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红锋:以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浩 范奉雪 日照报道

  “党建引领为鱼台县各党建帮扶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插上了翅膀。”2021年10月,甄红锋作为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一员,参加省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在济宁市鱼台县开展驻队工作。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就蹄疾步稳。为了尽快熟悉村情,甄红锋走遍了鱼台县6个帮扶工作组,13个自然村。带领各村“两委”班子问百姓的困难,听百姓的想法。

  在疫情防控中,为了摸清全县实有人口,落实公安部推动的“一标三实”社会治理措施,甄红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城市实景三维数字模型基础,会同县大数据中心整合标准地址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在内的“一标三实”基础信息,开发“人户房一体”系统,形成一个平台为核心的多元信息汇聚机制,实现“以房找人、以人找房”,使疫情防控精准化、科学化、实效率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鱼台县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提供了便捷的数据支撑。

  通过走访,甄红锋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以党建为引领,提升鱼台县各党建帮扶村治理水平,带领鱼台县群众过上更好地生活。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鱼台县通过各村级党组织的引领,让许多群众走上了致富路,但受自然条件、产业规模上不去等因素影响,难得进一步发展。

  如何破解鱼台县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鱼台县“全面提升、全域振兴”?“抓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这个‘引擎’,切实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优势。”甄红锋说。

  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甄红锋在鱼台县各党建帮扶村中加大对村两委班子的培训。同时,他提出要注重从返乡创业能手、返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及致富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让鱼台县各村党支部都强起来,产业都旺起来。

  “现在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可以在家照顾孩子老人,生活越来越好了。”谈及现在的工作,鱼台县望湖村村民小陈难掩脸上的喜悦之情。

  以前,鱼台县望湖新村的村民靠着在附近工业产业园打零工补贴家用。近年来,随着产业园搬迁,为照顾老人孩子,望湖新湖多数村民也就没了工作。

  为解决望湖新村村民在家门口再就业难题,甄红锋与驻村工作队多措并举,利用望湖新村沿街商铺,建立就业基地,引进了利华手工艺品公司,为当地村民提供了3000多个工作岗位,村民年收入提高四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十万余元,村民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望湖新村村集体收入的“蝶变”,是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战斗堡垒作用的一个缩影。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方向、选好产业项目,发展好现代农业等产业依旧是摆在甄红锋面前的首要任务。

  在王鲁新村“鱼菜共生”种养基地,温室大棚里一排排嫩绿的时令蔬菜在水池上漂浮着,长势十分喜人。村民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王鲁新村大多数村民养鱼,甄红锋与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调研,决定因地制宜,引进“鱼菜共生”项目。有了产业项目,不仅要为产业发展开好方子,还要为产业发展想好法子。甄红锋与村两委班子商议,探索建立“党建+产业”的模式,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拓宽就业渠道。

  据甄红锋介绍,“鱼菜共生”项目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即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种植、养殖生产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融入到蔬菜栽植系统,实现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

  目前,王鲁新村年产有机蔬菜5万斤,鲈鱼养殖10万斤,村级集体经济可增收60万元。

  时光如梭,当前,甄红锋为期一年的驻队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鱼台县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村集体收入高了,村民的钱袋子鼓了,各村村内环境更宜居,村民的笑声更爽朗,日子也越过越殷实,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责编:马慧
审签:孙昊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