熬。“除夕晚上人家放鞭炮,我就跑到窗边看着,那个时候我母亲还在,我非常想她”,望着海那边的万家灯火,王加辉经常会偷偷地流泪,“但是既然进来了,组织相信我们,我就得守好这个岛,一直到老。”
四季驻守岛上,夏天太阳暴晒,冬春两季海风湿冷。王加辉的4个孩子离开海岛先后成家,他和妻子仍然坚守。2000年,王加辉妻子在赶海时意外落水不幸离世,他悲痛地将老伴埋在岛上,继续陪着她。
现如今,当初和他同一批上岛的只剩下他一人。与赭岛朝夕相伴50年,当初的誓言早已变成了使命。王加辉也获得了2022年度即墨区道德模范、2022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山东好人”、2023年“中国好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岛是家,家是岛,岛就是‘战位’。只要我们在‘战位’上,海岛就安全。”在王加辉看来,他是第一个主动走上海岛的守岛人,也是第一个在岛上入党的党员,不能别人离开,他也跟着离开。他驻守这里不仅能保证海岛的安全,也能保证岛上的鸟儿和小动物不受侵害,岛上的草木不会发生火灾。
如今,77岁的他仍会每天登上赭岛的最高处例行巡视。
一朝上岛,一生守护。50年来,王加辉的脚印遍布了岛上的每一寸土地,他以单薄的肉躯抵挡着惊涛骇浪,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兑现着对党和祖国的庄严承诺。
(大众新闻记者 张晓帆 编辑 刘宪伟 设计 吕文佳)
相关阅读:
开屏见“好”|以镜头为笔,他用10000余幅照片记录乡村振兴故事
开屏见“好”|“你们的父母就是我的爹娘”,一句承诺他坚守39年
开屏见“好”|从时速200公里到600公里,她是领跑中国速度的“高铁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