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一线看改革 | ①日照“四岸统筹”工作背后的长远“生态账”
··
编者按:
日照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骨子里镌刻着改革开放的印记。如今,改革已是击鼓催征,如何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策马扬鞭?近年来,日照着眼“加压奋进、突破争先”,全力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攻克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成果,为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为充分展现日照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众网日照推出“蹲点一线看改革”系列报道。
海报新闻记者 侯彦平 贾小亿 付三义 牟小龙 日照报道
依海而生、与海相伴,沿着日照灯塔向南看去,一条人造沙滩宛如一条“金腰带”展现眼前。一弯海湾怀揽着日月的倒影,簇拥着成群结队的海鸟,畅游清波的江豚,海湾西侧,是不断向新、向绿、向海发展的城市。
这里是日照海龙湾,是全国首个退港还城修复整治工程,国内首个港口岸线退还生态岸线的实例。很难想象,几年前,此处还是一片尘烟遍布的煤炭堆场。海龙湾的建成开放,不只实现了从“港口岸线”到“碧海金沙”的华丽转身,更是开创了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新思路和新模式,成为“三区互融”靓丽的城市名片。这处获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的海湾,不仅为全国提供了退港还海样本,也为日照市推进多年的海岸生态修复保护,做了生动注脚。
海洋,是日照与生俱来的印记。作为海滨城市,日照市坐拥226.35公里海岸线,管辖近6000平方公里海域,22座海洋岛礁环绕四周,海洋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多年与海为邻,日照市深知和谐共生,才能长远发展。近年来,日照市的阳光海岸带和金沙滩已成为日照市海洋领域的一张金字名片。在这张“金名片”的背后,是日照持续摸索,不断完善的一笔“生态账”:“四岸统筹”治理策略。
“四岸统筹”这一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日照市对以往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智慧的凝练总结。所谓“四岸统筹”,包括“法治护岸,生态育岸,工程强岸,产业兴岸”四个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围绕“生态保护”这一主线,让多个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可实施、能见效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策略。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城市,日照通过海洋,通衢全球。对与海为邻的日照而言,如何在城市发展与海洋生态之间建立新的平衡,早已成为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重要“地基”。近年来,从守住生态保护底线,到建立多方参与的生态治理模式,日照不断深耕蓝色国土,探索出城市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早在2020年,日照市立足全市海岸线现状,出台《日照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填补了日照市海岸带保护立法的空白,开始建立科学、严格的海岸带保护制度。后续印发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强化属地、行业监管责任,完善了湾长制、自然岸线保护、海岸建筑退缩线管控等工作机制。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搭建好了管理机制,如何让工作措施落地见效,成为日照市继续“破题”的难点。海岸线生态保护点多面广,涉及部门众多,日照便以“生态育岸”为主线,将多个职能部门拧成一股绳,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入海河流总氮治理,提升海水水质;开展浒苔打捞预警和处置、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沿海防护林保护,持续优化海岸带生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加强海洋利用开发监管,建立海岸带常态化监管工作,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许乐军 摄
要将管理条例落到实处,还需靠工程项目。2016年以来,日照市又相继实施了龙山湾、松虎湾、太阳湾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对沿海岸线荒废养虾池、荒地等生态薄弱的地方进行了重点修复提升,累计投资约11亿元,恢复沙滩约84万立方米,整治岸线7.5公里,恢复滨海、湿地植被89万平方米,打造出一条长约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还海于民,还景于民,把最好的自然风光呈现给市民游客。
此外,日照市坚持做好“海洋+”文章,激发海洋经济活力,以产业为媒介,力求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近年来,海龙湾、龙山湾、松虎湾、太阳湾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相继,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体验生态和运动休闲的好去处,催生了阳光海岸带精品旅游产业集群,滋养了海洋体验、体育健身、海洋康养、精品民宿等一系列蓝色产业和新业态,成为沿海生态产品向生态效益的催化剂。
以法治护岸为引领,健全海岸带综合治理体系。以生态育岸为底色,推动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以工程强岸为抓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产业兴岸为驱动,推动蓝天碧海变成真金白银。层层递进的“四岸统筹”,让生态工程真正落地成为惠民工程,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漫步日照的海岸线,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蓝色动能,正随着涌动的浪潮,成为日照市势头迅猛的增长极。在蓝天碧海金沙滩之间,日照市正潜心深耕,以“生态”为底色,擘画更为长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