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在德州丨田文顺:被“逼”出来的首创奇迹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蒋丽君 王观博 通讯员 周国庆 德州报道

  “田总是俺偶像!他说的话俺可都记在脑子里。”凯盛晶华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部长李建军在业内被称为“生产线上的发明家”,他在晶华集团董事长、凯盛晶华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文顺的感召下,在生产上发挥敢闯敢拼精神,敢于求变,敢于突破,不断革新传统工艺,发明了“无动力毛刷清扫器”等,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他把田文顺奉为“偶像”,而非仅仅是“领导”。

  这位一线员工李建军口中的“田总”,是德州本土企业晶华集团的董事长,要讲述这些敢为人先的企业家故事,田文顺身上有着太多题材,就像他自己所说,“我是在时代浪潮中被推着走的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是新时代经济体中的担当者。”

  揣在“口袋”里的心事

  德州晶华集团成立于1998年3月,由振华集团、晶峰集团、大坝集团3家国有企业组建,2003年企业进行了改制,改制为经营层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底,由于企业遭变故,面临着各种内忧外患:企业负债高达130%,银行天天催债、供应商堵门要账、起诉官司不断、企业内部帮派林立,人心惶惶。在企业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受市委、市政府的重托,时任集团总经理的田文顺临危受命接任董事长,成为晶华集团的掌舵人。

  这些年,田文顺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张纸条,纸条的内容从原来的亏欠账目明细,变成了盈利数字的急速增长,其中还有一项就是那几年拖欠保险的问题何时解决。“我习惯把棘手的问题写下来,放在口袋里,一有闲暇时间就拿出来琢磨琢磨,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一个鞭策。”田文顺说。

  近年来,晶华集团的营收额逐年递增,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营收额。有钱了,田文顺首先想到的就是拿出口袋里的小纸条,划掉这些年依然在困扰他的那件事,一次性列支2亿元,为员工补齐养老保险。

  “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幸福。”这是田文顺做企业的初衷,他做到了。

  王文越,一个29岁的小伙子,在凯盛晶华原料车间负责一些维修工作,他的父亲是一名“老晶华人”,从老厂振华公司时就在玻璃厂就职,现在已经在这工作了40年,正是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对田文顺的追随,去年他引荐自己的儿子进入了凯盛晶华。

  这样的“晶二代”不是少数,企业的二代职工是对企业认可的最大说明。不仅如此,目前凯盛晶华的职工80%都是晶华集团工作20年以上的老员工,这对于一个经历过生死存亡“大事情”的企业来说,是个奇迹。

  画在“施工图”上的大事

  2015年,振华公司接到了环保诉讼,被迫全面停产,造成了10亿资产报废,损失惨重。这个环保“官司”在当时的德州可谓满城风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田文顺果断决策,退城进园,寻找资金。

  最后在德州市、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促成晶华集团与中国建材集团合资成功,有了今天的凯盛晶华。然而这并不是田文顺第一次寻求合资合作,早在2007年11月15日,晶华集团下属大坝公司和中建材中联水泥合资组建了中联大坝公司,解决了一部分债务难题,打破了晶华集团发展的僵局。这在当时的德州乃至全国,是首创。

  “当时没有人这样做,因为合资是要做减法的,是要做出牺牲的。这次合资,意味着我手中不仅数亿资产折旧,还交出了企业的掌管大权,成为别人口中的‘二把手’。”田文顺说,当时只有一个信念:破釜沉舟,只有这样才能救企业。

  谁也不曾料到,当年的环保“问题户”,会在6年后成为新能源节能环保方面的“标杆”。如果说当时的合资合作是解决企业麻烦的,那现在的合资合作则是有城市担当的。

  近年来,德州的太阳能发电产业有滑坡趋势,作为德州人的田文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自己是生产玻璃的,凯盛科技集团在光伏玻璃生产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加之凯盛科技集团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这让田文顺更加坚定了与凯盛科技集团加深合作,助推德州市太阳能发电产业的信心。

  9月6日,与凯盛科技集团的合资合作再深入,凯盛与德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德州建设光伏发电一体化项目,利用德州市屋顶发电资源,建设从光伏玻璃生产到屋顶发电的全产业链体系。

  据田文顺介绍,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双方依托各自在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做大做优做强光伏发电玻璃产业,本着“整市县推广应用”原则,在共同促进德州市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相关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实现德州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太阳城’是德州的一张名片,我不能眼看着这张名片黯然失色。走在前列做先锋,我们晶华人责无旁贷。”田文顺坚定地说道。

  干在“车间里”的细事

  经过田文顺等一众人的探索,合资合作无疑是解决资金问题的好路子,但为何鲜有人成功?田文顺给出的答案是投资方对人和事的认可,功夫要用在平常。

  现在凯盛晶华的车间,每月要迎来近10波“陌生人”,都是来参观“无尘化车间”和智能化生产技术的。“最大的技巧不是清扫,而是管理,这一点,田总很重视。”李建军告诉记者,正式在田总的带动下,他们才有了发明创造的动力。

  也许外行人并不知道这里所说的无尘化车间有什么特别,据李建军介绍,车间的智能化设备是市场采购的,任何企业都可以买得到,发明的空间就在于设备、场地的密封,这是他们在3年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据记者了解,大部分企业的原料车间门口因为粉尘的污染,植物是不能成活的,而在凯盛晶华,这个季节,几株菊花开得正盛。

  “企业实施‘三精’管理——管理精细化、组织精健化、经营精益化,企业基础管理日臻完善,我们每周都在车间内开展工艺、设备、窑炉、微电、安全环保、劳动纪律六项大检查,对于查出的问题每周一司务会PPT演示汇报,每周不断总结提高,补齐短板,这样问题越来越少,现场管理越来越好”,田文顺对记者说。

  正是无数个诸如此类的管理细节,让投资方认可,愿意达成合作。

  田文顺在车间里创造的奇迹不只有细,还有大,大方向、高技术。

  2001年9月10日,晶华投资额1.9亿元、日产400吨级的超薄及在线镀膜玻璃项目破土动工;2003年3月11日首条日产4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一次引板成功,创造了全国同行业六项之最;2003年8月,投产了首条旋窑水泥生产线,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飞跃;2004年8月建成空心玻璃砖一窑三线,晶华集团成为亚洲最大的空心砖生产基地;2016年600吨超白基板项目成功投产运营,2021年800吨特种玻璃生产线开工建设,总体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在行业内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田文顺叫响了“高端玻璃看德州”的名片。

  田文顺说,不管是最初的临危受命,还是后期探索合资合作、混制改革新模式;完善推行“模拟法人机制”;培育企业“义利”文化,做好“企业挣钱、股东分红、职工受益”一直是自己的三大愿望。

  没有过多豪言壮语、华丽辞藻,这份愿望很现实,但也很真实。

责编:蒋丽君
审签:赫 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