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来风丨全国各地争相培育独角兽企业

··

  全国各地争相培育独角兽企业

  □ 本报记者 付玉婷

  科技部火炬中心等单位日前合作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勾勒出一个你追我赶的“独角兽”排行榜:全国164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19个城市,“北上杭深”占比超过84%,武汉以5家企业排名第五,西部城市贵阳也夺得一席之地。

  独角兽企业,是指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未在主板上市的初创企业。这些企业往往能成长为未来的产业巨头,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

  技术密集型产业是独角兽企业集中爆发的领域。在“独角兽分布图”上,北京以70家遥遥领先,仅中关村就独占65席。这背后,是北京所集聚的全国一流高校院所,是中关村这个全国首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人才引进13条特殊政策、重点支持外籍人才8条政策……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去年中关村从业人员已超过230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3.2%,海归创业人才近4万人。这些人才创建的独角兽企业,遍布于交通出行、智能硬件、电子商务等近20个领域。

  武汉发展科技类独角兽企业,经历了一个波折。2009年,武汉一位高校教授与山东企业合作,研发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如意纺”,这被武汉视作科技创新的“滑铁卢”。由此,近年来武汉大力营造科技企业创业环境。仅2016年,就一次性出台高新技术产业倍增等十大创新计划,并发挥武汉高校云集的优势,实施“5年内100万大学生留汉”计划。

  “政府就算看不懂,起码可以很宽容”,这是武汉对独角兽企业秉持的观点。准独角兽企业“石墨文档”曾因故被关停7天,武汉光谷“互联网+”办公室得知消息后,有关干部放弃中秋休假,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最终石墨文档仅用三天时间就恢复运营。

  政府的有效作为,同样帮助贵阳独角兽企业“货车帮”走向成功。贵阳没有沿海优势,创投资本也不发达,但这里的干部对新产业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学习热情,同时真心实意帮企业解决难题。2016年夏天,贵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送给货车帮CEO罗鹏一本《集装箱改变世界》,罗鹏由此打开思路,与世界最大集装箱生产商实现合作。“他比我还了解这个产业的发展。而对产业越了解,越是倾注热情,就越愿意创造条件推动产业发展。”罗鹏说:“贵州之所以能发展起货车帮所依托的大数据产业,除了贵州凉爽的天气、便宜的电价、稳定的地质结构外,这种创业型的政府是主要原因。”

  杭州发展“独角兽”的路径独树一帜。这里的18家独角兽企业,半数围绕龙头企业阿里巴巴展开。“杭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发展互联网经济,磕磕碰碰,一路坚持下来,培养了深厚的产业基础,也造就了巨无霸式的龙头企业。”浙江省经信委政研室副主任易双云说。对此,一个很好的注脚是,在体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创新能力的“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上,去年阿里巴巴名列全球第一,排行榜前100名中一成以上企业是杭企。目前,杭州的独角兽企业总估值占全国的27%,估值总额超过上海。

  还是创新规律在起作用

  □ 付玉婷

  独角兽企业,是近年才划分出的一种创新型企业新类别,是当下新经济强有力的开拓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区域竞争力。通观上榜的独角兽企业,它们的兴衰还是创新规律在起作用。只要把握创新规律,推动创新要素流入,即使在西部地区也能荣登“独角兽”金榜;否则,一直在区域发展榜上名列前茅的东部,也会榜上无名。

  独角兽企业之所以能迅速壮大,在于以突破性的技术产品或商业模式创造出了新价值。日前证监会发布新政,对生物科技、云计算等四行业独角兽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实行即报即审,全力支持它们发展。这再次证明,国家已全面进入以新经济引领未来发展的时代。同时更象征着,创新布局加速调整、创新差距迅速扩大的新发展阶段,到来了。在发展独角兽企业上,等不得,慢不得。

  一万家企业才可能诞生一家“独角兽”——在从0到1这个创新过程中,试错的人越多,成功概率才有可能在整体上提升。中关村65家独角兽企业中,属于个人创业的50家,其中在失败后连续创业的22家,这样一批洞见能力强、不懈创新突破的企业家来自230万人这样一个庞大基数。也因为这个庞大的人才基数,一旦有人另起炉灶进行创业,便能迅速组建起优秀的创业团队。没有高密度的人才分布,哪来领跑创新的底气?当下在全国打得正热乎的“人才争夺战”,仍要铆劲打好,而且要当作持久战打好,以此把人才基数做得越来越大。

  有了人才还要有良好的创业环境。企业是创新主体,创新充满不确定性。政府包容这些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看不懂的时候也不以条条框框来限制,唯有这种气度,才能给企业最好的生长环境。对创新型企业而言,很多时候最看中的未必是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而是尊重与自由。武汉在这方面做出典范,它给创新以充足的空间,企业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解决。贵州超越一些东部省份,捧得“独角兽”归,除了地理、气候、电力条件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对待新产业的态度:投资人的眼光、孵化器的心态——不懂,但愿意学;别人暂时不看好没关系,我相信你,支持你坚定走下去。这样的态度是“独角兽”成长的强心剂。

  杭州入选“独角兽”排行榜前三,则说明在发展这类企业时路径的选择多么重要。杭州选择了龙头企业带头型,这条路径的创造,则因政府对产业的一种长久定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杭州就开始拓展互联网经济新领域,即便一时陷入困局,也深耕不辍。这既体现出当地直面不确定性、稳定企业预期的魄力,更代表着一种产业布局上的超前眼光。而所谓眼光,是对产业发展规律清醒认识和把握的产物,这需要有关部门对产业发展要更专业一些,更懂一些。

  独角兽企业,是新动能的典型代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独角兽企业,重要的是打地基、营造环境,为创新规律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在这方面,不妨向排行榜上的19个城市学习。

责编:吕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