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调查丨00后导游难觅!旅游热为啥遭遇“导游荒”?

··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实习生 张薛钰

  旅游市场全面复苏,“China Travel”更是走红。热潮背后,一个现象却日趋凸显。

  据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有近50万名酒店和旅游方向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只有15%。高校旅游专业频频遇冷,00后导游难觅,70后80后是导游主力军,很多转行的老导游也不再回归,尤其是在入境游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专业人才短缺更显严重。

  对此,记者近日寻访了多家旅行社以及旅游专业院校学生和相关从业者,探究为何出现“导游荒”。

  旅行社工作人员做产品设计与规划。

  旅行社招不来人

  “旺季的时候,大家到处找导游,旅行社的业务人员等于是身兼数职。”中国国旅(青岛)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胡佳(化名)已经从事旅游行业17年,她身边从事导游工作的,几乎都是原来的老导游,极个别的是新人。旅游旺季,导游忙不过来的时候,做业务的也只好上阵替着做导游。

  胡佳感慨,00后导游难觅,90后是随心所欲,80后是服从型,主要还是70后80后留在这个行业,甚至很多60后还活跃在一线。

  “有的学生实习,会考虑生活成本问题。”最早的时候,胡佳负责导游培训,包括带实习生,当时组建导游队伍能组30多人,有专门的导游工作部门,然后排团培训,最近几年没有从院校要过学生统一实习。

  “我们也很苦恼,没有新人力量。” 胡佳告诉记者,很多年轻人去博物馆、景区等地做了讲解员,虽然薪资并不高但稳定,特别是女导游,可以实现朝九晚五工作制,而不是导游时间的不固定。比如曲阜,当地所有的导游工作室都在卖讲解,到抖音上一搜,曲阜导游能搜出一群网红,费用每次在300元到600元,而他们的收入就是靠讲解“三孔”。

  2007年,胡佳刚入行的时候,导游带一天的服务费在一二百块钱,如今青岛暑期最旺旅游季大概每天七八百块钱,但好时光很短。她说导游有时推销东西,也是无奈之举。胡佳表示,伴随着信息透明化与市场竞争激烈,如今旅行社协议价格和门市价格都一样,各大网站APP的团购价格也都一样,导游挣不到差价,所以无奈之下,只好推销特产,赚点提成。

  旅行社欢迎新人加入。

  “专科院校学生能力一般,旅行社看不上,本科院校学生直接考研不工作,旅行社还要不来人,这才导致导游断层十分厉害。”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凡外语好的,就去干别的行业,极少数会选择当入境游导游。

  “一直在招新人,但是招不来。导游在流失,考导游证的人都少了很多。”从业22年的山东海纳百川国际旅行社创始人牟家乐指出,目前一线带团以兼职导游居多,导游也分几个品类,第一是带购物团的导游,收入主要来自于购物的产出,跟业绩挂钩,这样全年的收入稍微能高一点。第二是导游纯带玩,仅能靠导游服务费生存,这部分导游收入相对来讲能低一些。第三则是有的司机还会给导游一些压力,因为业绩跟司机和导游都是相关的,跟旅行社和导游是对赌的,有的区域司机车费给得很低,靠带购物团产出了利润,可能有一半的佣金要分给司机,就靠二次产出创收利润,但有的纯付车费,司机也不参与利润分配。

  “干这个活也不是不挣钱,主要是淡旺季比较明显,让人感觉不稳定。”牟家乐表示,现在导游主要集中在25岁到40岁之间,有资历的导游月收入平均七八千元到1万元,干得一般的月收入五六千元。

  “无合同、无社保,遇到一些困难还要自己先顶着。”当记者联系到80后导游刘明(化名)的时候,他正在安徽带团,此前刘明在夜市承包了摊位做小生意,疫情过后,刘明又回到了旅游行业,但已经发生了新变化。刘明认为,导游这份工作,除了考验一个人丰富的文化知识积累,更考验一个人的情商,而更棘手的是,如今检验一个导游是否优秀的标准成了客户的消费金额,而并不是其个人的生动讲解、知识储备、表现能力、与游客互动等。工作中经常面临被投诉,多方面的压力集中在导游身上,一旦出现负面新闻,整个导游群体都跟着受委屈。

  “如果在这个行业看不到希望,人家转行是应该的。”刘明解释,历经疫情考验后,越来越多的导游发现,无论淡季旺季,通过自己专业的服务,持续性获得稳定收入才是重点。于是同行们纷纷转型,去做研学导游、精品团导游,不再只是带传统的大团。

  “做导游一年收入七八万块钱,还不如找个稳定的工作,上一年班不用操那么多心。”刘明表示,因为大部分导游为自由职业者,服务于多家旅行社,也就是说需要导游自己购买社保,由旅行社购买社保的导游占比很少,因此极不稳定。而这也是年轻人不愿意来做导游的原因,至于一部分人为何还在坚持,因为还是喜欢这份职业的自由。

  旅行社工作人员正在办理线上服务。

  外语人才流失

  144小时免签政策下,迎来入境游利好,外语类导游更是面临巨大缺口。从事20多年国际入境游业务的李丽(化名),德语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做欧洲团,如今已经成为国内入境游企业中的中坚力量,业务覆盖全国。李丽没有转行,一直在做,也是情怀。

  “因为毕竟是敞开了,业务会增加一些,但是免签还得去第三国,因此数量并没有大涨。” 李丽介绍,她手下的入境游业务恢复到了2019年以前的一半数量, 主要就是接待韩国、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游客入境,而北京、西安、西藏、新疆等地,都是外国游客感兴趣的目的地。

  “找学外语的兼职,专业的入境游导游越来越少。”去年为了应对一场大型外事活动,李丽和同事们从学校里面找专业翻译人才,最后从全国各地调十几个人来协助,最终才完成活动接待。李丽告诉记者,一批精通外语的导游疫情期间转行,转向外企、培训等行业。放眼整个全国导游市场,基本上外语类的导游全是70后80后,甚至连90后都没有,外语好的年轻人都去从事别的行业,但不会来做导游,主要还是感觉社会认可度不高,也进一步影响了导游队伍更新,没有进入行业良性发展。需要提高对导游服务价值的认知,特别是能做好讲解输出的好导游,是配得上高额服务费的。

  “做好入境游导游,收入也是可以的,基本月薪过万,而导游这个行业,不像别的行业,马上就可以成熟。”李丽跟记者强调,成熟的导游需要一定的培养周期,起码在3到5年,而企业都注重效益,很难下高成本投入再去培养新人,而新进来的毕业生又觉得工资低,不愿意干。

  “学生以为可以去好多国家旅游,但其实真正做的是接外语团,就跟他们想象不一样,心理落差很大,很难适应。”李丽说,不仅要接团,还有操作上的询价报价做产品推广,这都需要外语人才,带团是最基础的一部分,线上工作也需要一定的外语水平。3年能初步培养导游,但是如果做基本业务,做产品销售,没有五六年也培养不出人来。他们跟青岛的高校合作了十多年,但近几年各院校学生基本上都考研,很少有直接工作的,即便是实习,也不会选择旅行社,会选择到国企或者体制内单位实习。

  “别说找刚毕业的来工作,就是高校实习生都找不来。”李丽表示,不仅是单纯的外语能力,而是择业观的变化,年轻人不想干,觉得工作劳累且没社会地位,当代父母给子女的择业观,可能更希望孩子做一些稳定的工作。

  “能让外国人到中国来消费,我们才能创汇,并且这是硬功夫。”李丽为记者分析,除了导游队伍建设,硬件的配套和社会服务各方面都需要提升。她指出,现在很多酒店从业人员英文水平大幅下降,星级酒店的运营接待流程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李丽感觉,这些年一直在谋求导游行业的变革,但效果甚微,需要提高内部动力,若入境游市场能够培育起来会持续增长,而这需要时间来转变思想,转变作为,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市场发展形势。

  备战考研的学生

  学生多转行考研

  综合几天采访,记者经过深入了解,发现青岛某高校的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在今年已经取消,将各专业并到其他学院,从7月份开始,该学院网站已经不再更新动态。

  “毕业去向可谓是‘五花八门’,极少数是本专业就业。”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辅导员王冲(化名)告诉记者,学生去会展公司,去酒店,去旅行社的也有,但是非常少。王冲补充,很多学生都是调剂过来的,本来也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这个专业考研上岸率低,就业率低,大部分都是二战考研考公考编的,基本全是跨专业,跨到教育专业的较多,再就是旅游相关的职业教育专业。

  从王冲给记者展示的2024年学生毕业动向统计表上来看,共有95名学生,17人升学,2人考公,42人选择灵活就业,4人去了酒店,仅有5人从事了旅行业务相关的工作,也就是说不到5%的学生选择了本专业就业。

  小丽(化名)现为大四学生,刚从青岛大学保研到中国海洋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她提到,虽然旅游管理专业不是她的首选志愿,但考虑到青岛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国际旅游、海滨旅游、轮船度假、休闲旅游发展较好,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将青岛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纳入填报志愿。谈及大学毕业后的去向,小丽表示身边同专业的同学继续学习或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并不多,大部分同学选择考公,少部分同学选择考研,只有两三位同学选择直接在旅游管理相关领域就业。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小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我们这个专业主要看自己选择的方向,因为我们在本科以及之后硕士学科学习非常广泛,涉及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商业运营方面以及Python等技术类学科。如果选择导游、现场讲解、营销等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对专业的门槛要求比较低,就业人员来源比较广泛。但如果选择去OTA即线上旅行社工作,比如携程、飞猪等,对本专业的要求较高。”小丽认为,总体来说,旅游管理专业比较容易就业,但工作的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相差很大。

  在采访后,记者总结了多位业内人士的建议,要想破解“导游荒”的难题,绝非一日之功,必须提高行业内驱力,提升整个社会对于导游行业的职业认同感,让导游真正有获得感和归属感,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愿入行,爱入行。除此之外,强化奖励制度和适当补助,通过社会力量来加强培训,变通讲解员模式;整顿不良导游市场,提升待遇;再者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鼓励年轻人参加导游证考试,景区、景点可组织开展对导游的业务技能培训,便于提高导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适当改变毕业生择业观。

责编:杨童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