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脚步》第22期丨童雪松:创投最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深圳为何很难学?

··

记者 张玉升 窦永浩 实习生 赵子周 剪辑:张玉升 赵子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升 深圳报道

  童雪松 简介

  1962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81年入读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改读管理专业,后出国拿下管理博士学位,1994年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从教三年,曾短暂就职于摩托罗拉、美的,曾任TCL集团战略与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等。

  现为TCL科技副总裁兼TCL创投总裁,是深圳投资界少有的海归,熟悉国际规则的同时,认知中国,认可深圳。

  “我想送给所有创业者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创业是创一个公司,所以你要想怎么样把你的公司做大……”

  “我们判断一个创业者的时候,往往去看他的工作习惯,好的创业者,一定精力充沛,是个行动派……”

  “做成一个公司需要很多要素,要讲天时地利人和,不成并不代表你就不行,不以成败论英雄,要以经历论英雄……”

  访谈童雪松,是特别轻松且收获颇丰的一次经历,听他侃侃而谈对于好项目的认识,对于创业人的观察,以及“想多帮帮年轻人”的个人情怀,都让我由衷叹服,创业者如能遇到这样的投资人,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于我而言,听得精彩,剪得苦恼,剪辑访谈视频时,老是觉得段段精彩,老是舍不得……

  我相信,童雪松的这次分享,一定会带给创业者朋友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1、送给创业人:创业是创一个公司

  “什么样的项目算是一个好项目?”

  见到童雪松,我开宗明义,直入主题,提出了这个问题。

  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投资人投的是一个公司,他是希望投下去的这个公司今后能够长大。”

  他以很多人熟知的“好产品”、“好团队”来说明,“你说好产品是不是值得投?那不一定,因为好产品不一定会变成一个好公司;好团队是不是值得投?也不一定,因为有团队没有产品或者没有好的模式,也不能投……”

  由此,童雪松表示,他经常提醒自己的团队同事和创业者:

  要把一个项目当做一个公司来看。面对项目时,要去判断它是否有机会成长为一个大的公司,如果有机会或者机会很大,那就是一个好项目,如果没有,那就不是。

  “一个好的公司,就像一个拼图,它由很多模块组成,比如商业模式、产品、技术以及团队等等,都是一个一个具体的模块,只有所有这些模块齐全了,才可以组合成一个拼图,也就是一个好的公司。”

  接下来,童雪松特别忠告那些技术型的创业者,此前,TCL创投投资过的众多项目,大部分属于硬科技项目,很多项目的带头人,都是技术型的创业者——

  “这些有技术背景的人,往往非常热爱自己的产品、热爱自己的技术,对于这一类创业的朋友,我想说的是,技术本身不是一个好项目,产品本身也不能带来一个好项目。”

  他补充提醒说,技术型创业者对自己的技术或产品不要太过执着,好技术不代表一切,有太多的原因会让一个公司走向失败……

  回到日常考察项目,童雪松表示,他们绝不是简简单单去看一个技术或产品,而是要看很多东西,要看多个方面,比如商业模式、产品、团队等等……

  “我想送给所有创业者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你考虑创业时,要想是去创一个公司,不是简单地创一个产品,也不是创一个服务,你要想着怎么样把你的公司做大……”

  童雪松如是总结。

  2、从业观察:创投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

  “我们很喜欢投那些连续创业者。”

  说到创业者的素质和性格,童雪松告诉我,那些愿意创业做企业的人,是一类特别的人,他们身上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性格。

  “那些愿意创业的人,他的身体不一定很好,但他一定精力充沛,就是停不下来,一直想着做事情……”

  因此,真正好的创业者,一定是个行动派,他不会老是想左想右,想得差不多了他就开始干,甚至有的时候还没想好他就干了……

  “面对创业者,很多人经常会讲,创业那么累何苦呢?其实对这些人而言,你不让他干才苦呢!”

  由此,童雪松感慨,作为投资人,有的时候也是挺残酷的,大家特别喜欢这样的创业人,因为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讲,投这样的人,成功的概率会比较大……

  “所以平常我们去接触一个创业团队,尤其是判断团队带头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去看他的工作习惯……”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这也一语道尽创投业界的一个行规,那就是投资人往往更青睐那些连续创业者,原因就在于——

  “连续创业者创了一个公司卖掉,然后再创业,有了这种经历,至少证明他曾成功过,那么投他的风险就会小一些……”

  童雪松还分享,前一段时间他在以色列碰到一位长者,这位长者刚刚把一个公司卖给了韩国三星,长者告诉他,这是他创立的第5家公司,前4家已经全部卖掉了……

  “这也是一种创业文化,创业后基本上不选择上市,创了就卖了,有的人就是喜欢创业,不一定喜欢把公司运营下去。”

  早在回国之前,童雪松曾在硅谷接触过很多的创业者,硅谷有太多人持有这种创业观,创业好比养猪,下了猪仔就卖掉……

  在童看来,如今国内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是很多,“这个具体要看创业人的喜好和能力,有的人有很强的技术,不见得有很强的带团队能力,与其人多难带,不如发挥所长……”

  还有一类创业人,也是创投人特别认可的。

  童雪松举了一个上海的例子。投资人在投一些项目时,往往会签对赌协议,项目做成了好说,一旦项目失败,有的人不一定能履约。他们在上海投过一个项目,对赌失败后,项目带头人主动跟他们要账号,把现金打了过来……

  “像这样的创业者,他下次再创业,我一定会投他。”

  3、评说深圳:深圳为何很难学?

  作为从硅谷走出来的投资人,童雪松说,在国内他时常听到“再造一个硅谷”的说法,每次听到这种豪言壮语,他都是心平气和地告诉对方,硅谷是无法复制的。

  不仅硅谷无法复制,就连深圳都很难学习。

  缘何说深圳很难学习?

  童雪松给出了自己的观察和理由,听来让人耳目一新:

  “你去看看深圳的机场、高铁站还有长途汽车站,甚至以前那些围着的二线关铁丝网,它们都是什么?都是一个个过滤器,通过这些过滤器滤进来的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都是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放弃旧的包袱甚至利益的人……”

  正是有了这些愿意尝试新东西的人,一波又一波,一代又一代,深圳的创新才可以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与此相对应,“那些守旧的人他是不会来深圳的,他早被那些过滤器给滤掉了”。

  在童雪松看来,别说内地城市,即使去到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年轻人跟深圳也是差异很大,在北京去到一个创业公司,他一般会忽悠你开始讲故事;上海人则不跟你讲这个,上海人一上来就讲五险一金……

  童雪松还特别提到,深圳有着特别开放的心态,从政府官员到居民个人,大家的心态都很开放,这也是许多城市所缺乏的……

  4、个人情怀:做人要谦逊,多帮年轻人

  从事了十多年的风险投资,见识过太多的创业项目,领略过各色人等的创业人生,再看成功与失败,云淡风轻,淡然视之。

  童雪松继续以自己的投资经历为例,“比如你让我讲一个公司,他们现在做得很好,但是如果回看当初,10个项目里至少有8个真的没有那么伟大,没有哪个投资人一眼就能看出它是谷歌,看出它的未来会了不起……”

  所以说回风险投资,从业者一定要经历失败,失败之后交过学费,个人和团队才会有各方面的提升。

  常常挂在童雪松嘴边的一句话是,做人要humble(谦逊)一些——

  “如果说你成功,有多少程度上是因为你自己了不起?个人因素当然有,但是真的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多,好多时候,也许是机会来了,也许有高人出手帮你……”

  说到这里,童告诫所有的创业者,看成功与否,不妨平常心,成了固然值得欣喜,不成也不代表说你就不行、你的能力不够……

  由此说回自己这一代人,生于1960年代初的一代人,童雪松感慨,他们是特别幸运的,在成人阶段,幸运地完整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这四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波澜壮阔的一段时期。

  日常生活中,每每遇到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同龄人批评年轻人或为年轻人着急时,童雪松经常如是讲,“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走过的年代,遇到过的那些机会,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是没有的……”

  理解的背后,更多的是帮助。

  童雪松说,现在的他,很愿意帮助有缘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处于创业起步期的年轻人,尽量多指点一些,尽量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我同意这句话,不以失败论英雄,那应该以什么呢?我觉得应该以经历论英雄。”

  访谈末尾,童雪松继续金句迭出,跟创业者分享他的人感悟,创业也好,打工也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旅程,自己想清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

  “其实人活到最后,你能留下什么?能留下的就是一个经历,你一辈子经历过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才是有意义。”

  诚哉斯言,经历即是财富。

  近年来,童雪松一直在积极推动深圳与硅谷投资基金、以色列科技企业建立联系,助力深圳加速国际化,参与国际大循环……

  童雪松的工作和经历,再一次论证: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必须关联中国……

  (访谈时间:2020年11月11日,访谈地点:深圳 )

  深圳的脚步,中国的脚步

  2020年,是深圳特区正式成立四十周年。

  四十年来,深圳做对了什么?中国做对了什么?

  深圳的四十年,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经验,值得总结和评说。

  大众网·海报新闻广州新闻中心在2020年走进深圳,推出大型原创全媒体产品:《深圳的脚步——40位深圳人眼中的特区40年》,访谈40位在深圳打拼的行业精英,通过鲜活的个人讲述、个人评说,呈现深圳的四十年。

  2019年8月9日,中央公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新时代被赋予新使命。

  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过香港;2019年,深圳GDP突破2.6万亿元,位列上海、北京之后,排名全国第三。亮眼数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千千万万的新深圳人,奔来深圳,融入深圳,扎根深圳,奉献深圳,成就深圳……

  深圳有今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离不开千千万万深圳人的接力付出和不懈奋斗,深圳的历史,由千千万万的深圳人挥洒汗水、共同书写;深圳的辉煌,由千千万万的深圳人共同成就……

  深圳的城市文化、特区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胎记一般,蕴藏在深圳辛苦打拼的每一位普通人身上,蕴藏在深圳飞速发展的产业和行业中。

  ……

  深圳历史,个人亲历;深圳经验,个人评说。

  深圳的四十年、深圳的经验,将透过40期鲜活的个人讲述、个人评说,走向山东,走向全国。

责编:徐明业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