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梨园”15年,为什么一直盛开

··

  一大清早,80多岁、身体硬朗的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桥子村的村民许新廷大爷,便哼着小曲乐呵呵地赶到了村里的戏曲排练馆。虽说这是常态,但是这几天,他心里格外激动,因为村里第十五届戏曲文化节即将开幕,村剧团、村演员、村舞台、村观众、村庄范儿的村梨园,在桥子村,已经连续绽放了整整十五年。

  村庄需求,村民喜欢,这粒种子能不播?

  前些年,桥子村的经济发展就走在了全镇的前列,但毋庸讳言,邻里矛盾、攀比之风、不良旧俗还时有发生。用什么孕育好村风,提振精气神,桥子村不由想到了戏曲。

  桥子村早就有演戏唱戏的传统,五六十年代达到鼎盛。村里决定重拾戏曲文化,通过开展乡村戏曲的形式寓教于乐,丰富群众生活、助力文明新风。党支部的决定与村民的想法不谋而合,组建庄户剧团,唱好桥子大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刚刚成立时,庄户剧团仅仅是“二三个人、七八条枪”,乐器、道具、服装捉襟见肘。因为村委办公的地方小,当时一些剧目排练就在村委委员许新廷家里进行。支部书记许游廷还自掏腰包为剧团添置服装、道具。看到村里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党员群众都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老党员从自家拿来了祖传乐器,有的老艺人翻箱倒柜找出了珍藏的老剧本,大家齐心协力、精心组织,“草根剧团”不断发展。2010年8月,桥子村第一届戏曲演唱会成功举办。一粒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党支部的组织和引领下,破土萌芽。而且,村里还决定,每年都要举办一届戏曲文化节。

  演戏看戏,村民欢“戏”,这根苗儿能不旺?

  锣鼓一响,大戏开场。舞台上,或细腻委婉,或清新质朴,或以情带声,或乡言俚语,没有大腕名角,全都是村民来演;舞台下,热热闹闹,叫好声起,全都是村民观看,群众在家门口听戏、学戏、唱戏、传戏,那叫一个欢“戏”。

  2019年起,村里建设齐鲁样板示范村,桥子村对文化阵地建设,又进行了细致精心地规划。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90平方米的戏曲大舞台、120平方米的戏曲体验馆,并安装了空调,备足了灯光、音响等全套设备,各类服装道具一应俱全。村里还制定了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戏曲排练、舞台演出,打造成了让所有参与者可感、可知、可体验、可互动、可融入的戏曲魅力空间。目前,桥子村固定戏友已达120多人,演职人员40人,实现了有场所、有队伍、有设备、有管理制度、有排练计划的规范化建设。上演《沙家浜》《三娘教子》《梅龙镇》《农家媳妇》《小姑贤》《半夜夫妻》《钱是妈》等30多场新老剧目。每年辅导培训戏曲文艺骨干50人左右,除了本村演出,剧团演员每年还深入周边多个村演出,文化演出每年惠及周边村庄村民12000余人次,深得群众好评。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这朵花儿能不开?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党建引领,才能点燃“文化引擎”,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战斗堡垒作用,方能跑出乡村文化振兴“加速度”。

  桥子村在街道文化站的支持帮助下,组织专人,通过与老艺人座谈的形式,捋清桥子戏曲文化的起源、发展、壮大、兴盛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挖掘,并从“党建+文化”“文化+创新”“文化+旅游”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提炼。对桥子村来说,这不单单是戏曲传统文化的赓续和传承,立体式、多维度的文化发展格局,涵养了乡风文明,淬炼发展内核,推动了文旅融合,加强基层治理,也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戏曲文化传唱中,桥子村将“老”与“新”结合,把传统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在传唱一些老剧目的过程中,还编排创新了《农家媳妇》《钱是妈》《称爹》《彩礼》等一批反映新时代、新农村、新气象的演出。

  村里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规范红白喜事操办,充分运用村规民约、文化宣传、家庭文化节、模范评选等各种载体,培养村民遵德守礼的习惯,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在推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今的桥子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台上台下、群众中间,传统文化和基层治理实现了好戏连台。

  以文塑旅,以文赋能,这颗果子能不丰?

  近年来,桥子村建成了省景区化村庄,村里乘势而上,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桥子村建成了乡村记忆博物馆、戏曲大舞台、戏曲体验馆等文化设施,建起了景观河道、胜天池、垂钓中心、水上乐园、跌水瀑布等一批景点。如今的桥子村,有小桥流水、荷叶田田;有青砖黛瓦、乡愁记忆,有唱念做打、曲韵悠然,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村里投资130余万元,流转村内土地110亩,种植富硒猕猴桃。此外,连续多年开展“乡逢普集”猕猴桃采摘节,开展电商销售、节庆研学活动。2023年猕猴桃亩产4000多斤,销售收入150万元。桥子村积极开展采摘、研学等乡村旅游活动,游客可以采摘猕猴桃、在水上乐园玩耍、在河边捡拾鸭蛋、听戏唱戏学戏,在梳头戴翠、穿衣佩饰的体验中,来一次“梨园梦”的追寻。人民网、大众网、凤凰网、学习强国平台、大众日报、济南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桥子村的文化建设进行了报道。近年来,桥子村的庄户剧团不断扩大“朋友圈”,不定期到附近村庄演出,并与淄博等地一些庄户剧团进行联谊交流,与济南市吕剧院建成了戏曲文化共建单位。济南市吕剧院多次在桥子村开展公益演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视觉听觉的双重盛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力量。桥子村戏曲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了十五届,不仅打造和擦亮了“村字头”品牌,展现出村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热情质朴的民风乡情,更释放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充沛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动能,伴随乡村振兴,“村梨园”必将恣意绽放。

责编:王逸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