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大众日报七篇深度解读,带你读懂2025年山东经济工作部署

··

  山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4年全省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

  如何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充分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在全方位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聚焦用力?大众日报与省委财经办、有关单位、企业及专家学者深入沟通,深入解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现将解读合集整理如下:

  难中求成的答卷 经济大省的进发——聚焦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①

  站在2024年岁末,回看今年山东经济的整体表现: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融资规模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势头依然强劲,全年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0万亿元大关,山东经济交上一份殊为不易的全年答卷。

  2024年是山东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视察,发表重要讲话,指引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临近岁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重点任务,经济大省再次被委以“挑大梁”重任。

  12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2024年全省经济工作:一年来,山东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推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全省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不易答卷“透”出有力之举。用足用好“两重”“两新”、专项债券等重大政策,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有序推进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纵深推进国资国企、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招商引资……与会同志认为,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勾勒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实干与担当。

  “分析经济运行,不仅看单个指标,还要看各方面指标的匹配度。”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孙爱军带来两组数据:工业用电量和规上工业增加值,截至12月中旬,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5.9%,相对应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制造业投资方面,1-11月增长17%,与此相关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9.1%。“今年我省经济运行不仅增长态势好,而且结构升级趋势好,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洞察时与势,才能更好地辨析危与机。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认为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我省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同时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正加快集聚。大家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改革红利,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赋予的政策红利,重大国家战略协同联动产生的战略红利,山东作为北方第一经济大省拥有的市场红利,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高涨,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统筹好”的科学方法论,这次会议提出要把握好“六个注重”,将发展经验上升为规律总结,增强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发展步伐有力,还需政策加力给力。与会同志在讨论中频频提及中央近期打出的政策“组合拳”,认为只有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才能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能。“像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等都比今年有大幅提高。”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福一认为,各级各部门都应下功夫研究政策,理清资金投向,超前谋划一批符合政策取向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争取更多资金、项目支持。

  这几年,我省的一个成功做法是,针对形势变化梯次推出“政策包”。接续2024年“政策包”,这次会议印发了2025年第一批政策清单,征求意见建议。“翻开今年推出的三批政策清单,我们不难发现,150多条政策措施务实精准、易操作、易落实,下一步要抓好政策系统集成、协调配合,精准直达各类市场主体,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高福一说。

  在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上聚焦用力,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聚焦用力,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上聚焦用力……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即在十个方面聚焦用力。

  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成为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新引擎。青岛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一轮换新活动,点燃家电消费热情的同时,也拉动海尔、海信等龙头企业增产,供需两端受益。

  小组讨论时,听到青岛市负责同志的有关介绍,省商务厅厅长陈飞很有感触。“没有消费的拉动,畅通经济循环、增强经济活力都会打折扣。山东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汽车报废更新提交申请占全国的1/6,家电换新热情持续高涨。明年全国将继续开展以旧换新,并且扩大品种和规模,山东在这方面仍有很大空间。”陈飞说。

  “在外部环境趋紧形势下,必须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持续加力,更好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陈飞说,明年促消费的一大特点是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我们将深入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让消费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稳住农业、加力工业、提升服务业,2024年山东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其中,工业“压舱石”作用尤为凸显,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预计,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依旧强劲。

  “会议再次强调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彰显了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抓工业的决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表示,明年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稳增长、建体系、促融合、优生态”的文章。“我们将一体推进固链强群育企,以18条标志性产业链和66条重点产业链为依托,着力提升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领航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局面。”王茂庆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会议强调,做好明年工作,要坚持干字当头,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抓好落实。不久前,日照市组织浙商商会考察活动,企业家们对当地创新活力和产业活力印象深刻,纷纷为山东营商环境点赞。“与企业家们面对面交流,他们说当前山东干事创业的劲头十足,发展的氛围热气腾腾的,这些都是干出来、拼出来的。”日照市委书记李在武说,“对发展中的难题,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敢于迎难而上,善于攻坚克难。”

  “走在前、挑大梁,就要干字当头、真抓实干。”与会同志表示,广大党员干部要练就担当的“宽肩膀”、成事的“真本领”,对确定的重点任务抓紧干,在攻坚克难上真抓实干,干出一流业绩,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李子路 刘兵)

  让“购物车”“项目库”更好拉动基本盘——聚焦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② 

  12月24日至25日,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总结2024年全省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在十个方面聚焦用力,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其中“在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上聚焦用力”被放在首位,进一步彰显了扩大内需的鲜明导向。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将如何点燃消费、投资“双引擎”,打出扩大内需组合拳?本报与省委财经办、有关单位及专家学者深入沟通,解读明年工作的发力点。

  今年以来,我省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推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全省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但从局部看,需求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提振消费行动,是从宏观上进一步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处长朱希昕认为。

  我省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双过亿”,具备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巨大的消费潜力。尤其是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传统消费升级和新兴消费扩容等政策的出台,对大宗商品与其他商品消费起到明显拉动作用。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我省汽车置换更新提交申请22.4万辆,带动销售372.9亿元;家电以旧换新销售新家电364.7万台,带动销售157.4亿元。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全省消费市场回升向好。

  “会议提出明年要扩大以旧换新品种和规模,我省商务部门将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大力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十大专项行动,持续推动举办200场促消费活动,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政策+活动’的双轮驱动,不断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朱希昕说。

  提振消费,要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增强供需适配性上做文章。当前,社会的消费结构正在从物质消费转向服务消费,这也对消费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提出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济南市历下区在这方面作出了探索。

  在济南奥体中心,消费者不仅能进行体育健身,还能参与多种不同形式的休闲放松活动。“比如‘西柳’片区突出体育赛事主题,打造全国田径大奖赛、高校电竞联赛总决赛等精品品牌赛事;‘东荷’片区突出社交属性,通过大型演艺活动拉动城市经济,每年至少承接20场以上大型演唱会;‘中心商业区’主打美食,满足夜间消费需求,吸引年轻客群,凝聚人气。”济南市历下区商务局分管负责人朱婷介绍。

  “从我们一年来的观察看,新型消费已成为消费市场中重要的增长点,所以下一步就更要在创新消费场景上发力。比如我们计划通过网络、达人直播,将网络流量转化为线下流量,通过打造赛事、演艺、电竞消费新场景,使线下流量有效转化为消费。”朱婷说。

  作为服务消费的重要内容,文旅消费消费链长、涉及面广。我省既有深厚人文底蕴、又有厚道人品口碑,既有丰富文旅资源、又有广阔市场空间,大力发展文旅消费优势突出、机遇难得。从我省多地的实践看,文旅产业的发展为拉动服务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东平县,今年以来,当地将文旅产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重点培植,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35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25.4%。东平县委书记马焕军介绍,文旅产业的迅速发展,拉动餐饮住宿行业消费增长20%以上,超3万群众吃上旅游饭,实现了“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小县城”实现“大消费”。在烟台,演唱会经济、滨海游、入境游多点开花。“今年以来我们举办华晨宇日出演唱会、养马岛音乐节、新青年音乐节等大型演艺活动38场次,累计参与189.8万人次,拉动消费11.2亿元。”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祝潜说。

  根据会议部署,明年要扩大文旅消费。“要激发人们的旅游消费意愿、频率、数量和规模,需要在消费政策、产品供给和营销策略等方面进一步创新。”祝潜说,比如提前谋划好各类演出,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还要抓住各地的独特优势做好特色产品开发,既“留人”,也“留财”。

  消费和投资,是实现扩大内需的“双引擎”。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动态平衡。今年以来,我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政策争取为契机、目标效益为导向,全力稳投资、保运行、促发展,为全国稳大盘作出了山东贡献。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其中大项目投资支撑明显,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8.8%。

  面对有待进一步挖掘的投资空间和潜力,会议提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这个引擎有多么强劲,菏泽感受深刻。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英认为,菏泽要实现“后来居上”的目标,离不开大项目的支撑。今年以来,菏泽在化工产业谋划实施投资过10亿元项目十余个;医药产业实施复星集团头孢生产基地、丹红注射液智能化提升等项目;高端制造产业谋划实施驰翔特高压变压器制造、金路达电机等项目。“一个个项目投下去,今年1—11月,化工、医药、高端制造三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过2000亿元、700亿元、500亿元,增长6.9%、3.3%和17%。”李春英说。

  从全省看,今年我省谋划推出省级重点项目2000个、总投资4.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万亿元,为历年来最高;同时指导各地同步谋划筛选市县重点项目13000个,总投资9.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万亿元。投资奔着优质项目而来。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总经理王宏全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在鲁投资累计超1800亿元,支持山东省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建设等多个重大项目。

  从明年形势看,宏观经济复杂性仍然突出。“内需不足、外部冲击加剧等困难和挑战依旧存在,要提高投资收益,就要更加注重投资的精准性、有效性。”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念明认为。对此,我省将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持续把握投资调控主动权;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吸引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有效投资能促进供需两端共同受益。为了给项目实施保驾护航,明年我省谋划推出15000个左右的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3900个左右的年度计划竣工投产项目,统筹纳入重点项目用地、资金、环境、能耗煤耗要素保障“四张清单”,协调帮助解决建设实施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稳定投资基本盘提供坚实支撑。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陈晓婉 孙源泽 记者 唐晓宁 刘飞跃 王新蕾 王洪涛 参与采写) 

  更大力度推动山东经济追“新”逐“绿”——聚焦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③

  近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聚焦用力”“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上聚焦用力”。这些方面明年有哪些重点任务?本报与省委财经办、有关单位、企业及专家学者深入沟通,为新一年更大力度推动山东经济追“新”逐“绿”找寻切入点和突破口。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山东研究构建“1+1+5”规划政策体系,统筹做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壮大培育文章,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但作为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考验着各地基于禀赋、面向未来的创造性解题能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固本兴新’‘新旧并进’。”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万熠,跟记者举了今年以来让他印象深刻的两个例子:章丘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将传统车间改造升级为智能制造示范车间,产能提升70%,生产制造成本降低60%,销售收入逆势上扬;在聊城,去年底轴承产业大脑入选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以来,1.15万家企业借此加快走上规范秩序、提档升级的发展新道路。

  万熠表示,传统产业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富矿”,从工艺创新、科技突破再到数字赋能,各地要统筹用好各种手段,把传统产业拓空间、增动力、提质效的文章做得再细些、再实些,“要做好分类指导,该发展提升的发展提升,该舍弃的也要坚决舍弃,要加快传统产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千方百计巩固好传统产业优势领先地位。”

  明年,山东将持续优化石化、钢铁等重点产业布局,坚持区域集聚、主体集中,推动产能整合转移,抓好齐鲁石化鲁油鲁炼等重大项目建设,再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支撑性、引领性工程。同时,加力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深化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应用赋能。

  新质生产力涉及一个企业、地区发展动力模式的转向换挡,既要抓住有利时机,看准了就抓紧干,又得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一仗接着一仗打。今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进博会上,一个像高铁车厢一样采取独特拼接结构的样本库,为破解生物样本库领域长期存在的“不可兼得”困境提供了新方案:生物样本库是存放生物样本的关键设备,传统的单体存储设备布局灵活但容量往往不足,大容量样本库解决了存储问题但又成本高昂、存取复杂,由海尔大健康“盈康一生”带来的这一名叫“生命方舟”的产品,兼顾了存储容量和灵活抓取两方面需求。

  据了解,海尔的大健康战略布局自2016年起就逐步展开。“大健康产业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盈康一生品牌营销总经理屠波介绍,这个板块内生创新、外延发展,已成为涵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生物科技三大领域的大健康产业,加快成长为海尔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山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活动一般都具有较强外部性和不确定性,属于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因而也是政府介入和财政支持的重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也就意味着要持续提升财政等政策效能,更精准地支持科技创新。”山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石绍宾认为。

  他关注到,就在近日,山东印发《关于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绿色创新等方面明确了一批政策工具。“不仅是重点领域投入力度的加大,还包括强化不同政策工具协同联动,打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合拳’。”石绍宾表示,这有助于进一步夯实创新根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会议提出,要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能源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做好节能降碳“减法”的同时,山东也在加快速度做好清洁能源提质增量的“加法”,“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得到标志性扭转,不仅让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更“绿”,还让能源供应韧性更强,对保障能源安全、助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说,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明年我省将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开工一批核电、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等项目,力争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2000万千瓦左右。“加快新能源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能为自身能源结构‘降压减负’,也能为全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石岩表示,下一步需要聚焦“发展协同性”,推动源网荷储协同规划建设,推动新能源与电网、常规电源、储能等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大力支持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建设,打造含“绿”量高的新型电力系统。

  持续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制度设计。一方面,我省将大力推进碳排放双控先行探索,加快建立行业碳管控、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建设;另一方面,深入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开展新一轮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加快以绿色化、数字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探索近零能耗、近零碳建筑建设模式。

  在青岛特来电工业园内的光储充放新能源微网站,充电、微电和储能“三张网”相互配合形成碳中和虚拟电厂,平均每天可发电301度,每年可贡献清洁能源发电量近11万度,相当于节省标准煤3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0吨,减少碳粉尘30吨。随着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企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被进一步激发,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企业从中收获快速发展的新空间。

  “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做好顶层设计,还需要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在多个领域打造试点,形成尽可能多的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表示,在现有零碳园区、零碳大楼、零碳电厂等基础上,除了做好上述场景的全产业链优化提升,特来电也将探索推动工业、交通、建筑等更多用能场景的智慧化和绿色化提升。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付玉婷 刘童)

  激活力增动力,“关键一招”里找答案——聚焦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④

  实施十大牵引性集成改革,“承诺制+标准地”改革让8万多亩“标准地”成为大项目、好项目有力的土地保障……即将过去的2024年,山东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激活力。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和“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列为明年聚焦用力的重点工作。如何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上争取更大成效,本报与省委财经办、有关单位、企业及专家学者深入沟通,解读明年工作的发力点。

  与会同志认为,明年应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集成改革。“山东是国资国企大省,发挥国有企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骨干作用,必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战。”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满慎刚表示。

  山东以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提质效、抓创新、促改革、调结构、严监管等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截至目前,省级层面主体改革任务已完成88.3%,超额完成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70%年度任务目标。1-11月份,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356亿元、同比增长3.3%,各项主要经营指标持续稳居全国前列。

  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关键词之一,科技创新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招鲜’看家本领。”满慎刚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实施重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规模以上省属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用好山东国资科创基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方面,这样一组数字展现了今年的成效:2024年全省新增博士点中,80%以上为“十强产业”急需学科专业;新增硕士点中,80%以上为支撑行业产业发展的专业学位点;近三年新增本科专业点中,80%以上是社会急需紧缺专业。“3个80%”的变化将为山东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介绍,山东将用好教育科技人才协同会商机制,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精准对接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超常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急需学科专业,实现学科专业和区域产业双向赋能。

  “尤其要建强用好高等教育共同体、山东省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攻坚产业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做优做强提供支撑,为我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李明说。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流营商环境。“一流”从哪里来?“一方面要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经营主体所需所盼,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改革攻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对照大会要求与这些年的探索实践,滨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卢惠民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不规范、耗时长、成本高、垄断性强,是企业办事时常遇到的实际困难。面对企业诉求,滨州推出“中介超市”并不断创新完善运作体制机制。今年以来,“中介超市”已完成项目选取3677件,交易金额达1.4亿元。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不能脱离实际,要因地制宜,根据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找题、破题,塑造特色竞争优势。”卢惠民说,依托“中介超市”,他们将探索开展乡村振兴模块化服务,嵌入特色农副产品展销、农资集中采购等功能,持续提升企业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12月11日,在中泰证券的辅导、规范和项目申报支持下,山东博苑医药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这家国家级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对于广大科创型企业而言,创新发展更是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明年我省将深化金改试验区建设、金融对标提升行动,实施上市培育“十百千”计划、金融监管一体化工程,优化“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和民企金融直连服务机制。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落脚点在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效。”中泰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表示,作为山东省属国有金融企业,中泰证券将服务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企业上市融资等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把着力点放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点、薄弱点上。比如发挥投行直接融资“主力军”作用,通过新三板挂牌、IPO、定向增发等股权融资,发行科创债等债务融资,及并购重组等产业整合服务等方式,助力成熟型科创企业做优做强。

  以开放促改革,明年的外贸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越是这样,就越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到因势利导、危中寻机,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拓展发展空间。

  创新整车出口申报要素、报关出区方式和卡口验放流程,整车出口出区难、出区慢、程序多等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中国重汽等企业整车出口规模提升约15%。前不久,山东自贸试验区发布了包括整车出口贸易便利化改革等在内的新一批38项制度创新成果,后续将在各市复制推广。

  作为全省改革的试验田、制度创新“领头雁”,山东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累计有221项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各类创新成果数量在同批次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中位居前列。

  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是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明确要求。“既然是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就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省商务厅制度创新处处长于琦说,今年我省出台《关于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提出20条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未来三年,山东自贸试验区将探索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今年以来山东外贸进出口承压前行,前11个月,进出口3.0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实现了量稳质增。透过上扬的曲线,山东社科院研究员顾春太看到了坚持“向新”发力成为山东外贸的新特点。

  “‘向新’主要表现为新主体、新市场、新供应链条。”顾春太说,从市场构成看,得益于“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等“走出去”措施,山东贸易目的地更加多元化。从供应链条看,聚焦外贸供应链国际合作,协力拓展供应链及中间产品贸易,山东国际经济合作韧性在加强。从市场主体看,前11个月山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总体比重近3/4,山东经济的主体构成更加坚实。“着眼明年,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山东外贸应继续坚持好的做法,坚持让企业走出去,一方面巩固已有基本盘,另一方面加大新市场的开拓力度。同时,坚持产业向新,发展提质,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引领型产品出口,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韧性。”他说。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李振 孙源泽 王凯 王新蕾 参与采写)

  下好城乡“一盘棋” 共谱区域“协奏曲”——聚焦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⑤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发展韧性、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举措。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要“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陆海统筹”。

  “受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明年我国经济运行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只有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余东华注意到,会议提出“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高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要注重乡村整体功能的塑造提升,强调质量兴村;新型城镇化新在以人为本,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两个方面在目标上具有互补性,在推进过程中富有互动性,相辅相成。”

  近年来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以片区为基本单元,因村因地而宜,连片规划、连片建设,示范带动乡村振兴整体提升。“目前全省正在建设的示范片区有1598个,覆盖村庄1.5万个,构建起了梯次建设、分类推进的良好格局。”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宋文华说,突出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打造新型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同时,坚持有利于农民导向,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

  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山东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大力推进智慧、绿色、均衡、双向城镇化,目前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53%,增速连续四年快于全国。

  高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推动长期在城镇生活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全面融入城镇。“我省将继续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以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为重点,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统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省发展改革委城镇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春雷说。

  县域是连接城市与服务乡村的基本单元。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县(市、区)GDP过千亿元的有26个,超过全省经济总量50%。但与此同时,仍有5个县(市、区)的GDP低于200亿元,强县和弱县差距较大。

  前不久,山东出台《关于支持强县产业帮扶弱县推动跨越提升的若干措施》,确定由10个经济强县(市、区),1对1帮扶2023年度GDP排名后10位的县(市、区)。“县域经济强不强,关键看产业支撑牢不牢。谋划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产业立县、产业强县不动摇,持续巩固县域产业发展优势。”省委财经办区域经济处处长哈立东表示,山东将分类开展县域引领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试点,持续抓好强县产业帮扶弱县,通过产业转移、链式合作、协同招商等,促进弱县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

  12月28日,京杭大运河支流龙拱河畔的龙拱港,一艘满载货物的船舶整装待发,船上的柳编、化肥、焦炭等物品,不久后将在上海更换海轮后出口国外。

  坐落于“瓦日铁路—新兖铁路—长江—京杭运河”三横一纵物流通道核心位置的龙拱港,是山东地理位置的一个缩影。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临黄渤海,向西辐射黄河流域腹地,山东是南北均衡发展、东西陆海统筹的“纽带”,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会议提出,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加强与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协作。“山东作出的这些部署,既是主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的行动,也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实现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需要。”在余东华看来,山东要引领黄河流域主动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深度对接和战略协作,实现资金、人才、数据等新型要素的合理流动,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构建支撑有力的“内循环”上展现经济大省的担当。

  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仅要提升外联能力,更要加强省内协同。不少与会同志注意到,会议在布局省内发展格局时提出“两圈联动、三核引领、陆海统筹、全面发力”

  据了解,“两圈联动”就是要推动济南、青岛两个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三核引领”主要是提升济青烟三个万亿级城市能级,持续提高要素集聚能力和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陆海统筹”关键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面发力”重在推动市域、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尤其要抓好县域经济。

  “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支点,山东建立核心城市、都市圈、经济圈、城市群空间动力传导机制,进一步明确省内发展格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优化国土空间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进一步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处处长徐洪表示,这样的发展格局也有利于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进一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要真正达到联动发展的效果,就要建立联动机制,强化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领域,也是检验都市圈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徐洪说。前期我省推出社会保险待遇资格互认、社保卡一卡通等举措,有效解决都市圈内企业和居民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我省的都市圈建设将聚焦道路交通、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同城化便民利民事项,纵深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山东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优势突出。“这次会议将‘陆海统筹’放在省内发展格局中,是省委在新形势新任务下作出的科学决策。从全国看,能够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和环渤海湾区经济圈,为山东努力建设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贡献力量;向外看,能够有力促进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国际合作中拓展发展空间。”省发展改革委海洋处处长单昆说。

  推进陆海统筹,离不开做强海洋优势产业。以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为例,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达到326万、931万、205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92%、58%,均处在历史高位,120余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685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海工装备产值规模居全国首位。“明年,我省将继续巩固海洋传统优势行业领先地位,集中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布局建设10个左右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海洋技术装备‘走出去’,形成开放型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单昆说。 

  (大众新闻记者 刘兵 陈晓婉)

  以政务服务“温度”提振民企发展“热度”——聚焦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⑥

  民营经济活则经济活,民营经济稳则经济稳。占全省经营主体98%以上的民营企业,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优育强经营主体”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说起山东,人们往往有着“国有资本腿粗、民营资本腿细”的“刻板”印象。会议上的一组数据,引发参会者的关注和讨论。今年1-11月,山东民间投资增长8.4%、高于全国8.8个百分点。这可以直观说明,民间投资的稳健增长,对稳住全省投资大局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必须统筹好’。具体到我省,会议在‘六个注重’中的第一条,就提到‘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手发力’。”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表示。

  民间投资跑赢大盘,山东使了多少劲儿?透过两个逐梦深蓝的故事可窥一斑。今年1月,“引力一号”商业运载火箭在海阳东方航天港成功发射,火箭设计制造商东方空间成为全国第6家成功发射火箭的商业航天企业。“当初考察过很多地方,真正有前瞻性、觉得商业航天是一个大产业,并且愿意支持投入的,就是山东。”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姚颂说。当很多地方开始重视发展商业航天时,东方航天港已有了“泰瑞号”发射船、“东方航天港”轮,东方空间有了自己的火箭总装集成测试中心,山东这一产业已初具规模。

  在位于荣成的威海朗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超大型风机叶片正从这里源源不断输送至海上风电区进行安装。当初这家民企选择进军新能源领域时,这里只是毗邻港口码头的闲置厂房。小厂房如何能造“大风车”?由当地发展改革、工信、商务、行政审批等部门联合成立的风电工作专班捋出了一张“产业图”,短短数月时间逐一解决了手续、产业链配套等问题。这张“产业图”也成了中小企业今后投身风电、核电等项目的“明白纸”。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会议提出,突出破壁垒、解难题、优服务,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我们将拿出优质项目吸引民间投资,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包括海上风电、陆上风电、核电、储能等,所有新能源投资领域都将向民营企业开放。我们将在项目安排、资源配置上不断向民营企业倾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孙爱军说。

  融资难、融资贵是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前段时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福特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进行生产技术智能智造升级过程中一度出现流动资金紧张。“第一时间现场沟通后,我们了解到,项目升级不仅能为企业进一步开拓高端市场,还能带动200多人就业,我们通过‘鲁岗贷’及时为企业发放了800万元贷款资金。”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部)总经理周国亭说,“鲁岗贷”主要用于支持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小微企业,可快速审批、快速放款。今年前11个月,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鲁岗贷”已投放2177户、110亿元。

  突出优服务,厚植发展“沃土”至关重要。面对企业反映的行政检查迎检负担重的问题,济南在全国首创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我们坚持刚性约束与柔性执法并重,营造自由便利的开放环境。”济南市副市长李国祥介绍,济南推行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改革,多头、重复、低效检查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适用不罚、减罚、轻罚受益的经营主体超过13万家。

  自2015年至今,山东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今年10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山东50家企业上榜,东营是山东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以政务服务的“温度”,提振民企发展“热度”,东营市东营区委书记赵明印介绍:“东营区成立高端石油装备与技术产业发展协会,建设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市场化办好‘国字号’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等要素高效集聚,构建产业发展优质生态。”赵明印表示,东营区将继续厚植民企发展“沃土”,加快向深海装备、氢能装备、燃气装备、石化装备等攻坚突破,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经营主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会议强调要重点做好“育新、培强、融合”文章。“‘育新’,就是要通过开展经营主体播种行动等,进一步优化环境、涵养生态,壮大经营主体规模;‘培强’,就是要推进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推动涌现更多龙头骨干企业和‘小巨人’企业;‘融合’,就是要通过融链固链等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错位竞争、避免‘内卷’。”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委财经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赵锋说。

  正聚焦打造国际一流高分子新材料企业的道恩集团董事长、总裁于晓宁认为,这“三篇文章”抓住了培优育强经营主体的关键,“好政策还需加油干!我们将充分用好毗邻裕龙石化、万华新材料、烟台化工三大园区的独特优势,做好上游产品承接、精细化工延伸,做强高分子新材料、钛白粉、化工装备三大产业链,力争2030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100强。”

  (大众新闻记者 王雅洁 李振 记者 段婷婷 李广寅 参与采写) 

  百姓心头事,要兜底也要提质——聚焦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⑦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民生保障改善”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彰显了山东对增进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承诺。

  如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会议将“着力稳就业促增收”摆在了突出位置。2024年以来,我省不断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推动全省就业形势趋稳向好,2024年1—11月,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9.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8.6%,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但伴随人口老龄化、就业多元化等叠加因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稳就业工作仍然面临一定压力。

  “稳就业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更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衣军强表示,山东是人口大省、就业大省,2025年全省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到89.8万人,“全省人社系统将继续以助企稳岗扩岗为发力点,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健全就业促进机制,通过深化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建设、培育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市、区)、持续推进‘社区微业’行动等举措,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教育是万千家庭的心头大事。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近年来,山东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实施学前教育、县域高中、特殊教育提升行动,优质高中和学科基地实现县域全覆盖,新增小学学位17.5万个。

  会议提出“加快教育扩优提质”。济南二中校长何仲明表示,高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有机衔接的关键性“通道”,社会期待值高、改革前行任务重,扩优提质迫在眉睫。

  “扩优提质行动强调要推动特色多样发展。”何仲明介绍,近年来,济南二中坚持走特色兴校、质量强校之路,将“美育+科学教育”作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核心,逐渐探索出一条特色引领、课程支撑、赛事促学、实践创新、联合并育的新路径,“下一步,济南二中将不断完善‘大美育’和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立体多维的特色教育体系,实现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前几天,家住济南的李女士在省妇幼保健院办出院时,发现不仅自己的生育医疗费可以直接联网报销,就连生育津贴也直接打到了她的银行卡里,这让她忍不住感叹,“太方便、太贴心了!”2024年,山东在国务院推出的医疗救助“免申即享”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医保信息系统功能,推出在职转退休医保待遇申领、生育津贴待遇申领等6项医保待遇的“即申即享”服务,群众提出申请即可享受相关医保待遇,真正实现从“群众办事找医保”向“医保服务找群众”的转变。

  医疗保障关乎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是实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关键一环。会议提出,“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全省医保系统将围绕呵护‘小的’、照顾‘老的’、保障‘病的’、支持‘新的’、挤掉‘虚的’、打击‘假的’,不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省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左毅表示。

  强化民生保障改善,要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老年人口大省,如何解决全省2391万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会议提出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的养老方式和服务,不仅是增强老年人社会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必要举措,也有助于减轻家庭养老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山东善行佳豪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巩守棣介绍,作为全省第一批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养老机构,公司将以目前运营的9家养老机构为阵地,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照护服务需求,重点建设2家智慧养老院、2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同时大力拓展居家养老服务,推动专业化、普惠性养老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

  保民生,最重要的是保“底线”、保基本。会议提出“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就是要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二级调研员于艳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36.1万人、特困人员34.6万人,年内实施临时救助14.2万人次;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较上年增长7%、9%,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平均标准分别较上年增长3.9%、7.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救助对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救助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提供物质帮助,而是更加注重全链条救助帮扶。”于艳介绍,为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救助需求,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已有33.4万名困难群众享受到了日常照护、心理疏导、助餐助浴、就医陪护、社会融入等救助服务。

  增进民生福祉,要“兜底”,也要“提质”。近日,冬游齐鲁暨2025好客山东贺年会鸣锣开“市”——文博场馆,展览讲座丰富多彩;古城古村,非遗民俗各具特色……活动贯穿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山东16市将推出六大主题854项活动,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浓浓年味中领略冬游魅力。

  “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化需求,在丰富文化产品供给过程中,要根据群众需求量体裁衣。”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冯庆东表示。近年来,山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在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创新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城乡书房达到970家,国家一级图书馆数量跃居全国第一,博物馆、美术馆观展人数再创新高,送戏下乡、冬春文化惠民季、“村晚”等活动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下一步,我们将开展好‘群众演给群众看’小戏小剧创演等活动,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群众力量办好各类文旅节会。”

  (大众新闻记者 杨帆  记者 王原 张依盟 参与采写)

责编:杨童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