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八面来风专栏 江苏率先组建省级科技转化平台

··

  大众日报3月23日版面

□CFP供图中纺院(海安)纤维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纤维新材料测试。

  □CFP供图中纺院(海安)纤维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纤维新材料测试。

  日前,在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出席的上海中英商务论坛上,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英国8GT签订合作协议。8GT是专门负责把英国原创技术进行转移的机构。这是江苏省产研院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服务本省产业发展的最新举措。

  在江苏有关部门的调研中,创新链条上的两个主要环节,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后者比较畅通,前者是最大瓶颈制约。2013年12月,江苏在全国率先组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目的就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并向企业转移,打通“最大瓶颈”。产研院为无行政级别、企业化运作的事业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长由时任分管副省长担任。产研院的架构为“总院+专业性研究所”,二次开发主要由各个专业研究所完成。

  2016年,江苏省产研院激光研究所孵化企业的销售总额达4亿元,在研究所中名列第一,由此获得产研院财政补贴1800万元。江苏省产研院在体制上进行创新,它与各个研究所都是独立法人,而不是上下级隶属关系,但产研院对各个研究所进行财政拨款支持。这里又一创新是:财政支持不按研究所的人员编制和项目撒“胡椒面”,而是根据研究所服务企业的绩效进行分配,企业认可度越高扶持越高。这就是江苏省产研院创造的“合同科研”。尤为让人称道的是,研究所分为加盟和自建两种,加盟研究所不仅有一个预备期,“转正”后每三年进行一次认定,不达标者取消一切财政支持,直到取消双方合作。

  为推动研究所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江苏省产研院对研究所做了“一所两制”的制度设计。以膜科学技术研究所为例。它由两部分人员构成,一是南京工业大学专门从事膜技术研究的人员,对他们实行高校运行机制,负责基础原创成果产出;另一部分人通过组建公司,按市场机制运作,负责二次开发和技术转移。一者抓科研,一者盯市场,由此推动这个研究所孵化膜公司30多家,创造经济效益近100亿元,打造了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膜产业集群。

  无论是加盟类还是自建类研究所,都组建运营公司,所内科研带头人通过现金出资方式,持有研究所的股权。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是省产研院的加盟研究所。按照产研院要求,这个研究院改制为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一千万,十个科研带头人共出资六百万,其余四百万由研究院和当地政府出资。这调动起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几年来他们走访企业1000余家次,与企业签订160多项智能技改订单。

  对产研院,江苏省提供“真金白银”支持。从2014—2017年,省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12亿多元,并在每年年初一次性拨付。2016年出台的江苏省科技创新“40条”,第25条专门为产研院“量身定制”:在经费使用、成果处置、人员聘用、薪酬分配等方面,赋予其更大自主权。

  五年来江苏省产研院发展迅速。目前已建设36家专业研究所,在全省布局6家省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转移技术成果2632项,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478家,201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

  市场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

  □赵洪杰 代玲玲

  针对创新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政府主动作为,以大气魄率先搭建省级转化平台;对平台运转政府绝不越位,支持其秉持市场精神,将研发作为产业来打造,将技术作为商品来推销,取得做强薄弱环节的最大效果。这是江苏省产研院建设的看点。

  一直以来,从科研到技术的转化,高校院所不愿做,单个企业做不了,被喻为“死亡之谷”。无数凝结着科研人员心血的优秀成果,在镁光灯下亮亮相、在领奖台上走一走后就被束之高阁;相关产业也就难以插上科技的翅膀,徘徊在中低端,挣着“比刀片还薄”的利润。这是各地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此需要政府站出来,需要政府为创新舒淤活血,打通“死亡之谷”。这首先是因为政府具有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服务企业的职责。其次是因为只有政府才有这方面的动员力、组织力、协调力和财力,组建起由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组成的平台理事会,招徕有学术影响力的科研人才,为平台提供相当的财政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哪里主动作为、行动早,哪里就能在创新上先人一步,就能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棋高一招。这几年各地在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体现出层次性,有落为“追兵”者,有升为标兵者,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江苏产研院的另一个看点是,政府对平台建设不缺位却也不越位,支持平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江苏省政府为产研院搭建起上层运行体制,并在每年及时、充足地提供财政支持外,产研院的四梁八柱构建、闪转腾挪,完全由它自己去做,给予了最大的市场化运转空间。只报春不争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聪明政府”的做法,也是有胸怀的做法。

  江苏省产研院的运行机制改革,也颇给人启示。例如产研院与研究所不是上下级隶属关系,各自为独立法人。这保证了研究所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研究人员持股创造了条件,从而能最大限度调动研究所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合同科研,改变过去按人员编制和项目分配财政经费的“老黄历”,根据服务企业的绩效决定经费,则倒逼科研人员更加接地气,服务当地产业发展。“一所两制”,也起到这个作用。在此可以总结,科技体制改革,要坚持两个标准:一是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服务于经济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挥好“第一动力”的作用,就要对制约“第一动力”的科技体制进行改革。市场化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正确取向。江苏组建省级科技转化平台,就是这个方向上的创新性举措。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需要各地有更多这样的探索。

责编:巩小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