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凤台街道何家楼村:“中国土陶第一村”让“非遗”传下去、活起来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尚超 尹璐瑶 通讯员 宗绪昌 青岛报道
近日,平度市何家楼陶艺博物馆陶艺师走进凤台街道奥林春天幼儿园,为孩子们讲授土陶制作技艺,并教导孩子们制作泥塑及各种小动物。据了解,这是今年以来该馆开展的“非遗”陶艺进校园的第40场公益活动。
平度市何家楼陶艺博物馆
位于平度市凤台街道何家楼村,土陶烧制技艺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土陶第一村”。土陶有红陶和青陶两种,分为生活、建筑、工艺品3大类、1000多个品种。据何家楼村第十九代制陶传人、平度市何家楼陶艺博物馆馆长张永伟介绍,何家楼土陶最大的特点是“会呼吸”,完全靠手工制作、柴草烧制、成为绿色环保最佳商品,其原料采用地下深层特殊陶土,不添加其它任何材料,因此土陶产品成为人们相互赠送的生活用品。
保护是最好的传承。2015年7月,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历时3个月在朝阳小区内建起了平度市何家楼陶艺博物馆,占地面积81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2017年,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未成年人“青岛社会课堂”。2018年何家楼村的陶器烧制技艺,被列入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制陶传人、民间陶艺师张茂林,向小学生传授土陶制作技艺
“制陶这门祖传手艺不能失传,要留住我们的‘根’和‘魂’,代代传承,源远流长。”制陶传人、民间陶艺师张茂林说,近几年来,陶艺博物馆在凤台街道党工委关心支持下,陶艺博物馆除免费向公众开放、举办展览展示外,还从娃娃抓起,开展了“非遗”进校园研学互动活动,让“非遗”活起来。从2015年开始,每年“六一”儿童节都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传统文化代代传活动,发挥了“社会课堂”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传承文化教育效果。自2022年以来,平度市何家楼陶艺博物馆“非遗”进学校,走进了平度经济开发区小学、开发区第二小学、平度市第二实验小学、厦门路小学、凤台幼儿园、东方明珠幼儿园、奥林春天幼儿园、幸福里幼儿园等9所学校,举办陶艺技艺讲授现场制作培训40期,受训学生3112名。
平度市何家楼陶艺博物馆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向小学生传授土陶技艺
“陶”语花香,与“泥”有缘。为大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平度市第二实验小学放眼未来,全面筹划,于2021年11月建起了平度市教育系统首家陶艺馆并投入使用。陶艺馆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分设教学区、电动拉坯区、手工捏制区、作品展示区、陶瓷制品烧制区、陶泥搅拌区6大区域,为爱好陶艺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提高技能的大舞台。
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泥塑及各种小动物
“何家楼土陶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就像一颗又一颗珍珠,遗留在岁月的河底。只有运用教育这根主线,才能将打捞起的珍珠重新编织为美丽的项链,成为传承给后人的真正财富。”何家楼陶艺博物馆馆长张永伟说,“非遗”传承发展需要从娃娃抓起,才能延续中华民族的血脉,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必须奋起行之的紧迫课题。
凤台街道开发区第二小学校长卢茂波表示, 我们要用教育串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珠,让宝贵的财富闪闪发光、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凤台幼儿园老师刘安琪说,传承好中华文化基因,就是要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学习一些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一代一代传下去。
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和陶艺师指导下动手制作泥塑及各种小动物
在保护好、传承好“非遗”的同时,平度市何家楼陶艺博物馆制陶传人于2019年研发了香熏炉,所用香粉由艾叶、山菊花等16种中药合成,具有杀菌消毒、防流感、净化空气等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