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六户镇脱贫攻坚交答卷 拾级而上再出发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马新怡 通讯员 燕霞飞 常营超 东营报道

  成绩浸润汗水,坚韧铸就不凡。近年来,东营区六户镇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下“绣花”功夫,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取得了全面胜利。

  2013年底六户镇精准识别贫困户66户126人,现有贫困户48户82 人,即时帮扶户2户4人,通过产业扶贫、各方力量帮扶,六户镇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按照上级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六户镇坚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制订不同的帮扶方案,通过有针对性地帮扶,六户镇群众收入比帮扶前有了较大提高,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3年的低于3000元增长至2020 年的 15817.5元。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六户镇现有帮扶责任人35名,长期以来,六户镇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工作方针,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和长效机制,落实户内扶贫政策,对户内新落实的慢性病鉴定、无障碍改造等政策和措施及时补充完善贫困户家庭档案,做到户内清楚,档案准确。

  “底数摸清了,开展工作的时候心里才能有底。”韩峰是西六户村包村干部,也是西六户村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为了把扶贫工作做细做实,真正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他经过锲而不舍的入户走访,制定出详实的贫困户帮扶措施。“贫困户张瑞瑞因比较年轻又是残疾人,心理非常自卑,平常不与人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耐心与他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在长期努力下,现在张瑞瑞已经基本摆脱了心理阴影。同时,在张瑞瑞有意愿的前提下,我协调残联部门帮助他申请了盲人按摩培训,现在他已经领取到保健按摩师证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带动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六户镇充分利用离城市不远、离自然很近的区位优势,以“宜居宜业宜游”为原则,提出了“城市人的旅游地,农民的就业地,社会资源的投资地”的发展思路,开启开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电商扶贫”新模式。六户镇先后建成6000亩的高端葡萄品种种植基地、2000亩的共享庄园、1400亩小杂粮种植基地、1000亩的西红柿种植基地以及600亩樱桃草莓种植大棚。注册了“武王红”“丽日锄禾”“绿源林”“维可得”“天馨”5个国家级农业知名品牌,无公害蔬菜认证达17种。

  “近年来,我镇通过举办城南庙会、迷你马拉松、田园诗会、西红柿葡萄采摘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周边地区及外地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年均吸引游客80万人次,不仅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带动了经济发展,更产生了联动效应,促进了文化产业、传统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六户镇扶贫办副主任孙辉介绍道。六户镇把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打造了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城郊休闲、亲子娱乐、田园风情体验于一体的都市旅游休闲地。

  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六户镇形成了以“四权分置”为核心的扶贫资金资产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将扶贫资产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确保收益权、监管落实监督权,把责、权、利明确归属到各方,强化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产业支撑,盘活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激发了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截至目前,扶贫项目累计收益59.54万元,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26.29万元,分配给其他困难群众0.13万元,村内扶贫专岗、公益岗位等支出0.25万元,用于村级公益事业7.66万元,收益人群共计374人次。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据悉,下一步,六户镇将进一步明确使命担当,做到工作力度再加大、任务标准再提高、梳理问题再细化、帮扶措施再具体,把握好政策机遇,拾级而上再出发。一方面,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另一方面,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责编:张瑞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