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德路|乡村校舍变身怡美校园 见证德州教育40年巨变

··

  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春风化雨,40年跨越腾飞。大众网德州频道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单位进行深入采访,结合史志资料,推出“改革德路——纪念德州市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策划,分“致敬”“献礼”“见证”等系列,聚焦40年来德州的改革实践,通过老照片、微视频、回忆录等形式,反映身边变化、命运转折、历史进步,讲述一个个反映德州40年发展变化的故事。

  改革德路|乡村校舍变身怡美校园 见证德州教育40年巨变

  大众网纪念德州市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记者 翟岩 见习记者 蒋丽君

  “30年前,我到学校时,正逢下雨天,泥巴的校园里坑坑洼洼,被雨水浸泡,无法下脚。那时看到的是锈蚀钢筋裸露、墙体开裂、墙皮脱落的破旧危房。”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小学老教师张桂英回忆说。

  40年了,学校,从简陋的桌子椅子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室,从灰土地的活动小院到现在橡胶跑道的体育场,教室里从三四十人围绕的煤球炉子到暖气片围绕的集体供暖……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师,工资的翻番,知识水平的升级,准入门槛的提高……这些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河小学发生的大变化。

  1994年杏园小学平房前学生的毕业照

  时间倒回40年,一座小平房里的学校

  时间倒回40年,那时的长河小学还叫“杏园小学”,坐落在当时的杏园村,这是一所文革前就成立的乡村学校,当时只有3间平房,每间平房安置了两个班级。

  1986年,柴文国老师进入杏园小学教语文,回忆起当时的学校,柴文国打开了话匣子:“那个时候学校总共有5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家长并不重视教育,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不高,学生也不多。”

  据柴文国介绍,她进入学校任教的时候,工作条件已经较之前有了提升,在更早之前,学校还是土坯房、土台子,房子也是很简陋,桌椅都是摇晃的。

  对平房的印象,老教师们不约而同。

  “冬天太冷,办公室只有一个难以燃烧的煤球炉子,温度上不去,老师们只能蜷缩在凳子上批作业。”张桂英说,“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是那个年代不敢想的日子。”

  1996年刚搬进前校址三层小楼时师生一起整理操场

  90年代,鸡舍里面办学

  1996年,杏园小学搬进了杏园村的三层小楼,周围5个自然村的孩子都到这里上学。

  当时的杏园小学扩展到6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00多人,教师13名,其中6名为民办教师,这与现在长河小学76位在编教师,近1500名学生相比,显得“清冷”许多。

  1999年,杏园小学生源开始增多,每个年级扩展到2个班,因为学校教室有限,4个班级没有教室,无奈在三八路租赁房子作为临时教室。一年半以后,迫于道路改造,4个班级再次搬迁。

  “房子难寻,就在杏园村内找了一个场地,这里原来是一个养鸡场,环境可想而知。”现任长河小学副校长魏静,一直跟这4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当时的孩子和家长都太淳朴了,没有一个孩子有怨言,刚搬进鸡舍,我们组织学生们到后院拔草,孩子们有的抓蝴蝶,有的抓小蛇,还有的孩子把这个地方比作鲁迅的‘百草园’,环境的艰苦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情绪。”魏静说。

  在那里熬过了阴冷的寒冬,“学习难”仍没有结束,当年6月份,进入雨季,鸡舍的房子全部被淹,教室的水达到了学生的膝盖,临时教室不能再呆下去了。到9月份,这4个班级又搬到了八里庄的两层小楼。

  三度搬迁,学生、老师们苦中作乐,拥有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魏静认为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美好,只有经历过才更珍惜现在。

  全体教职工在前校址前的合影(魏静为上排右数第四位)

  迈入21世纪,难得的英语老师

  随着学校硬件的升级,师资力量也在逐步攀升。1998年之后,长河小学的教师岗位开始纳入公开招考,并且提高门槛,必须师范类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与报名。

  2000年以后,长河小学教师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多名教师在省市区教学比赛活动中获奖。其中,李燕燕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史俊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陈忱、马冠南获山东省教学优质课一、二等奖,赵玉翠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随着发展的还有长河小学的教学体系。2009年之前,学校并没有专职英语老师,孩子在小学期间无法接触英语,一直到2009年,正式考入学校的贾老师成为学校唯一一名英语老师,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英语。

  长河小学宽敞的操场

  长河小学社团活动区域

  整个校园壮观大气,别致秀气

  新世纪第一个10年,讲究学生均衡发展

  2010年9月,杏园小学更名为长河小学。经过8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特色鲜明、和谐博雅、科学发展的现代化小学。校园占地35亩,有教学班30多个,内部配置规范齐全,能满足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教育教学需要。

  迫于大环境的影响,以前的长河小学只注重应试教育,文艺课几乎没有,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音体美教师,由语文或数学老师“放磁带学歌曲”就构成了一整个学期的音乐课。

  现如今,走进长河小学,旧貌换新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尽收眼底,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树木,鲜花盛开的花坛,绿菌菌的草坪,让你徜徉在花的世界、绿的海洋中,整个校园壮观大气,别致秀气,活力生气,校园内一草一木都显现出育人功能。

  长河小学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计算机室,音体美专用教室,录播教室等,全面完善办学条件,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定期举办大型活动,成立学校社团,每周三下午进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长河小学摒弃了“啃课本”、照本宣读的教学模式,探索翻转课堂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方式有了质的改变。

  随着改革开放40年,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德州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原来的乡村成为了小区,像长河小学一样的无数个乡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学生、老师、教学体系都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而它只是德州教育变迁的一处缩影。

  “学校的变化依托了城市的发展,整体经济与文化水平的提升,必然引发教育行业的变革。”魏静说。

责编:白雪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